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陽陵陶俑:流盼千年的神秘微笑

2019-10-15 13:50:04|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跽坐侍女俑。

鎧甲武士俑。

彩繪陶母豬。

彩繪陶雞。

  你見過來自漢代侍女溫柔的笑容嗎?

  你想感受2000多年前武士們的勃勃英姿嗎?

  你能想像身處“文景之治”的百姓是何等幸福嗎?

  這一切你都能在漢陽陵找到答案。

  漢陽陵裏有2000多年前在西漢宮闕嫣然含笑、風姿綽約、輕歌曼舞的漢代侍女俑;有從黃沙漫漫的戰場奔馳而來、披堅執銳、英姿勃勃的武士俑;有充滿生活氣息、憨厚可愛的家畜陶俑以及大量的瓦當、生活用具、金銀器物與玉製品等,這一切都體現了那時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生活的富足與安樂。其中,許多陶俑的臉上都帶有神秘的微笑,似乎表達著身處“文景之治”時期太平盛世的幸福。

  姓名:漢陽陵陶俑

  職稱:一級文物

  戶籍登記時間:1999年

  出生時間:西漢

  現住址:漢景帝陽陵博物院

  聯繫電話:029-62657530

  這是一個神秘的地下王國,這裡埋葬著西漢的一位皇帝——漢景帝劉啟,他創造了強盛帝國的黃金時代。

  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的合葬陵園,位於今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佔地20平方公里。漢陽陵出土了陶俑、陶制器皿、陶塑動物等文物約10萬件。在近200座外藏坑和近萬座陪葬墓內,一列列武士俑披堅執銳、氣勢威武;一排排侍女俑褒衣博帶、美目流盼;豬、馬、牛、羊、雞、狗等陶塑更是成群成組、栩栩如生。2000多年過去了,這些陶俑依舊栩栩如生。這些精美的文物遺存真實再現了漢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真實面貌和人民的精神狀態,是20世紀中國考古的重大發現。

  時光如梭穿金甲

  漢陽陵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莫過於一件件高約60釐米、裸體斷臂的陶俑。這些陶俑雖然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但造型優美,做工精細,其身體各部分無不精雕細琢,符合人體結構比例,甚至連毛髮、竅孔等細微之處也毫不含糊。它們有的是騎兵俑、有的是武士俑、有的是侍女俑,有男有女,神情各異,生動地體現出年齡和個性特徵。

  看到漢陽陵裏出土的這些陶俑,你可能會驚訝怎麼這些陶俑個個都赤身裸體?裸體陶俑為什麼要命名為著衣式陶俑?著衣不就是穿著衣服嗎?

  其實,在兩千多年以前,這些陶俑都穿著絲質或麻質的衣物,肩膀處裝著木質的胳膊,所以被稱作“著衣俑”。只不過在兩千多年的時間裏,衣物和木質的胳膊早就腐朽了,出土後就不得不以裸體斷臂的形象出現。

  從漢陽陵出土的著衣式陶俑通體呈現橙紅色,與現在流行的小麥色的膚色很接近,這可能是漢代男性所追求的健康膚色了。陶俑的頭髮、眉毛、瞳仁均呈黑色。專家們初步斷定,當時這種陶軀木臂的陶俑可能是專為皇帝隨葬的級別較高的陪葬品。

  在漢陽陵南區10號外藏坑出土了大量的武士俑,這些武士俑神采奕奕、威風凜凜,其壯觀的程度不亞於秦俑,只是個頭兒小了許多。漢陽陵武士俑身高約62釐米,一個個眉清目秀卻又神采飛揚。這些武士俑包括騎兵、步兵等多個兵種,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是漢陽陵陶俑的代表作。一些保存得比較完好的鎧甲武士俑,頭戴武弁、身穿鎧甲,腰間佩有鐵劍。雖然武士俑的鎧甲出土時已朽,但從遺跡上看,鎧甲原為皮革所制。在陶俑的腿部還可以看到絲織物纏繞的痕跡,這是士兵行軍打仗時的綁腿,古人稱之為“行藤”,其有防蟲、防潮、減少肌肉疲勞的作用。

  在這些陶俑中,有一些高顴骨的騎兵俑與其他騎兵俑在面相上有著明顯不同,特別引人注目。這些騎兵俑顴骨高突、兩腮下陷、面帶微笑,似乎顯示出對即將到來的殘酷戰鬥的淡定和從容。大部分專家認為,這些陶俑可能表現的是遊牧民族的形象,代表著從北方招募而來的善騎射的少數民族騎兵。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景帝時期民族大融合的景象。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誇張的藝術手法,是為了顯示騎兵的勇猛彪悍。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陶俑反映的都是驍勇善戰的漢代鐵騎形象。

  巧笑倩兮漢美人

  漢代陶俑分為著衣式陶俑和塑衣式陶俑,塑衣式陶俑的衣物直接泥塑在身體之上。漢陽陵出土的塑衣式彩繪陶俑有男立俑、女立俑、跽坐侍女俑、舞蹈俑。如果説著衣式陶俑以不一樣的殘缺美讓人浮想聯翩,塑衣式陶俑則以其美輪美奐讓人怦然心動。在漢陽陵出土的塑衣式陶俑中,最有名的要數出土于漢陽陵大臣陪葬墓中的塑衣式彩繪跽坐侍女俑。

