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大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近期,大陸連續發佈多項重大利好,不斷推動兩岸交流及融合發展。福建省4月28日發佈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第二批13條政策措施;文化和旅遊部、海關總署、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海峽兩岸航空運輸交流工作委員會等部門積極推出相應舉措暢通兩岸民眾往來通道及農漁産品輸入。這些舉措展現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融合發展的誠心、善意、決心與能力,將帶動新一輪兩岸融合發展熱潮。

 

大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此系列舉措充分展現大陸以人民為中心的對臺工作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兩岸一家親”“兩岸融合發展”“兩岸同胞命運共同體”等論述均蘊含以人民為中心的對臺工作理念。這些舉措的接連出臺準確、清晰、明確展現出了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貫徹與引領。大陸積極呼籲儘快全面恢復兩岸客運直航;促請臺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率先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並在平潭到台灣的海上客運直航復航後,恢復福建居民赴臺團隊旅遊,同時宣佈將批准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産品輸入,這些都是對台灣同胞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主流民意的最有力響應,也是對中國國民黨民意代表參訪團來訪大陸傳達島內臺胞心聲最及時、迅速的反饋。

 

此系列舉措充分展現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動權與主導權。台灣地區新當選領導人賴清德將於5月20日就職,因其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賴清德未來在兩岸關係處理等議題的能力引發各方疑慮。因此,島內有諸多聲音表達對臺海穩定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情勢的憂心。在此情況下,大陸仍宣佈多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惠臺措施和表達交流的呼聲,向廣大台灣同胞釋出善意,展現大陸在促融上保持極強的戰略定力與戰略自信,同時具備掌握戰略主動與主導的能力,不受島內政權更替以及“台獨”挑釁和外部勢力干涉的影響。同時,快速、多輪、高效促融政策的不斷推出也能夠使臺胞對大陸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及誠心善意堅定信心。

 

大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此系列舉措充分展現促融政策力度大、落處實、面向寬、配套足。距2023年11月27日推出《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首批15條政策措施半年左右的時間,福建省再次推出第二批13條政策措施。一是為臺胞提供同等性、個性化、本土化服務。如在閩政通APP設立“臺胞專區”,首批推出28項政務服務事項,為臺胞臺企提供辦事服務、政策解讀、臺海資訊等一站式服務;健全完善“臺胞醫保健保福建線上服務平臺”。將臺胞服務切實接入本土化政務系統與醫療服務系統,能夠幫助“登陸”臺胞、尤其台灣首來族在尚未建立社會關係網絡及不熟悉大陸政策發佈渠道的情況下快速了解政務辦理方式,保障自身利益。二是以“同標共通”“重點扶持”推動閩臺企業合作及臺企落地。如設立臺商海峽兩岸産業投資基金、加大對台資農業企業金融服務支持,在電子信息技術、農産品、服務業、新能源等4個重點行業領域推進兩岸標準共通等。三是漸進打造福馬“生活圈”。如面向馬祖鄉親推出“福馬同城通”卡,馬祖鄉親可持卡享受福州全市範圍公共交通及指定酒店住宿優惠、入住臺胞免租房、子女入學等便利。四是探索開闢融合新域。充分結合福建地域特點及台灣行業優勢,組織實施海峽兩岸互聯網行銷師培訓就業創業扶持計劃;拓展臺胞參與福建氣象工作渠道;為臺胞在閩參加多種類船員培訓、申辦大陸船員證書提供便利,為臺胞培訓、創業、就業創造特色化機會。

 

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兼具大義與大利。大陸正用誠心、決心、用心換取臺胞的信心、真心、開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只有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和衷共濟,才能共創福祉,共享榮光。(作者: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研究員楊晶華)

 

兩岸同胞共奮鬥,同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2023-09-05

近年來,大陸多個部門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惠臺”政策措施,支持臺胞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讓廣大臺胞分享到更多的發展機遇。廣大臺胞臺商臺企也在“惠臺”政策以及大陸經濟蓬勃發展趨勢的鼓舞下,積極參與兩岸經濟合作與融合發展,在大陸實現了更好的自我發展。

