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Observe

“在這裡,真正感受到我們是炎黃子孫”

“在這裡,真正感受到我們是炎黃子孫”

 

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5月15日在高平市舉行。(陳子健  攝)

 

“炎黃子孫,我們從小喊到大,從小學到大,到這裡才有真正的感受”。第一次來山西,也是第一次在炎帝故里參加拜祖活動的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表示,來到炎帝故里讓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炎黃子孫。

 

5月15日,“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在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舉行。在莊嚴肅穆的炎帝陵前,現場民眾以傳統儀規拜祭華夏始祖,感念神農炎帝豐功偉績,祈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為華夏始祖,神農炎帝歷史遺存豐厚,祭祀活動源遠流長,擁有完整的炎帝文化體系。在“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的活動現場,民眾們通過盛世鐘鼓、恭啟聖門、敬獻花籃、凈手上香、恭讀拜文、行施拜禮、敬十獻禮、敬獻佾舞、祈福中華九項儀程,拜祭始祖。

 

台灣學生楊絜淇被祭拜儀式現場氣氛深深震撼。此次,楊絜淇是跟隨學校老師和同學一起來到高平進行兩岸青年交流的。楊絜淇用“蠻震撼的”四個字形容了她當下的心情。她説:“第一次看到炎帝陵宏偉的宮廟建築,很像古裝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場景。”

 

“在這裡,真正感受到我們是炎黃子孫”

 

祭拜儀式結束後,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接受記者採訪。(王瑞穎  攝)

 

祭拜儀式結束後,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是來拜祖宗的,我就是炎黃子孫”。黃智賢説,台灣有很多神農大帝廟、炎帝廟,普通民眾會到廟裏祈求家人健康平安。炎帝文化與台灣同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祭拜炎帝的過程中,黃智賢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就是炎黃子孫,內心深處“缺的那一角就全部連上了”。對於有不少台灣青少年專程來到山西參與此次交流活動,讓台灣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根,黃智賢認為很有必要。“我從小讀《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而現在台灣40歲以下的民眾,他們讀的歷史第一課是台灣歷史,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從哪來。”黃智賢説。

 

“因為都是炎黃子孫,像回家的感覺”,第二次參加拜祭炎帝活動的臺胞鐘信榮説。40年前,台灣屏東興建“五穀宮”,家住附近的鐘信榮經常去廟裏為家人祈福,因此與炎帝文化結緣。他説:“兩岸同根同源,我們的祖先在這裡,回到這裡讓我感到很親切”。除了表達自己願意經常來大陸,鐘信榮還希望可以帶領更多沒有來過大陸的人一起來。他説:“讓一些沒來過的人感受了解一下中華文化,回到這裡,感覺自己真正就是中國人。”

 

陸配戴婕涵20年前從湖南嫁到台南後第一次回到祖國大陸。她一邊感慨于大陸這些年變化之大,一邊説:“以前都是通過電視節目了解炎帝文化,這次來到現場,盛大的儀式場面令我非常震撼,身為中國人我感到很驕傲”。    

 

一場盛大的拜祖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我是炎黃子孫”的信念卻被烙印在每位中華兒女的DNA裏。就像多位與會臺胞所説的那樣:“不會忘祖,因為我們的祖先就是從這邊過去的”。(作者:王瑞穎  )

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在高平舉行

2024-05-16

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在高平舉行

 

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5月15日在高平市舉行。(陳子健  攝)

 

5月15日,“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在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舉行。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仇開明,山西省委副書記張春林,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李玉賦;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前代理主席林政則,中國國民黨前秘書長、台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創會理事長李乾龍,台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台灣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李火炎,全國臺企聯副會長陳宏欽等出席活動。海內外炎黃子孫共拜華夏始祖,共融血脈親情,凝聚共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偉力。

 

本次活動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山西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主辦,高平市炎帝文化研究會承辦,包括神農炎帝拜祭、兩岸青少年互動、兩岸婦女聯誼、臺商臺企參訪洽談等豐富內容。當天上午,在莊嚴肅穆的炎帝陵前,在場民眾以傳統儀規拜祭始祖,感念神農炎帝豐功偉績,祈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線上“雲拜祖”平臺同步啟動。活動期間,兩岸青少年同臺獻藝、籃球競技、結伴住家,兩岸姐妹共同創作剪紙書畫、體驗非遺技藝、互贈禮物表達心意,臺商臺企代表實地考察産業項目、了解發展成就、對接洽談合作。在親密熱烈的互動交流中,兩岸同胞感受血濃于水的手足深情,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深化民族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展望攜手同心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當天,還舉行了蔡志忠美術館開館儀式。台灣島內神農炎帝宮廟也同期舉辦了祭拜活動。

 

