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困縣的“精準”扶貧樣本
原標題:從3分錢到一個雞蛋——一個貧困縣的“精準”扶貧樣本
新華社太原10月12日電(記者于振海王勁玉王飛航)晉西北五寨縣張家坪村的張進富又來賣糧了,到了10月,他家裏的20畝穀子和14畝玉米陸續進入收割期,每年賣糧到匯豐貿易公司是張進富這幾年的“規定動作”。
張進富算了一筆賬,穀子畝産800斤,玉米畝産1300斤,他家的34畝地一年算下來在匯豐公司能多賣1000元,“每斤能多賣3分錢,多出來的這1000元可是純收入啊。”張進富説。
3分錢是五寨縣扶貧的一項“精準”措施。五寨縣領導介紹,縣政府已經和縣裏的幾家糧食農貿企業達成協定,只要是貧困戶賣糧,企業都按每斤高於市場價格3分錢收購,並設置了保底價格。企業也樂於用這樣的方式讓利扶貧。
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的五寨縣是貧困縣,屬於呂梁山連片特困縣,貧困發生率35%。工業弱、財政窮、脫貧壓力大,五寨舉全縣之力在“精準”上下功夫,針對不同的幫扶對象制定不同的脫貧政策,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一個“精準菜單”。
“每年到了糧食收購季節,我們就在縣裏的電視臺滾動播發消息,在公司的大門上拉著橫幅,保證貧困戶能得到消息。匯豐公司每年拿出超過100萬元來補貼農民。”匯豐公司總經理李生茂説。
在這種精準政策下,每年都有幾千個張進富式的農民靠著3分錢的精準幫扶政策受益。
不僅收購,五寨縣的“精準幫扶”也精準到了種植的整個環節,貧困戶不管幹什麼都能享受到“精準”的幫扶政策。
白恒生是五寨縣小胡會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去年種植甜糯玉米時簽訂的合同,9月30日是他規定的收購日期。“去年種的時候簽了合同,哪天種的、哪天收購、怎麼收都清清楚楚,日子一到,企業就去地裏收棒子了。”白恒生説。
“農民只管按時種,剩下的我們來操作,現在訂單式生産、收購,農民一畝地1500元收購,不用多操一點心。”康宇公司總經理李建明説。
康宇公司推廣的“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訂單農業經營模式,在五寨縣前所鄉等5個鄉鎮發展産業基地,種植甜糯玉米2萬畝,帶動貧困戶422戶,每戶年增加純收入1.2萬元。
無處不在的“精準”還體現在學生的餐桌上。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五寨縣小河頭聯校的六年級學生段玉婷,自從進入寄宿制學校開始,扶貧營養雞蛋從沒斷過。
段玉婷吃到的雞蛋來自五寨縣對貧困學生實施的“一個雞蛋工程”。班主任鐘英説:“每天一個雞蛋保證了孩子的營養,更讓貧困學生看到了學校和社會的關懷。”
五寨縣教育局黨支部副書記陳建軍介紹,為了不讓貧困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全縣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按照每人每天4元的標準,縣財政每年撥出40萬元,在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和教師中實施了“一個雞蛋工程”。(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