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原 正文

汾河三期十余公里水域將通航

發佈時間:2018-03-12 15:58:47 | 來源:太原晚報 | 編輯:薛陽 | 責編:石麗敏

  3月11日,太原晚報記者實地探訪汾河三期施工,該項目的地下暗涵作業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4月底水利工程主體可基本完成,並具備景觀工程入場施工條件。據了解,2019年,汾河三期將成為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水上比賽項目的主場區。因此,相比已建成的祥雲橋以北的汾河景區段,三期蓄水更深,且將設置兩道鋼閘壩,實現十余公里長水域的通航,賽後將成為市民乘坐遊船飽覽汾河美景的好去處。

  地下暗涵作用大

  汾河太原城區段治理美化三期工程,北起汾河太原城區段治理美化二期南延工程末端,南至晉祠迎賓路南2000米,全長約12公里。太原市汾管委的工作人員介紹,三期分為水利工程和景觀工程兩部分,目前正在進行的是水利工程。

  3月11日,記者順著汾河堤岸一路向南,到達祥雲橋南500米處,這裡是汾河三期工程的北起點。現場施工人員介紹,汾河河道的東西兩側都各建造了一條12公里的地下暗涵,東西總長24公里。

  這個暗涵的作用很大,完成後,可與汾河一期、二期的暗涵連通,承擔著汾河以東、以西區域的污水輸送任務。也就是説,太原市區的污水先流入城市污水管網,最後再匯流到汾河暗涵中,由北向南排到下游的污水處理廠中。

  此外,汾河三期還將起到泄洪作用,汛期到來時,大流量的洪水可漫過暗涵進入景區河道排向下游,從而保證市區的行洪安全。按照工程進度,東、西兩岸的排水暗涵預計在3月底可全部貫通。

  三期水深達7米

  太原市汾管委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建成的汾河景區段共有7座橡膠壩,分佈在祥雲橋至勝利橋的範圍內,平均2公里或2.5公里一座。有了這一道道橡膠壩,一年四季都能保證河道裏有水,而水深不超過4米。

  另外,這些橡膠壩可以升降,若是遇到旱季,就要升高壩體,兩座橡膠壩之間可以蓄水。到了汛期,就要降低壩體,讓多餘的水順勢而流,沿途經過清徐、太谷、祁縣等地,一部分用於澆灌耕地,一部分一直流入黃河。

  相比之下,三期由於要兼顧二青會比賽需要,所以水深可達7米左右。另外,三期沒有橡膠壩,將建造1號、2號兩座鋼閘壩。其中,1號鋼閘壩將設行船升降閘,類似于長江三峽大壩那樣,通過調節水面高度來實現通航。

  工程完工後,河道將得到拓寬、堤防也會防護加固,從而消除汾河兩岸的安全隱患,滿足太原市百年一遇的防洪要求。

  人行景觀橋顯雛形

  太原晚報記者沿著汾河堤岸來到祥雲橋以南1.2公里處,也就是紅燈籠體育場東側,這裡正在新建一座橫跨汾河的人行景觀橋,將成為汾河三期景觀工程中的一處標誌性構築物。

  負責這座景觀橋施工的中鐵大橋局工作人員介紹,這座橋東西向跨越汾河,連接濱河兩岸,橋梁總長403米。這是一座外形優美的大型景觀橋,由於外形呈曲線,頗像一個皇冠,所以取名“汾河之冠”。

  這座橋共有9個橋墩、2個橋臺,目前橋墩作業已經基本完成,即將進行主鋼箱梁施工以及東西引橋的安裝焊接。

  “這些橋墩好像是金屬結構,如果長期泡在水下,會不會生銹呢?”記者不禁這樣問。

  “這一點我們也考慮到了,9個橋墩中,有6個的整體實際質地並不一樣。”中鐵大橋局工作人員介紹,3號墩至8號墩的上半部分是鋼材質,而在水中浸泡的下半部分採用的則是混凝土材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防止生銹。

  另外,橋墩外面還要涂刷三層漆,分別是底漆、中間漆和面漆,而且最外層的顏色要與周邊景觀協調統一。建好後,遊客只能步行通過,總寬為7米的橋面將分成上行和下行步道。

  按照計劃工期,這座橋將在今年9月底完成。之後,橋體外部還會亮化施工,夜晚會呈現別樣的美景。(太原晚報記者李濤 責編 俞濤)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