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環保 正文

河津打響農村環境整治“七道七治”攻堅戰

發佈時間:2017-08-01 09:07:39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山西日報訊(記者 李寧波 通訊員 張娟玲)“我們村家家戶戶種果樹。以前修剪下的果樹枝都堆在門前屋後,巷道又亂又不衛生,還存在著各種隱患。經過環境整治,巷道裏的柴堆、垃圾都不見了,看上去寬敞整潔,環境衛生也越來越好了。”河津市上市村村民樊月蘭説。

  路路有工程、村村有戰場。今年6月以來,河津市按照“點上求突破,面上重提升,源頭抓治理,機制保長效”的工作思路,全黨動員、全民參戰、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為期3個月的“七道七治”農村環境整治行動如火如荼。

  在“七道七治”專項行動中,河津市以農村“三環三沿”(即環村、環景點、環城鄉接合部,沿路、沿溝、沿河)為重點,按照網格化管理責任,把整治範圍、任務、實施方案細化分解,建立整治臺賬和責任清單,實行挂圖作戰,整治一個銷號一個。各鄉鎮村與市直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規劃引領,因村施策,分組包片,責任到人。廣大幹部深入一線不離崗,黨員帶頭攻堅做表率,群眾對標一流爭先進,積極參與建設美好家園。

  如今在河津,“七道七治”取得了“看得見”的成效,農村“臟亂差”現象不僅得到有效解決,建管並舉、一村一景也在逐步實現。小停村在巷道翻新改造中,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實現下水管道綠化、亮化、美化同步到位。李家堡村將廢棄池塘改造成小遊園,使群眾有了一個環境優美的休閒健身場所。寨上村把環境治理納入村規民約,形成專業清潔隊與群眾共同治理的長效機制。蒼底村以巷道文化墻和住宅樓側面為主陣地,創作“雁塔淩雲”“小橋流水”等古河津八景墻體繪畫,進一步提升了農村文化品位。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