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淘來千余課本 串起300年中國教育史
原標題:跑遍全省淘來千余課本 串起300年中國教育史
今年67歲的賈大錦是太原市銅廠一名退休老職工,同時也是民間收藏家,32年來收藏了千余本不同歷史時期的課本,時間跨度近300年。
近日,記者來到賈大錦家中。在不足10平米的陽臺上,他正拿著放大鏡認真地修復破損殘缺的古書。他收藏的古教科書,主要以教育史料為主線,涵蓋了晚清、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教科書和有關資料,年代最早的可追溯至清乾隆七年(1742年)。
談起自己的收藏之路,賈大錦介紹,最初源於中學時期收藏郵票,然而攢了多年的郵票卻被貪玩的弟弟全給賣了。工作之後,他空閒時喜歡去古書市場看看舊書。有一次,一本清代早期的課本吸引了他的注意,他翻看著這本書皮破爛、紙張泛黃的古書,仿佛看到了古人的學習狀態,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回到家後,他便萌生了收藏古教科書的想法。
聊到收藏教科書的心得,賈大錦説:“別看教科書不起眼,分量可不小,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希望,想要了解哪個年代的故事、文化、知識,最直接的方式還是看當時的教科書。”有夢想容易,收藏起來卻不是易事。為了收集這些書籍,他幾乎跑遍了省內的所有古玩市場,還在每個市場找了個聯絡人,只要有古教科書的線索,便會第一時間通知他。“只要收集回來一本書,我便會在家裏研究半天,從網上和其它書籍裏查看相關資料,只有自己讀懂、讀透書裏的知識,才能真正了解書的價值。”賈大錦告訴記者。不過,他也經常遇到很多有價值但買不起的古書,只能眼巴巴地看別人買走,空留遺憾。
前不久,他收藏的山西百年教科書在山西省圖書館特種文獻部展出,不少古書愛好者前去參觀。他也覺得很有成就感,起碼自己這些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
未來,賈大錦希望收集更多的教科書,辦一個大規模的“教科書博物館”,將它們展示給更多的人,讓後人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山西晚報記者 胡續光 攝影報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