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女孩張玉蕊摘下金花獎第一名
原標題:“戲曲梅花之鄉”第58朵小梅花綻放臨汾女孩張玉蕊摘下金花獎第一名、
臨汾位於山西西南,在這塊土地上,蒲劇源遠流長,長盛不衰,被譽為“戲曲梅花之鄉”。近日,這裡又傳喜訊,來自臨汾市文化藝術學校的選手張玉蕊,榮獲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金花獎第一名,這也是臨汾收穫的第58朵小梅花獎。臨汾市文化藝術學校,以58朵小梅花獎雄踞全國藝術類院校小梅花獎霸主地位。8月1日,記者採訪了剛剛回到臨汾的張玉蕊和她的老師龐歡歡。
學戲,根植家鄉沃土
張玉蕊今年13歲,家住襄汾縣新城鎮趙曲村,是臨汾市文化藝術學校蒲劇表演專業三年級學生。她11歲開始學習戲曲,在恩師的系統訓練下,成為當屆同學中的佼佼者。此次參賽的劇目《救裴生》中的李慧娘被她演繹得活靈活現,受到了評委的高度評價,以98.64的最高分榮登第一名寶座,無可爭議地獲得了金花獎。
“我父母以前都是侯馬一家蒲劇團的,從小受他們影響我喜歡上了戲曲。”張玉蕊坦言,她能走上戲曲這條路,除了受父母影響外,還被家鄉濃厚的戲曲文化吸引。
“上小學二年級時,我跟著媽媽去了劇團,在後臺偷偷看媽媽表演。”張玉蕊説,當時在一個村裏演,觀眾掌聲不斷。每一場下來,都能看出母親特別累,但是當母親再次走上舞臺,又精神煥發。當時她特別納悶,後來母親告訴她,只要聽到觀眾的掌聲,還有那熟悉的鑼聲、梆子聲,就有了用不完的勁兒。“當時我不懂,可現在懂了。”張玉蕊説,大概這就是蒲劇精神吧。
演戲,秉承蒲劇精神
此次張玉蕊表演的《救裴生》節選部分,臺上只有短短8分鐘,就這8分鐘的戲,凝結了張玉蕊3年的功底。“這折戲的難點和亮點就在噴火上,我們在以前的基礎上改進了許多細節,才讓臺上的表演更加精彩。”龐歡歡是2005年的小梅花獎獲得者,此次排練的《救裴生》就是她當年的拿手戲;所以,排練中,她將前輩們和自己的經驗都傳授給張玉蕊,這也是對蒲劇精神的一個傳承。
作為一名藝術生,年僅13歲的張玉蕊路還很長。她暗暗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到中央戲劇學院學習。在她看來,這次獲獎是一次珍貴的歷練,以後她要把蒲劇帶到更廣闊的舞臺,讓世界認識蒲劇,認識最早的中國、認識臨汾。
○連結
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於1997年創辦,每年舉辦一屆,代表了少兒戲曲的最高水準。經評審,選手將分獲金花獎和銀花獎。(山西晚報記者劉江通訊員郝海軍實習生張婧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