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 正文

非遺傳人手掌推得漆面生輝

發佈時間:2017-09-23 14:02:55 | 來源:央視網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非遺傳人手掌推得漆面生輝 傳承千年“光彩照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推光漆傳人在對推光漆進行上色。(王莉莉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莉莉)在山西平遙古城東大街一座老宅裏,推光漆第三代傳人張剛和坐在漆器前認真地刷漆。從業20多年來,他至今仍習慣稱自己為“手工匠”。

  9月20日,“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産全國網絡媒體傳播活動走進平遙。握著記者的那雙手,與眾不同,每個指尖都烙印著一層因製作推光漆而留下的印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純手工製作的推光漆器。(王莉莉攝)

  在中國漆器工藝行業中,平遙推光漆居“四大名漆”首位,它以手掌推光而聞名,是完全純手工製造的名貴工藝品。

  走在平遙古城,隨意進入一所明清古宅,幾乎都可以看到裸露的匾額和木柱上刷著的一層黑漆,雖然年深日久,依然隱藏不住推光漆昔日的光澤。

  據了解,推光漆始於唐開元年間,盛于明清時期,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

  張剛和説,平遙推光漆製作分為木胎、灰胎、漆工、畫工、推光等。在所有的流程中,手掌推光是推光漆的最後一道工序,舊時加工推光漆器時,藝人會選擇家中還沒有結婚的女兒,讓她們用細膩的手掌精心推磨,原因很簡單,婚育後的女性平日勞作,手掌已不細潤,影響工藝。而經青年女性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繪,推光漆器手感細膩滑潤,映影如鏡,能推得漆面生輝,光潔照人。

  記者看到,推光漆器經過人手的撫摸,會達到越來越亮的效果。正如這項手藝的傳承,歷經上千年依然“光彩照人”。

  2006年,平遙推光漆器被國務院正式列入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工藝流程紛繁複雜,在讓人們領略推光漆這一古老技藝厚重的文化內涵同時,也感受到傳承者的那份“工匠精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_副本

省級非遺傳人唐中淵。(王莉莉攝)

   2011年9月19日,平遙推光漆藝文化博物館在平遙古城揭牌。

  時隔6年,依託這個平臺,在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薛生金的掌管下,這裡再次升級,由126名專家研發組帶隊,成為“生産銷售、展覽收藏、研發設計、旅遊觀光、創業孵化、漆樹種植”于一體的推光漆器文化創意園。平遙更是獲得了“中國推光漆藝之都”稱號。

  此前,薛生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漆器生産已經進入了規模化時代。但為了讓這項千年的工藝不失傳、不變味,他和老手工藝者們在傳統工藝中進行創新,一直研發天然漆的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工藝品的“聯姻”,製作出高品質的推光漆器。

  “我們把當地幾十個零碎的小家庭作坊聯合了起來,有計劃地生産,統一銷售,統一培訓人才,必將推進平遙漆器的産業化發展。”省級推光漆傳人唐中淵説。

  傳承,一份責任

  傳統工匠講究師徒之間口授心傳,隨著老一輩工匠離去,後輩一旦跟不上,這門手藝就有失傳的危險。

  那麼,如何將推光漆器繼續傳承下去?山西平遙縣政府的工作人員説,這些手工作坊在平遙推光漆藝文化産業創意園園區的統一規劃下,有計劃地生産、銷售、培訓,必將推進平遙漆器的産業化發展。目前,在平遙從事漆器行業的人達2000多人,製作漆器的作坊也發展到50多家。

  唐中淵説,自己大學學的是漆器專業,畢業後就來到這裡工作。未來,他還會堅守這項傳統工藝,將這個工藝繼續傳承下去。

  古老的技藝,工匠師傾心投入,轉型創新艱辛探索……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