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回母校給高中學子講寫作
山西晚報4月12日訊(記者 王冠興 通訊員 李芳凝 實習生 代永歡 張瑞鷴)4月12日下午,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梁衡回到畢業50餘年的母校太原十二中給高中學子做了一場精彩的講座。
梁老説他自己學生時代之所以文科好是因為遇到了好老師。他回憶,初中時代自己喜歡讀課外書。“有一次上歷史課,老師在上面講課,我在桌子下面偷偷看書,老師悄無聲息走到我身邊,抽走了我的書,卻一句話沒講繼續講課。”梁老説,之後他去找老師承認錯誤,老師把書給了他,沒有一句責罵,只説了一句話,看書可以,但不要耽誤上課。這句話觸動了梁老,“從那以後我認真學習歷史,至今很感謝這位老師。”
談到寫作,梁老表示,“思想這面銅鏡總是靠歲月的擦磨來現其光亮”“文章要寫大事、大美、大氣”“文章為思想而作,文章為美而作”……這些話梁衡先生説過很多遍,也道出了他對寫作最真切的感悟。他的《覓渡》《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晉祠》等文章被納入中學生教材,成為同學們成長過程中的精神養料。他表示,寫好一篇文章,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文章的思想,另一個是文章本身要具備美感,因為美人家才會去讀。第一是描述的美,第二是抒情的美,第三是哲理的美。“我自己寫文章的基礎得益於我在太原十二中讀書時背了很多優秀的文章,當記者後在採訪過程中接觸了許多民間語言,現在又在不斷地接觸網絡語言,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梁老覺得,文章要為美而寫,既要有敘述、描寫的美,也要有抒情的美,更要不斷雕琢自己的思維,從而達到寫作的最高境界:意境美。
近兩個小時的講座,梁老結合自己的寫作實踐,為同學們講解了描寫、敘述、抒情和説明四種常見文體的應用範圍等問題。台下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講座結束,大家意猶未盡,圍著梁老進一步交流不願離開。
梁衡簡介: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曾榮獲全國好新聞獎(中國新聞獎前身)、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 “五個一”工程獎等諸多獎項,歷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等,出版作品多達90部,也是目前國內作品入選小學、中學、大學教材最多的當代作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