  在今年深圳文博會陜西館現場,一個以漢陽陵塑衣式彩繪跽坐侍女俑為創意素材的3D西漢美女,身穿美麗的漢服,在幻櫃內翩翩起舞。她腰肢纖細、眼含秋水、朱唇輕啟,流露出少女的天真與活潑。她的舞姿輕盈,動作舒緩而典雅,就像一朵悄然綻放的荷花,亭亭玉立、清新淡雅,將西漢宮廷樂舞端莊高雅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漢陽陵博物館,我們見到了這件跽坐侍女俑。她身著漢服,雙手攏于寬大的袖筒內,呈拱手半遮面的跽坐狀,身著由內至外共黃、白、紫三重曲裾深衣,袖口、衣襟處用彩色紋錦鑲邊,風姿綽約。這位西漢美女長眉細目、鼻梁纖巧、嫣然一笑、嫵媚動人,充滿對生活的喜悅。她的頭髮從前額處中分,發髻綰于頸後,分出一縷自然垂落,看似不經意,實則飄逸脫俗。就這樣,一位神秘而又婉約的漢代麗人,穿越千年與我們相遇。

  像這樣造型精美、形象娟秀的女俑在漢陽陵出土的還有很多。她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體形清瘦、削肩細腰、長襦寬袖,神態文靜含蓄,與後來大唐仕女俑的雍容華貴、飽滿豐腴的氣韻完全不同。

  看過秦俑的人都會發現,漢陽陵陶俑雅致的風格與秦俑大氣渾厚的風格迥然不同。根據學者們的研究,漢陽陵的陶俑承襲的是楚地著衣式木俑的傳統和風格,即所謂的“漢俑楚風”。專家們認為,經歷了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西漢初年,特別是文帝和景帝時期,西漢認真吸取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崇奉“黃老之術”與民休息,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漢俑才棄高大而就小巧,棄肅殺、冷峻而就平和、溫馨。

  “與秦始皇兵馬俑冷酷的臉部表情比較,漢陽陵的陶俑個個面帶微笑。這也許和漢景帝所在的‘文景之治’的盛世背景有關。”漢陽陵博物館的講解員表示:“達·芬奇的傳世名畫《蒙娜麗莎》以其神秘的微笑傾倒世人,20世紀90年代漢陽陵出土了大量微笑的陶俑,堪稱東方的‘蒙娜麗莎’。‘文景之治’時期太平盛世的幸福都穿越時空刻畫在所有陶俑的面孔上。”

  地下盛世出泥胎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享譽世界,而你可能不知道漢陽陵外藏坑出土的漢兵馬俑也十分壯麗。經過兩千年的塵封,這些陶俑仍艷麗如新,栩栩如生,有的陶俑手持盾或戟,有的陶俑為騎馬弓兵,體現出強大的陣容,仿佛要隨時為其統治者保駕護航,展現了西漢工匠高超的製作工藝。

  漢代工匠是如何將一抔抔黃土變成如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呢?據專家們分析,一件陶俑大致要經過模制、加塑、焙燒、著色、烘烤等五道工序。

  模制並不是一模成型,而是分為頭顱、軀幹、腿、腳四部分,分模製成。工匠們還要對其面部進行捏、塑、刻、畫等藝術加工,使不同的陶俑各具情態,這就是所謂的加塑。待陶俑粗坯製作完成後,入窯焙燒,使之堅硬。第四步是依照真人身體的實際情況為陶俑彩繪,再對陶俑面部進行刻畫等藝術深加工。正是因為經過了一道道嚴密的工序,這些漢代陶俑成為研究漢代社會重要的歷史資料,也成為我們觸摸那個偉大時代無可替代的藝術品。

  漢陽陵出土的最可愛的陶俑,當然要屬憨態可愛的動物俑了。這些動物俑大部分是作為帝王陵墓裏的肉食“倉庫”而存在的,有牛、羊、豬、狗、雞,當然更少不了為漢朝軍隊效力的馬。因為西漢初期秉承休養生息的政策,農業和畜牧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漢代人日常生活中的農事離不開馬,戰爭更加離不開馬。漢陽陵出土的陶馬群正是文景之治時期養馬業興旺發達的真實寫照。

  成群結隊的陶豬與陶羊也反映了漢景帝時期六畜興旺的繁榮景象。在出土的陶俑中,有一隻懷孕的豬特別引人注目,它大腹便便、憨態可掬。據推測,當時人們把它放進陵墓,可能是想表達即使是在帝王的地下王朝裏,生命也可以繼續繁衍、生生不息。

  除了這些可愛的陶俑之外,漢陽陵出土的還有瓦當、生活用具、金銀器物與玉製品等,記錄著大漢王朝走向鼎盛的過程,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透過這些珍貴的文物,時隔千年的我們依然能感覺到漢朝社會的生活氣息,感受“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記者 郭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