 

兩岸同胞共奮鬥,同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家會議中心展區外景(攝影 母曼曄)

 

9月2日,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以“服務融合發展,共享民族末來”為主題的台灣形象展在服貿會上閃亮登場,共有6個行業、28家企業參展。台灣形象展的環抱式設計象徵“張開的懷抱,騰飛的翅膀”,寓意兩岸融合發展,共同展翅騰飛;懸挂著傳統式燈籠又象徵著“民族大團圓,兩岸一家親”。走進服貿會台灣形象展的現場,記者看到的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兩岸同胞交流的熱情高漲,台灣參展商也盡可能地多方面展示著自己企業的特色風采。

 

兩岸同胞共奮鬥,同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嵐臺傳統燈籠第三代傳承人康桂箖(攝影 左妍冰)

 

來自台灣南投的康桂箖是嵐臺傳統燈籠的第三代傳承人。她説,嵐臺傳統燈籠的技藝來源於福建閩侯油傘和泉州燈籠的結合,從福州流傳到台灣。這次有機會在服貿會上展示傳統的燈籠文化是令她非常驕傲的一件事。2018年,康桂箖受邀從台灣來到福建平潭,把嵐臺傳統燈籠製作工藝帶到大陸,讓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友人都能有機會感受傳統燈籠的技藝之美。2019年,“嵐臺傳統燈籠”入選平潭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康桂箖自豪地對記者説,她手里正在粘貼的貝雕燈籠就是她自己設計的,融合了嵐臺兩地的非遺文化元素,體現了海峽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更有著兩岸相連、福澤連綿之意。“我的祖籍是福建。這次到天安門看升旗儀式,國歌唱起來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是團結的力量與自豪的榮譽感。一剎那,我掉下了眼淚。我是有民族情懷的人,我更是中國人。”康桂箖希望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燈籠帶給人們的美好寓意都不會改變。

 

兩岸同胞共奮鬥,同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台灣青年林家萱(中)接受記者採訪(攝影 左妍冰)

 

身著台灣地區少數民族服裝的台灣女孩林家萱,在台灣形象展上表演了台灣少數民族舞蹈。她開心地對記者説,在服貿會上看到這麼多的臺商臺企來參展,感覺兩岸之間的交流真是越來越多了,祝願在大陸發展的所有台資企業都能夠越來越順利。林家萱説,生活在大陸,她這個臺青感覺自己很開心,同時希望那些仍在台灣的青年朋友能夠親身來大陸走走看看,因為在大陸這裡可以交到更多的真心朋友,大陸也有很多發展機會,可以讓台灣青年成就更好的自己。

 

兩岸同胞共奮鬥,同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南僑食品集團首席代表錢天爵在服貿會現場(攝影 左妍冰)

 

1997年就來到祖國大陸生活的台灣老先生錢天爵是南僑食品集團的首席代表。講到在大陸生活多年的感受,他説:“大陸進步的速度太快了,生活在這裡很幸福。我應該算是見證了大陸的成長髮展。現在的中國是讓我們驕傲的中國。”他對記者説,服貿會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平臺,兩岸的同胞需要這樣的交流平臺。我們兩岸同胞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未來也一定會一直在一起。

 

兩岸同胞共奮鬥,同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

 

呷哺集團副總裁張艷梅(攝影 左妍冰)

 

參加展覽的臺企呷哺集團的副總裁張艷梅是北京人。她説,公司的創業經歷也是她的創業經歷。雖然這是一家台資企業,但在很早之前就樹立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張艷梅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的像服貿會這樣的開放平臺,給兩岸企業和兩岸青年提供更大的交流交往空間。兩岸同胞只有真正的融合了,兩岸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歷史不能選擇,但是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儘管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是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奮鬥,就一定能夠同創中華民族美好的末來。(左妍冰采寫)

