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市蒲劇團現代戲《櫻桃花開》進京演出成功
現代戲《櫻桃花開》劇照。
山西晚報7月18日訊(記者 劉江 通訊員 崔選榮 薛文軍)今日19時30分,中國地方戲演出中心——中國評劇大劇院裏,“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正在火熱進行中。當晚演出的是山西省侯馬市蒲劇團創作排練的現代戲《櫻桃花開》。可容納千人的劇場內,座無虛席,掌聲不斷,近千名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段的觀眾,隨著劇中主人公的命運時而悲憤時而喜嘆,沉浸在演員出神入化的唱做念打和鏗鏘蒼涼的音樂之中。
由中宣部、文化部主辦的“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劇目共32台,涉及33個劇種、28台大戲。侯馬是山西省地域面積最小的縣級市,侯馬市蒲劇團從眾多地方劇種中脫穎而出,作為山西省唯一的院團進京,參加此次會演,大獲成功。
“櫻桃好吃樹難栽,經霜彌堅芳自來。”新編現代戲《櫻桃花開》,取材于侯馬市首屆十大道德模範李奉襄的感人事跡。經藝術提煉加工,生動敘述了櫻桃村婦女英花,在丈夫不幸車禍身亡後,摒棄世俗偏見,幾經波折,帶上公婆改嫁的心路歷程,歌頌了新一代女性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婚姻觀,塑造了一個勇於擔當、德孝為先的好媳婦,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示出不平凡的感人形象。
侯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張清江介紹説,作為最基層的文藝團體,我們的身邊就有著豐富的藝術原料礦藏,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寫身邊的人,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才更具感染力和説服力。
全劇本著弘揚優良傳統,謳歌時代風尚的理念,以德孝文化為主線,勾勒了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用現代手法和傳統式相結合,貼近大眾生活,展示時代風貌;音樂創作風格上,在晉南蒲劇音樂的基礎上,融合山西民歌元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使音樂唱腔更加悅耳動聽,強化了劇中人物的感染力。該劇在表演藝術的繼承和創新上也很有特色。伴奏全部採用二胡、笛子、琵琶、三弦等中國傳統樂器,在傳統蒲劇唱腔中很好地融入《櫻桃好吃樹難栽》優秀民歌旋律,採用合唱、伴唱、獨唱等多種方式營造藝術氛圍,舞臺呈現簡潔的框架結構和剪紙等山西民間藝術形式。
據了解,2014年,侯馬蒲劇團組織本團創作團隊和業務骨幹,以李鳳襄帶上公婆改嫁的感人事跡為素材,編創成一部歌頌孝老敬親新風尚的蒲劇現代戲《帶著公婆再嫁》,演出後獲得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2014年下半年,邀請暢續長(《祝您幸福》編劇)將《帶著公婆再嫁》改編為《只等櫻桃紅》;2015年4月,邀請中國戲曲學院表導係副教授席凱、研究生程莉莉擔任導演,重新打磨創作這部作品,改編為《櫻桃花開》。2016年2月1日,《櫻桃花開》在侯馬市委禮堂公開演出,受到業內專家高度讚賞;2017年3月,《櫻桃花開》在太原市南宮劇場參加了山西省2017年新春新創優秀劇目展演。
談及這部戲,《櫻桃花開》的特邀導演、中國著名戲曲導演席凱深有感觸地説:“山西是戲曲大省,劇種較多,而且山西這個地方的戲曲文化氛圍特別好,無論是領導、演員還是老百姓,特別喜歡戲曲,有時候跟他們下鄉,看到老百姓在那麼冷的天,冒著雨雪也要堅持看戲,非常令人感動,這也是我們戲曲人創作的動力。”
侯馬市蒲劇團團長、作為蒲劇十大名旦之一的國家一級演員劉秀花表示,晉京會演是機遇更是壓力,侯馬市蒲劇團將以更加優秀的創作表演,更加精彩紛呈的藝術作品奉獻給廣大群眾,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為推動戲曲事業傳承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侯馬市文化局局長范孟龍介紹説,為創排《櫻桃花開》投入資金達200萬元。我們要以戲曲傳承發展工程為載體,作為“文化崛起”的舉措之一,打造一批名演員,打造一批名劇目,讓侯馬蒲劇團走出山西,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了解山西、了解侯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