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山西省分區推廣有機旱作農業機械化

發佈時間:2018-05-25 09:27:44 | 來源:山西日報 | 編輯:路鵬程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我省分區推廣有機旱作農業機械化

  山西日報訊(記者王秀娟) 5月24日,山西日報記者從山西省農機局獲悉,為推動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該局出臺《關於加快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力爭到2020年,山西省90%以上的可機械作業旱地普及應用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技術。

  根據山西省各地自然氣候條件、作物種植制度和機械化耕作的特點,將山西省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劃分為北部高原風沙區、西部丘陵山區、東南部盆地邊山區、中部平川盆地區、南部丘陵盆地區,具體情況為:

  北部高原風沙區主要包括大同、朔州、忻州市的21個縣(市、區),是我省小雜糧、玉米的主産區。在這一區域重點推廣留茬固土、地膜覆蓋、免少耕播種、輪作倒茬等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措施。

  西部丘陵山區主要指呂梁山脈西麓以西,管涔山以南,黃河峽谷以東區域,包括呂梁、朔州、忻州、太原、晉中市的20個縣(市、區),是國家和省級連片貧困區,植被稀少,生態環境脆弱。在這一區域重點推廣農田宜機化改造、地膜覆蓋、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等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措施。

  東南部盆地邊山區主要指太行、太岳山中間一帶,包括陽泉、晉中、長治、晉城市的30個縣(市、區),是山西省玉米生産的主要區域,重點推廣農田宜機化改造、秸稈還田、深松深翻、免少耕播種等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措施。

  中部平川盆地區主要指忻定盆地和太原盆地,包括忻州、太原、晉中市的24個縣(市、區),是山西省典型的溫和半乾旱地區,地勢平坦,是發展機械化糧食增産技術重點區域。在這一區域重點推廣秸稈還田、深松深翻、免少耕播種等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措施,旱地水地並舉,提高農産品品質效益。

  南部丘陵盆地區主要集中在臨汾盆地、運城盆地、中條山地帶,包括臨汾、運城市的20個縣(市、區),是山西省的糧棉主産區。在這一區域重點推廣秸稈還田、深松、免少耕播種等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措施,全面發揮糧棉主産區的自然優勢,把旱地建設成為高産穩産的基本農田。

  《意見》指出,山西省安裝監控終端5000台,建立省級智慧農機信息服務管理平臺,實現農機深松作業實時遠程監測,促進農機數據化、精準化、智慧化轉型,逐步建立實現數據採集、共享、分析和使用的農機大數據平臺。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