展開全文

“大陸跟民進黨説的不一樣啊”

2024-03-21

“民進黨不開放民眾去大陸觀光,就是怕大家知道大陸的進步。”近來,諸如“台灣年輕人因旅遊而對大陸有改觀”的消息,頻頻見諸於島內媒體與網絡社群。繼不久前一名台灣網紅髮布到大陸旅遊的視頻引發熱議後,又有島內“00後”年輕人的類似感慨掀起網絡討論潮。

 

“大陸跟民進黨説的不一樣啊”

 

一名台灣網友近日分享了朋友去大陸旅行後的感受,表示自己許多“00後”的島內年輕朋友在去過大陸後,改變了原有的看法。他們發現,大陸並不像自己之前以為的“很窮”,而是無論在城市建設、加薪幅度以及物價等方面都優於台灣。

 

“大陸跟民進黨説的不一樣啊”

 

還有不少網友在“看臺海”留言表示,“沒事還是要親身去走走看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大陸早就比台灣要發達了”。

 

與這位台灣網友有相同感慨的,還有眾多第一次踏足大陸的臺青們。“太強了”“被驚艷到”“不知道怎麼形容,很激動”“大陸很方便”“大陸人很親切,我很喜歡”……這些都是島內年輕人們親自來大陸走走看看後,發出的真實聲音。

 

“看臺海”在台北街頭采訪時,有民眾表示,她實際上去大陸看到的和台灣媒體上説的差異很大。現在的台灣媒體會刻意醜化大陸,甚至還會做一些假新聞出來。

 

自然而然,“我看到的大陸和台灣媒體上説的不一樣”也成了這些台灣年輕人們共同得出的結論。島內同胞特別是青年朋友們與其偏聽偏信、以訛傳訛,不如親身來大陸走走看看,找尋答案。

 

當越來越多的島內同胞響應大陸同胞“回家看看”的懇切呼喚,民進黨當局織就的謊言與信息繭房還能瞞騙島內民眾多久?真誠歡迎台灣青年朋友多來大陸,相信大家會不虛此行!

展開全文

心繫中華民族整體命運 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2024-04-12

4月10日,正值春潮帶雨、繁花似錦好時節。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京會見馬英九一行併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堅定”,進一步表明瞭大陸堅定不移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的意志,向台灣同胞發出了“共謀復興、共創未來”的強大感召。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指明,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始終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命運所繫。兩岸同胞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美好未來,把中華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

 

心繫中華民族整體命運 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大家清楚地看到,要和平不要衝突、要交流不要隔絕、要協商合作不要零和對抗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大陸一以貫之、知行合一,是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堅定守護者。此次習近平會見馬英九一行正是對兩岸主流共識的同頻共振,亦是對兩岸同胞共謀祖國統一的積極感召。

 

回望民族復興歷史車輪,凝結著兩岸同胞的奮鬥汗水,在大陸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台灣同胞不會缺席。台灣同胞要積極看待和融入大陸發展,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和兩岸共同市場,和大陸同胞一起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祖國統一,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和美好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向台灣同胞發出了號召,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當前,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是臺海陷入緊張動蕩的根源,也是嚴重危害臺海和平的亂源。兩岸人民期盼從小家到大家都和平安寧,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的關鍵在於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

 

心繫中華民族整體命運 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4月6日,馬英九在西安國家版本館觀看明內府寫本《永樂大典》。(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古語雲:“兄弟鬩于墻,外禦其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沒有什麼勢力能把我們分開。海峽的距離,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兩岸同胞一路走來,始終一脈相承、心手相連、守望相助。

 

會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血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民族有共同的責任、對未來有共同的期盼。我們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來把握兩岸關係大局。這是號召兩岸同胞尤其是台灣同胞用“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尺度考量兩岸的關係和自身的責任,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向好發展。

 

