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農婦演繹《馬山扇鼓》 驚艷陽泉文化周
《馬山扇鼓》演出現場。
山西晚報8月21日訊(記者李飛飛)首屆山西藝術節陽泉文化藝術周小舞臺展演在太原美術館舉行,有著濃郁當地特色的多個節目輪番上場,贏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其中,由10位農村婦女邊唱邊跳的《馬山扇鼓》,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淳樸的表演驚艷了文化周。
身著鄉土氣息濃郁的服飾,手握自製的扇鼓……10名演員隨著音樂的節奏,搖著扇鼓上的“鈴鐺”跳著舞,嘴裏唱著小曲兒,臉上洋溢著笑容,清麗的歌聲回蕩在太原市美術館大廳。這10名演員都是陽泉市平定縣東回鎮木槽村的村民。49歲的張桃林跳馬山扇鼓有20多年了,“我們平時都在廟會上演,這是第一次在太原表演,特別高興。”張桃林介紹,她們村裏平時跳馬山扇鼓的有30多人,這次精選了10人來太原參加山西藝術節陽泉文化藝術周的表演。“我們這10名隊員中,年紀最大的已經60多歲了,最小的45歲。”張桃林説,平時她們在家中都種地,“只要有時間就跳馬山扇鼓,大家把這當娛樂活動。”
記者拿起她們自製的扇鼓看,原來,這扇鼓是圓形牛皮材質,敲一敲,咚咚響;邊緣不太光滑的鐵片就是“鈴鐺”,搖一搖叮叮響;紅布條、各色毛線穗、大紅福字……純手工道具承載著村民們對馬山扇鼓這一民間藝術的情感。
陽泉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李國建介紹,馬山扇鼓流傳于陽泉市平定縣,是一項古老的表演形式,于每年廟會、節慶和農閒期間進行,目的是“求福勸善,祈求豐收”。為了讓陽泉文化藝術周出新出彩,陽泉對大量民間非物質文化藝術活動進行了篩選,馬山扇鼓以它的淳樸和新穎脫穎而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