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藝寫傳承
穿行在第三屆山西文博會,既有像 VR 展示這樣逼真的視聽享受,也有動漫、媒體融合等現代科技手段帶來的新體驗。在文化産業不斷向高科技邁進的同時,在我市“工美非遺”展區,一件件工藝美術精品以其古法技藝、傳統文化、藝術特色以及純手工雕琢製作而顯得尤為珍貴,人氣十足。
工業文明中堅守匠心
在熙熙攘攘的展區,皮雕皮藝傳承人苑小敏正指導學生在一塊皮革上雕刻花形圖案,身後就是她最得意的幾件藝術作品,都是用皮雕工藝做成的鞋、皮箱、配件及各類收藏藝術品。不少路過的參觀者都被現場演示的皮雕技藝深深吸引,不斷向苑小敏拋出問題。
苑小敏與皮雕結緣其實是一個巧合,因喜愛騎馬,愛上雕花馬鞍,她便從此戀上皮雕這門藝術。本身就具有繪畫和設計功底的她,從2007年開始學習創作,在牛皮上打磨時光,已經10個年頭。在這10年中,她每天拿一個3磅的錘子,一天能敲上萬下,在不斷的磨練中,將自己擅長的工藝融入皮雕中,做出屬於她獨一無二的作品。“手工這個東西,是用時光打磨出來的,它是工業文明所複製不了的。”苑小敏説。
一年時間完成一個官皮箱,半個多月完成一雙雕花皮鞋,她在工業文明中堅守匠心,積聚力量,丟掉浮躁,專心致志,鑄就精品。如今,她的皮雕藝術工作室已在皮雕專業行業享譽前十,培養皮雕專業人才幾十人,開展皮藝體驗十幾場,這已是她第二次作為太原工藝美術大師代表參加山西文博會,展現了省城工藝美術從業者出神入化的藝術造詣和執著的工匠精神。
創新工藝步入新境界
琳琅滿目的工藝美術珍品令人陶醉,展區中,一組景泰藍銀器更為耀眼,引得參觀者紛紛拿出手機拍照。它們的獨特之處在於一般景泰藍為“銅胎掐絲琺瑯”,而這組作品為“銀胎掐絲琺瑯”,在銀制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經燒制、磨平、電鍍而成,外觀晶瑩潤澤,鮮艷奪目。這是我市工藝美術企業負責人王文彬及其團隊,大膽創新、刻苦攻關、反復實踐,於今年創作出的傳統工藝與銀器製品結合的新的工藝美術産品,使巧奪天工、歷史悠久的景泰藍絕技能夠在高雅華貴的銀器上綻放華彩。這項新工藝成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為了將凝聚中國文化、承載中國人熱情好客的禮物贈送給參會外賓,國禮設計團隊選中王文彬的山西銀滿樓景泰藍銀器製品有限公司製作的“和韻捧盒”等6件銀胎掐絲琺瑯作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元首夫人禮品。這幾件作品不但擁有景泰藍雍容華貴的中國宮廷神韻,還有歐美貴族銀器製品的高雅品質,彰顯了我國工藝美術獨樹一幟的高超技巧,提升了我市工藝美術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
“最好的傳承是不斷創新,最好的發展就是更廣泛地應用。景泰藍銀器是物質生産與美的結合,既可以收藏又有養生功效。我們還會繼續潛心研究工藝,讓大家知道太原也有企業和能人脫穎而出,做出工藝美術佳作。”王文彬説。
文化傳承任重道遠
工藝美術本就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的造型藝術。清徐磚雕就是這樣一種以實用為主要目的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作品。它古韻濃郁,氣勢厚重,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在展區引人注目。
展區工作人員晉權喜介紹:“清徐磚雕土質好,經久耐用;花樣繁多,套路頗大;畫工精細,刀工別致;譜係明確,傳承有序,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現如今經過磚雕藝人整理資料、研發工藝,各種蘊含晉商文化的磚雕技藝作品出現在建築物上,使得清徐磚雕發揚光大。”
作為太原寶貴的民間手工藝,清徐磚雕集燒窯、繪圖、雕刻于一體,從原料加工到成品完成全部由手工完成,在維護地方藝術形式方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文化傳承作用。“印象中只知道我們山西的傳統工藝美術門類有面塑、剪紙、刺繡等,通過參觀這屆文博會,我對工藝美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發現省城太原工藝美術人才濟濟。山西的傳統文化藝術博大精深,文化保護和文化傳承任重道遠。”太原市民胡女士説。(作者:肖靜嫻馮嘉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