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三晉要聞 正文

不信藍天喚不回 ——聚焦太原強力治氣

發佈時間:2022-03-29 13:30:58 | 來源:太原日報 | 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不信藍天喚不回——聚焦并州強力治氣

不信藍天喚不回 ——聚焦并州強力治氣_fororder_9

越來越多的“太原藍”。 牛晨陽  攝

  距離3月31日“秋冬防”結束的時間節點越來越近了,但太原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楊繼生卻比往常更忙碌了:依託太原理工大學專家團隊的大氣臭氧超標治理項目課題攻關啟動,氣候投融資方案即將迎來國家評審,為期兩個月的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入企幫扶也將開始……前期的方案制定、溝通協調、人員對接以及後勤保障等任務的落實,都要一項一項檢點。

  臭氧是太原市夏季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夏季的污染為啥現在就動手治理?是因為避免重蹈去年覆轍:受臭氧指標的拖累,我市空氣品質指數從2月份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倒數第46名一路下滑至後3位。“按下葫蘆浮起瓢,PM2.5和臭氧都有複雜的二次生成過程——濕度大,容易生成PM2.5,但濕度小在高溫和光照強的條件下又容易生成臭氧,而PM2.5濃度越高光強度越弱。”楊繼生説,“但揮發性有機物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體物,在夏季高溫天氣來臨之前,必須把這類污染物降下來。”

  身邊的人都知道,楊繼生每天加班加點,週六日也很少能休息。太原大氣污染治理,容不得須臾鬆懈。

  讓城市向綠而生

  在佔地面積超過2200畝的山西美錦華盛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偌大的焦化企業裏,看不到煤炭和焦炭,聞不到刺鼻異味,完全顛覆對傳統煤焦化企業的慣性認知。累計近8公里長的全封閉皮帶走廊,將原料和産品運出或運至筒倉,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了最小。剛剛出爐的熾熱焦炭如何冷卻?面對記者的疑問,公司副總經理王永寬表示,公司採用的幹熄焦工藝,通過氮氣這一惰性氣體隔氧,實現了快速冷卻。産生的帶有餘熱的氣體,則被用來發電,“每天發電量近50萬千瓦時。”

  如果採用濕熄焦工藝,該公司每天至少要消耗5000噸水。“以前焦化企業採用的是濕熄焦,熄焦水與熾熱焦炭接觸後産生的蒸汽,夾帶有不少的有害物質,這類水蒸氣的無害化處置是世界性難題。”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清徐大隊指導員武志鵬説。表面看,幹熄焦與傳統焦炭並無區別,但由於水分極少且抗碎強度、反應強度高,前者每噸要貴200元。

  焦炭生産過程中産生的焦爐煤氣,被深加工為99.999%的高純氫氣,以及液化天然氣、乙二醇等化工産品。公司門口,記者遇到前來加氫的司機康學江。他駕駛的氫能源重卡,往返于東于鎮和清徐縣城之間。“加氫一次400元,可行駛400公里,運輸成本只有傳統能源車的一半。”康學江説,“排出來的水可以直接飲用,而且駕駛室再也不用聞汽油味了!”目前,穿行于美錦集團鋼鐵、煤礦、化工等企業間的氫能源重卡,達到了近百輛,推動美錦集團及周邊企業實現運輸清潔化。

  3月25日上午10時40分許,美錦華盛化工污染物超低排放“管控治”一體化平臺上的監測數據顯示,其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為1.6、13.8、44.1微克每立方米,而國家超低排放標準限值分別為10、30、100微克每立方米。楊繼生表示,我市3家焦化企業的超低排放改造主要工程均已實施完畢,企業正在抓緊時間進行最後的運輸結構優化調整,“除了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下降外,超低排放改造對企業的物料儲存、輸送,廠區周邊環境整治以及運輸清潔化均提出了明確要求。”

  以技術創新驅動工業企業污染物減排,實現綠色發展,正在成為太原這座城市向綠而生的生動實踐。目前,我市鋼鐵、焦化、燃煤電廠均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水泥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也在全速推進中。

  織密織牢“防塵網”

