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2017年山西省地區生産總值14973.5億元 增長7%

發佈時間:2018-01-24 08:44:19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 2017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14973.5億元 增長7%

  山西日報訊(記者冷雪)1月23日,山西省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聯合召開2017年山西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山西省主要經濟數據出爐。2017年,山西省地區生産總值14973.5億元,GDP增量超過去五年增量總和;年度經濟增長7%,自2014年以來首次步入合理區間。

  2017年,山西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堅持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深化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緊密結合,作為經濟工作主線,積極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山西省經濟發展由“疲”轉“興”,形成了強勁的轉型態勢。

  一年間,山西省經濟增長步入合理區間,經濟結構呈現積極變化,發展新動能進一步集聚,經濟運行品質效益持續改善,民生保障全面提升,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中提質的發展態勢。

  2017年,山西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延續了2016年下半年以來逐季回升的發展態勢,在一季度(6.1%)走出困難時期、上半年(6.9%)實現與全國同步的基礎上,前三季度(7.2%)首次超過全國水準,全年增長7%,比全國快0.1個百分點,自2014年以來首次步入合理區間。

  山西省農業生産形勢較好,全年山西省糧食總産量130億公斤,為歷史上第四個高産年。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自2016年10月由負轉正,結束長達21個月的下降態勢後,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年增長7%。投資增速穩步回升,市場消費穩中有進。

  2017年,山西省經濟結構呈現積極變化。“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服務業支撐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傳統産業高端化步伐不斷加快,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加快。

  隨著工業轉型向縱深推進,非煤産業成為山西省工業增長的主動力,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中,非煤産業增加值增長9.7%,快於煤炭産業6.1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6.2%。

  2017年,山西省發展新動能進一步集聚。民間投資步伐加快,旅遊消費持續活躍,新業態快速成長。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年山西省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0%,快於山西省工業增速3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産業增長1.8倍。

  去年以來,山西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了山西省營商環境,市場主體增長迅速。據工商部門統計,全年山西省新登記市場主體39.4萬戶,增長16.4%,其中服務業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17%。

  2017年,山西省經濟運行品質效益持續改善。山西省地區生産總值14973.5億元,較上年增加1923.1億元,比前五年增量總和(1836.2億元)多86.9億元。PPI結束了2012年以來下降的態勢,市場供求關係得到較大改善,全年山西省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上漲19.4%。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全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9.9%。

  由於工業企業盈利空間擴大,山西省工業企業利潤回升到2012年以來同期最好水準。1月-11月,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90.5億元,同比增長27.8%,實現利潤925.3億元,較上年增加792.4億元。

  2017年,山西省民生保障全面提升。物價低位運行,食品煙酒價格首次出現負增長。全年山西省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1%,較前三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居民收入穩步提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於城鎮。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全年目標超額完成。

  一年間,山西省在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持續加強,節能環保、社會保障和就業、一般公共服務、農林水、科學技術等民生領域支出均保持了兩位數增幅。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