馬英九先生此行身體力行地向島內傳播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和民族認同,傳遞大陸對臺善意。島內社會普遍對馬英九先生此行給予高度肯定,期望馬英九先生此行能帶動台灣各界有識之士進一步投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謀祖國統一大業。(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匡宇)

展開全文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新作為

2024-02-23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新作為

 

紅旗E-HS9車型(2021年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建 攝

 

龍年新春之際,多家中國車企發佈新年産銷數據:2024年1月,中國一汽銷量突破29.68萬輛,同比增長54.2%;東風汽車銷售汽車27.4萬輛,同比增長120.2%;吉利汽車集團銷量為21.3萬輛,同比增長110%;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20.1萬輛,同比增長33.14%……

 

汽車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今天,全球每銷售3輛新車就有一輛是“中國造”,平均每10輛電動汽車中就有6輛車的電池來自中國。

 

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斷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中國在全球汽車製造賽道上的“換道超車”,正是中國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的新作為。

 

在吉林長春,一汽紅旗製造中心繁榮廠區內,工人正在加緊趕制出口訂單。中國一汽2023年整車銷量336.7萬輛,同比增長5.1%,自主品牌銷量、新能源汽車銷量、海外銷量快速提升。

 

“一汽牢牢把握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多功能集成化等汽車産業發展趨勢,全力突破了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技術成果,為中國汽車産業的創新發展增添動力。”一汽集團研發總院院長王德平説。

 

在關鍵行業、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的同時,中國各區域發展也更加均衡。2023年,中國的GDP萬億城市“大家庭”再度迎來“新面孔”:江蘇常州、山東煙臺GDP突破萬億元,使萬億級城市數量達到26個。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新作為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溧陽市合作成立的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致力於先進儲能技術産業化,這是研究中心的外景(2023年2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常州是繼蘇州、南京、無錫、南通之後,江蘇的第5座“萬億之城”,打造新能源産業是其成功秘訣之一。

 

數據顯示,常州新能源産業産值超7600億元,動力電池産業鏈完整度達97%。日前,江蘇省印發《關於支持常州新能源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支持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

 

作為經濟強省,江蘇2023年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指數達91.9,位居全國第一,常州的突圍展現了地方不斷構建新發展格局,依靠製造業集群促進新舊動能轉換、釋放增長潛力的成績。

 

不僅萬億城市擴容,中國一些原有的萬億城市也實現進階:重慶GDP突破3萬億,杭州、武漢實現從“1萬億方陣”到“2萬億方陣”的跨越,寧波、青島、無錫、濟南、南通2023年經濟增速超過全國GDP增速……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把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23年,中西部直轄市重慶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定位為“一號工程”,相關重大項目有序推進,渝昆高鐵川渝段進入全線鋪軌階段,成渝中線、渝西、渝萬、成達萬等高鐵項目進展順利,重慶新機場選址獲批。

 

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新作為

這是2023年9月20日拍攝的建設中的永川南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當前,重慶已牽頭形成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13+2”省區市攜手共建新格局,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功能持續強化。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合作框架下,整合川渝兩地資源打造中歐班列(成渝)品牌,累計開行量居全國首位。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力地推動了地方高品質發展。在吉林,2023年該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提質增效;在重慶,當地累計創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8家、國家單項冠軍企業13家……

 

中國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以科技創新作為動力引擎,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注入動力。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認為,中國各地部署發展新質生産力,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在諸多有利政策支持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將會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參與采寫:陸華東)