  3月26日,解放南路230號地塊棚戶區改造項目工地,天還沒有亮,李小平很早就把門前的道路打掃乾淨,拿起水管噴淋道路,防止道路起塵。當日中午,太原風力增大到4至5級,短時達到6至7級大風,工地的防塵網蓋了兩層。“四級以上天氣,工地所有土方作業就都停了。”施工方負責人郭解兵介紹。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個佔地只有10畝的工地,處於樁基施工階段,霧炮車、灑水車、噴淋裝置、車輛沖洗平臺等防塵措施一應俱全。“專人拉網苫蓋、專人清洗車輛、專人灑水降塵、專人清掃保潔,這麼大點的工地,僅揚塵管理員便有10人。”市城鄉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執法人員王志誠介紹。一墻之隔的市民高先生,之前對工地的揚塵管控滿是疑慮,但工地每天的精細化作業,讓他逐漸放下了戒心:“可能嫌沖洗平臺衝得不乾淨,經常見兩三個工人,拿著高壓水槍,給車輛‘洗澡’,防止車輛把泥帶到外邊的馬路上。”

  過去3年多,太原在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個城市裏,每月降塵量居高不下,甚至有幾個月排倒數第一,被稱為“最土”城市。為有效治理降塵,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我市要求建築工地實施“六個百分百”——施工區域100%圍擋、裸土及物料堆放100%覆蓋、施工場地100%灑水清掃、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道路100%硬化、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只要有一項不達標,便堅決停工,依法高限處罰。今年以來,市城鄉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便發現糾正各類揚塵防控不到位行為68起,立案處罰4起。

  念好揚塵治理“緊箍咒”,確保“塵埃落地”,省城各個工地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工地在數十米高的塔吊上安裝了噴淋頭,隨著塔吊來回轉動,工地上便下起了“濛濛細雨”,“空中降雨”的範圍覆蓋了整個施工現場;有工地在基坑上方遮蓋上防塵“天幕”,有效防止揚塵外溢,起到防塵、降噪、遮陽、降溫的效果,而且可以重復利用,相比防塵網的遮蓋,可節約成本一半以上……

  從2019年4月開始,在“2+26”城市中,太原降塵量連續8個月降幅排名第一;2020年3月、5月、6月,太原降塵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66.2%、44.7%、54.5%,下降幅度均排名第一。去年,全市平均每月每平方公里降塵量8.22噸,穩定達到國家考核要求,相比2018年、2019年,降幅分別達48.0%和32.6%。每月在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的排名,從曾經的倒數第一,穩定至中間位置,摘掉了“最土”城市的帽子!

  告別煤煙型污染

  雖已入春,但婁煩縣寒意未盡。進入該縣天池店鄉鷹落溝村村民劉建清家,一股熱氣撲面而來。“煤改電之後國家有補貼,一冬天用電比燒煤能省1000多塊錢,現在是屋裏暖暖和和,外頭乾乾淨淨,你説好不好?”劉建清高興地分享著“煤改電”後的感受,“一按開關,十幾分鍾家裏全熱乎了,再也不用想著每天封爐子、掏煤灰了。”“煤改電”“煤改氣”,讓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既守住了溫暖過冬的底線,更讓藍天幸福感變得越來越真切。

  煤城不燒煤,産煤不用煤。2017年,我市被財政部、住建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四部委列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之一,並開始實施農村地區“煤改電”“煤改氣”工作。目前,我市24.73萬戶農戶用上了清潔能源取暖。“今年完成1.57萬戶清潔取暖改造,除採煤沉陷區搬遷居民外,基本實現全市燃煤採暖清零目標。”楊繼生表示。

  在晉源區晉陽堡村村民張紅兵家,鍋爐房改造成了衛生間,過去院裏堆煤的地方種了蔬菜,一輩子沒有離開過煤炭的農村人家,現在連明火都看不到了。煤炭,正在逐漸淡出太原農村人的取暖記憶。

  清潔供暖改造給城市帶來的變化,可以從煤煙型污染因子二氧化硫看出端倪:2016年,太原二氧化硫濃度是每立方米68微克;到了2021年,二氧化硫濃度降到了每立方米14微克,下降幅度達78%。目前,我市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達到了國家一級標準。

  2021年,太原市區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污染指數為5.24,同比下降11.3%,改善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32位。由揮之不去的“霧霾天”,到越來越多的“太原藍”;由推窗“看天”的集體焦慮,到出門賞景的愉悅心情——實幹催生的“好空氣”,沉澱著一份厚重的民生情懷,記錄著太原絕地反擊的艱難歷程。

  “藍天白雲”的逐夢之旅,還在繼續。 (太原日報 記者任曉明 )

友情連結

        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華網山西頻道|人民網山西頻道|央廣網山西頻道|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日報|太原日報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晚報|太原晚報|黃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