從“科技興陜”到“創新高地”

2019-10-08 10:18:05|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從“科技興陜”到“創新高地”——新中國成立七十年陜西科技事業發展綜述

  中國第一架無人機、中國第一台雙頻鐳射干涉儀、中國第一台國産移動交換機、全球首套AP1000核電站柴油發電機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項目……

  這些誕生在三秦大地的“中國第一”“全球首套”,是陜西科技創新奏響的時代最強音。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從“向科學進軍”到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再到踐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陜西一直在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如今的陜西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創新高地。

  邁向世界科技前沿

  車輛無人駕駛方向盤卻旋轉自如,精準完成轉彎、停車等動作……9月28日,西安交通大學“先鋒號”無人駕駛智慧車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又一次進行實地測試。

  “先鋒號”無人駕駛智慧車曾在第十屆“中國智慧車未來挑戰賽”上,斬獲高架快速道路測試、城鄉道路環境測試等多項第一名。以“先鋒號”智慧車為代表,陜西在機器學習、圖形識別、無人系統、智慧機器人等人工智能領域形成了近30個世界領先的國家級科研成果,一定程度上引領著我國這一領域的發展方向。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涌現出一批重量級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在基礎研究領域,西北大學教授侯伯宇創立的“侯氏理論”,被譽為“中國人的驕傲”;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俞茂宏提出的雙剪統一強度理論,成為第一個被寫入基礎力學教科書的中國人的理論。

  在增材製造領域,陜西與3D列印技術相關的專利數量全國第一,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構建了從材料製備、核心元器件、核心工藝、檢測監控及重大領域應用的産業生態鏈。西安鉑力特成為我國“3D列印第一股”。

  在信息技術領域,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虎符TePA-WAPI技術是全球兩個無線局域網安全架構中迄今唯一未被證明有安全缺陷的技術標準。全球已有超過20億顆晶片採用了虎符TePA安全解決方案。

  在新材料領域,西部超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填補了我國高性能低溫超導線材批量化製備技術空白,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低溫超導材料國內唯一供應商。

  創新的不斷突破根植于雄厚的科研基礎。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逐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專業基本配套、具有較強研究和開發能力的科學技術研究體系。截至目前,全省擁有各類科研機構1481家、高等院校108所,在陜兩院院士64人,科技活動人員27.5萬人;全省共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5個,省重點實驗室17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7個。

  支撐國家重大戰略

  陜西力量托舉長征系列火箭,已經完成了300余次發射。半個多世紀以來,航天六院研製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及空間推進系統,發射了迄今為止中國幾乎所有的衛星和航天器,圓滿完成了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辨對地觀測等為代表的各項任務,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中國航天技術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動力基礎。

  新中國成立70年間,一大批在陜科研單位和企業,為我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天眼、大飛機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重型成套裝備維繫著國家安全,是保障我國工業生産的“大國重器”。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研製了百萬噸級板坯連鑄成套設備、165MN自由鍛造油壓機等重型機械設備,創造了200多項國內第一;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研發的大型挖泥船疏浚裝備,自主設計製造的全船複合耐磨管路系統,成功應用於“天鯤號”挖泥船。

  一代材料,一代裝備。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開發的低溫超導材料、金屬纖維多孔材料等打破了發達國家的壟斷,為我國航空、航天、船舶、核工業以及電子、機械製造、冶金、化工等領域提供了關鍵材料保障;寶鈦集團自主設計研製的4500米深潛器鈦合金載人球艙實現了我國深海潛水器關鍵部件國産化,填補了國內深潛器及鈦合金研究領域多項空白。

  空間技術、測繪、交通、通信等多個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高精度的時間。國家授時中心承擔著我國標準時間也就是北京時間的産生、保持和發播任務。1979年,陜西天文臺(國家授時中心前身)建成國內第一個獨立的原子時系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授時水準躋身世界前列。

  70年來,從“三線建設”到西部大開發,再到“一帶一路”,陜西科技牢記使命擔當,不斷發展壯大,創新創造,為國家重大戰略作出了重要貢獻。

  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進入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日益增長。科技創新引領著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群眾獲得感的重要源泉。

  西安光機所研究員米磊因為女兒血管太細、在醫院連續幾次扎針失敗的經歷,研發出“扎針神器”。這款儀器通過紅外光識別血管位置和深度,解決了醫療上血管不好找這個看起來不算太大,但又常困擾醫護人員的難題。

  今天的陜西,像“扎針神器”這樣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大顯身手的成果數不勝數。今天的陜西,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伴隨科技事業發展的是一條不斷釋放科技潛能的探索改革之路。不論是在全國率先提出的“教育奠基、科技興陜”戰略方針,還是“13115”科技創新工程,陜西科技邁步向前,始終以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提升民生福祉為己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和經濟深度融合。隨著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工作的推進,陜西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邁向深水區。

  2016年,《陜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規定》(“陜九條”)等一系列旨在破除影響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障礙的硬措施相繼出臺,蘊藏在陜西科技資源中的能量加快釋放——

  2018年,陜西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66.58,位居全國第9,其中科技活動産出指數76.06,位居全國第4;陜西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125.26億元,居全國第6位,年均增速22.39%;2012年到2018年間,陜西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8.60%,高於同期全國12.32%的年均增長率……

  科技創新已經成為陜西的新名片。(記者 張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