展開全文

發展新質生産力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2024-03-31

近期,“新質生産力”成為廣受關注的熱詞。新質生産力將強勁推動大陸高品質發展,也將為臺商臺企發展、創新創造難得機遇,為臺胞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廣闊舞臺。近日,多位臺胞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正在積極關注新質生産力的相關內容,對在大陸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3月下旬,“英雄城市·櫻花之約”漢臺經貿交流活動在武漢舉辦。活動中,記者採訪了全國臺企聯副會長、合富醫療集團董事長王瓊芝,她表示:“發展新質生産力給我們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利好,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打開了新的空間。我們企業致力於以科技及服務模式雙創新,為醫院提質、增效、賦能。新質生産力所強調的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談到發展新質生産力對企業發展的積極影響時,王瓊芝説:“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注重提升産品和服務的品質,我們公司也一直在積極推進智慧醫療,為提升醫療健康服務品質和滿意度作出貢獻。政府對於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支持和推動,將為我們提供更多應用高新技術及儀器創新發展的機會,這會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技術水準和市場競爭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參加“英雄城市·櫻花之約”漢臺經貿交流活動的嘉賓們在武漢大學合影(攝影:王毅)

 

深圳臺商協會龍華聯誼會副會長、深圳市易晨虛擬現實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林星宇表示,政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持,會極大地鼓勵和促進企業在新産品開發和新技術應用上的投入與嘗試,也為企業帶來長遠的發展動力。同時,這也意味著他們的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更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臺商臺企必然是參與者、貢獻者,也必將是受益者。兩岸産業優勢互補,合作空間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融合發展的前景光明。

 

“就我所從事的醫療行業來説,大陸擁有龐大的醫療市場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台灣具備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兩岸合作可以實現資源的互補,也可以共同研發新的技術和設備,共同促進醫療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期待兩岸的企業在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領域開展更多合作,共同推動上中下游産業鏈的創新發展。”王瓊芝表示,“隨著兩岸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來到大陸投資興業,與大陸企業共同推動兩岸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增進了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情感。”

 

林星宇説:“我們公司在利用元宇宙技術助力先進製造發展領域有大量的技術積累,加之大陸大數據産業基礎紮實,這為兩岸企業的合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和市場基礎。兩岸融合發展不僅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了更多投資和創業的機遇,也讓臺企能夠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大陸的經濟發展中,共享發展成果。”

 

發展新質生産力為臺胞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致力於為臺胞到四川實習、就業、創業提供服務的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總經理郭弘揚觀察到,近幾年台灣科技界、金融界的青年來大陸發展的意願明顯增強。他表示,“今年兩會將發展新質生産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覺得這會吸引更多相關産業的台灣青年來到大陸發展。”郭弘揚介紹,大陸有非常完善的産業基礎和配套設施,台灣青年可以依託這個基礎,做一些高新技術的嫁接或創業。“最近我們園區進駐了一位台灣青年,他從台灣清華大學畢業後,在大陸的顯示面板工廠做工程師,現在自己出來創業,用面板的技術做燈具和護眼檯燈。他把燈具這樣一個傳統的行業結合自己的高新技術,做出了一個有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創新産品。”郭弘揚説,“這位臺青把他的技術和想法通過深圳成熟的生産線,很快就做出了樣品,非常方便,成本也較低,這就是在大陸創業很有優勢的地方。”

 

兩岸青年有各自的優勢,在祖國大陸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進程中,兩岸青年也有著更多合作創新的空間。在復旦大學光電信息專業就讀的台灣學生薛博恩説:“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進程中,我看見了更多屬於台灣青年的機遇。臺青在生産鏈的創新、綠色化等方面的觀念上較有優勢。兩岸青年有著許多共同點,在面臨相同問題的處理時又有著不同的切入點和角度,因此兩岸青年可以取長補短,在發展新質生産力帶來的新的就業創業機遇中,通過合作和思維碰撞,産生更創新的點子和辦法。”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大陸的廣闊天地是臺胞施展才幹的沃土,在祖國大陸以新質生産力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臺胞大有可為。兩岸産業優勢互補,兩岸人才互學互鑒,台灣同胞應搶抓新質生産力發展機遇,積極投身兩岸融合發展。(作者:霍建陽 常濱)

