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扶貧 用特色産業打開李家莊村的大門
原標題:走基層:交通扶貧 用特色産業打開李家莊村的大門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李淵) 當村民們談起李家莊村發生的大變化,都會從那條“致富路”説起,都會從駐村扶貧工作隊説起,都會從特産農業説起。
交通扶貧:打開李家莊村的大門
“要想富,先修路。要讓群眾真正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看到發展的希望。”山西省交通運輸執法局局長曹居月説。
當他第一次到李家莊村調研時,就親身體會了一條路對於一方經濟發展的影響,他在和村民的交談中,也感受到村民對修路的強烈期盼。李家莊村要發展,就必須要打開發展的瓶頸,修路是發展的突破口,也是致富的起跑點。跑項目,爭資金,曹居月身體力行,積極協調聯繫相關部門,在山西省交通運輸廳的支持下,2016年10月底,一條投資800萬元,寬度7.5米、長5.7公里的通村瀝青路,在村民一片歡呼聲中勝利竣工。借著群眾這一熱情高漲的東風,隨後他們又對村裏1.3公里的主街道進行了硬化,在道路兩旁栽上樹木,使李家莊村對外打開了發展的大門,産生了革命式的轉變。
行路難問題的解決,拉近了村民與駐村工作隊的感情。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豐富了群眾精神生活,為扶貧工作隊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而且還增加了經濟發展的後勁。
2016年11月,山西省交通運輸執法局局長曹居月再次來李家莊村調研,得知消息的村民們,特別是那些老人們自發地發起捐款,你一元,他二元,製作了一面錦旗,寫著十個字:“扶貧情意深,共建新農村。”村民李大裕、張建貴代表李家莊全體村民贈送到曹居月局長手中,表達對山西省交通運輸執法局駐村扶貧工作隊真扶貧、扶真貧的感激之情。
培育特産農業:鋪開農民致富路
基礎條件改善了,如何讓農民從地裏撈金,如何讓村民的幸福指數提升,使李家莊村村民擺脫貧困?
2015年11月的一天,村委會組織召開了全體村民大會。這一天村委會議室座無虛席,熱情高漲的村民們圍繞2016年全村産業脫貧展開大討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為,依據當地農業種植特色,發展特色農業種植是改善村民收入的途徑之一。但李家莊村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導致産量低、效益差,村民種植意願不高。
為此,駐村扶貧工作隊專門跑農業部門進行深入了解,有針對性地引進優質穀子品種8311,並聘請了山西省農科院高寒研究所的專家對村民進行了穀子種植專題培訓輔導。同時,為了調動鼓勵村民種植穀子的積極性,他們除免費提供種子之外,每畝穀子又給予100元補貼。
在扶貧工作隊的引導下,2017年春季,嘗到種植穀子甜頭的村民種植熱情高漲,全村穀子種植戶一下子發展到185戶,種植面積達到創紀錄的1033.5畝,其中30戶貧困戶,種植面積178畝。而在這一年,省交通運輸執法局繼續加大扶貧力度,將穀子種植每畝補貼提高到200元,同時為了有效降低風險,讓農民兄弟種得安心,有個好收成,每畝又為種植戶交納了30元種植保險金。
共産黨員貧困戶李海榮,是一名女同志,她自己購買了一台半自動手推播種谷機。該機器簡單、方便、易操作,缺點是14個鴨子鐵嘴同時滴籽,造成株距密度大,穀子長起來桿細、易倒伏,穗小,顆粒不飽滿。經過琢磨研究,她對鴨子鐵嘴進行了改造,經試驗株距密度由3.0增為3.5,每畝可增收近80斤。為了讓村民增收,她還免費向村民提供種植機器和技術服務,起到了共産黨員帶頭脫貧做表率的示範作用,獲得村民的一致好評。
説起種穀子給村民帶來的收入,村民李大鵬説:“按説我種了多年的穀子了,就數去年種得好,原因就是扶貧工作隊每畝補貼我們100元錢,再就是科學技術輔導上去了,估計今年會更好。”
曹居月説:“現在這個村還有貧困戶27戶,我們在去年幫扶村民種穀子成功的基礎上,今年把穀子的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沿用去年的措施,我們動員其他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開始種穀子,以此帶動其他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
如果説種植穀子是李家莊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産業,那麼百畝黃花種植園區則是省交通運輸執法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初試牛刀打造的又一特色種植産業亮點。
2015年10月2日,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帶領村幹部到全省聞名的黃花種植基地大同縣進行實地考察。2016年,黨支部書記李玉傑帶頭引進黃花種植,試著在黃花與蔬菜之間套種試驗田40畝。從種植黃花的經濟效益來看,見效後,濕黃花2.3元一斤,每畝最少摘收3500斤,畝均收入8050元,40畝可收入32.2萬元,可解決本村農閒時剩餘勞動力。2017年,李家莊村黃花種植面積增加到100畝。為了保證黃花種苗品質,還購回了優質黃花秧苗,農民種植黃花的種苗費用全部由省交通運輸執法局免費負擔。山西省交通運輸執法局這種兜底扶貧的有力嘗試,為李家莊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抓黨建:強化黨組織的引領功能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有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還需要村兩委班子發揮“領頭羊”的作用。為此,駐村扶貧工作隊借助“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的開展,建立了黨員活動日,組織黨員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重溫共産黨員入黨新宣誓主題活動。老黨員們激動地説:“多少年沒參加過這樣的活動了,我們今天又回到了媽媽的懷抱。”
為了使每位黨員真正在思想上“補鈣”,扶貧工作隊有針對性地採取三條措施來加強黨組織建設。一是強化村黨支部“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等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二是營造黨建氛圍,製作了黨建展板,建設了黨建文化墻。三是發揚民主,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先後組織村兩委成員、部分黨員和群眾代表研究村莊發展事宜,制定了村莊近兩年的發展規劃,確定了“黨建領航、科學發展、千畝穀子園區致富、百畝果園採摘區興村”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村莊東部山體生態散養型養殖業”“鄉村休閒旅遊觀光”的目標。通過這些措施,增強了黨支部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強化了黨員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使村黨組織戰鬥力在黨員的自覺行動中凝聚起來,為今後宣傳發動群眾,做好扶貧工作建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