展開全文

在鄂臺青:最好的時代,我們正當其時

2024-04-17

4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京會見馬英九一行時表示:“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凝結著兩岸同胞的奮鬥和汗水,需要兩岸同胞同心共創、接續奮鬥,也終將在兩岸同胞的接力奮鬥中實現。兩岸青年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定大有作為。”目前在湖北就讀、就業的幾位台灣青年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感觸頗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兩岸同胞對振興中華民族有共同的責任,應該一起努力奮鬥。最好的時代,我們正當其時。”來自台灣新竹的甘家驊這樣表示。從台灣新竹來到華中科技大學讀完本科、碩士和博士,甘家驊目前已經是武漢中心醫院一名優秀的泌尿外科醫生。

 

在鄂臺青:最好的時代,我們正當其時

 

黃鶴樓(攝影:王毅)

 

甘家驊告訴記者:“我的老家在廣東梅縣。我的祖先是第11世從廣東到台灣的,而我是第22世。我們家族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客家文化。兩岸同根同源,風俗相近、感受相似,彼此很好相處。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歷史。我在武漢可以和大陸朋友一起交流古詩詞,看著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説著臥薪嘗膽的故事,一起感受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甘家驊説,在武漢生活了13年,武漢就像自己的第二故鄉。已經在武漢安家的他打算為祖國的醫療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鄂臺青:最好的時代,我們正當其時

 

3月下旬,武漢大學櫻花盛開(攝影:王毅)

 

尤翰源是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一名研究生。明年即將畢業的尤翰源打算今年暑假到北京實習,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至於就業,尤翰源決定先留在武漢。他説:“我覺得武漢發展得很好,也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我學習的廣告專業回台灣可能不一定好找工作,這個領域大陸的整體發展還是更好一些。”尤翰源説:“在五年的武漢求學生涯中,我結識了許多來自大陸的同學和朋友。通過交流和互動,增進了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兩岸交流的希望在於青年,我期待未來兩岸青年能夠有更多友好交流的機會,在兩岸青年的努力下,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湖北省黃岡市曾多次與台灣有關方面開展李時珍醫藥文化、禪宗文化交流。由黃岡市政府捐贈和恭送的李時珍銅像、禪宗佛像分別供奉于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和高雄佛光山。黃岡師範學院也吸引了30多位台灣籍博士前來任教。為讓他們安居樂業,學院還專門建立了“臺籍博士之家”。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的許懷之博士是台北人,他對中國傳統戲曲尤其是黃梅戲情有獨鍾,多次帶領學生演出,還在黃岡找到了人生伴侶。許懷之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非常熱愛。他説:“我家就在西門町,西門町算是流行文化的一個薈萃地。2014年,我的一位朋友做了一個行為藝術實驗。她讓一個高三的女生扮成崑曲《牡丹亭》裏的杜麗娘在西門町的街道逛街、坐公交車。我認為中華傳統文化隨時隨地就出現在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兩岸同胞是同源同種、血脈相連的,我們使用相同的語言、承載相同的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成長著。我自己很願意做中華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和弘揚者。”

 

在鄂臺青:最好的時代,我們正當其時

 

武漢市長江沿岸夜景(攝影:王毅)

 

2019年來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求學的黃鈺婷第一次來武漢就被這座城市的氣質深深吸引。本科畢業後,她對武漢從陌生到熱愛,又考取了武漢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繼續“續費”在武漢的日子。黃鈺婷三月時曾與幾位在鄂臺青臺生一起前往武漢江夏黃氏大宗祠祭祖。她表示:“我們五位黃氏台灣人共同在祖宗畫像前上香、跪拜,一起追根朔源、尋根拜祖。那一刻,我對於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這句話深有感觸。兩岸同胞擁有共同姓氏,流著同樣的血脈,説著同樣的語言,根本就是一家人。同為炎黃子孫,我們更應該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擔負起祖國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輝煌燦爛、舉世無雙的中華文明,每一個中華兒女都為之感到驕傲和榮光。我們相信,只要兩岸同胞目標一致、齊心協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終將在兩岸同胞的接力奮鬥中實現。(作者:常濱)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