高平市神農炎帝歷史遺存豐厚,祭祀活動源遠流長,擁有全國獨有的、完整的炎帝文化體系,是兩岸同胞尊崇的神農炎帝故里。高平炎帝陵亦先後被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中國僑聯,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確定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神農炎帝文化研究基地”。近年來,高平市持續深入挖掘、傳承、弘揚炎帝文化,連續舉辦的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活動,已成為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文化認同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活動前一天,仇開明、張春林與出席活動的臺胞臺商臺青及台灣媒體代表,就守護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加強晉臺交流合作進行了座談。(王天曉)

展開全文

台灣媒體人黃智賢:在山西看到中華五千年文明

2024-05-16

中新社晉城5月15日電 (記者 胡健)“震撼!從高鐵站出來一路震撼到現在。”台灣媒體人黃智賢15日在山西省高平市説,“在這裡,我看到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問祖炎帝尋根高平”甲辰年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交流系列活動當天在此間舉行,海峽兩岸民眾共同拜祭華夏始祖神農炎帝。

 

在炎帝陵前,在場民眾通過盛世鐘鼓、恭啟聖門、敬獻花籃、凈手上香、恭讀拜文、行施拜禮、敬十獻禮、敬獻佾舞、祈福中華九項儀程,拜祭始祖。

 

這是黃智賢第一次來山西,也是第一次在炎帝故里參與拜祖活動。

 

前日,黃智賢參訪了晉城的大陽古鎮,所到之處她深刻感受到“鐵壺之都”的文化內涵。“原來早在唐朝時期,這裡的鐵壺製作技藝就傳到了周邊國家。歷史上很多地方的發達,都與冶鐵有關。”言語間,黃智賢對山西的文化積澱充滿興趣。

 

黃智賢認為,山西不論從文化還是歷史來説,有太多説不完的故事,可以從神農炎帝講到春秋戰國,再從雁門關講到五台山,這裡的文明沒有中斷,“在山西好好走一圈至少也要三個月。”

 

記者注意到,不少台灣青少年專程來到山西參與此次交流活動。讓台灣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根,在黃智賢看來尤為重要。“我從小是讀《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的,而現在台灣40歲以下的民眾,他們讀的歷史第一課是台灣歷史,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從哪來。”黃智賢説。

 

每年大陸都會舉辦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動,如陜西的黃帝公祭活動、運城的祭拜關公活動等,都吸引著台灣民眾的目光。黃智賢認為,“這些文化活動其實都是在提醒台灣人,我們的根在大陸,我們的祖先在這裡,它(文化活動)把兩岸民眾的血脈緊緊連結在一起,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文化自信。”(完)

展開全文

“炎帝故里”山西高平的“台灣味道”

2022-11-17

“讓更多的大陸朋友品嘗到台灣地道美食,也讓在大陸打拼的台灣朋友能嘗到‘家的味道’,以解鄉愁。這就是我開餐廳的初衷。”來自台灣桃園的許忠玄1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在“炎帝故里”山西高平一酒店大廳拐角,一家台灣古早料理餐廳格外受歡迎,開店僅3個月,原汁原味的“台灣味道”就已飄香山西,慕名前來的食客絡繹不絕。

 

走進餐廳,紅磚古厝建築頗具閩南特色,“我從台灣來”等字樣十分醒目,屋頂上有一盞盞台灣燈籠,隨處可見寫有“金包裏老街”“深坑老街”“九份老街”等台灣老街的展示牌,台灣油飯、三杯雞、麻油雞、四神湯、大腸包小腸等台灣美食香氣四溢。

 

“三杯雞是台灣有名的家常菜,因其烹飪時使用一杯台灣米酒、一杯醬油和一杯黑麻油而得名。台灣三杯雞起源於江西菜三杯雞,客家人將做法帶至台灣後,進行改良創新……”許忠玄每日都在店裏忙著給客人上菜,並詳細介紹每道菜品。

 

現年50歲的許忠玄于2015年來到山西,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在此工作生活多年,許忠玄走遍這裡的城市,發現沒有一家正宗的台灣餐廳。經反復斟酌,自幼喜歡做飯的他決定在高平開一家台灣古早料理餐廳。“高平是‘炎帝故里’,每年有很多台灣人來此尋根問祖。”

 

許忠玄介紹,與山西菜相比,台灣菜比較清淡,偏甜口。以前赴臺生活的大陸民眾,將地方菜帶去台灣,在這個基礎上融合當地物産、食俗,同時受海外的文化影響,通過融合和變通,發展為現在的台灣菜。

 

“原材料是食物風味的關鍵,為讓客人品嘗到地道的台灣美食,醬油、辣粉等佐料都從台灣空運而來。”許忠玄説,正是如此,店裏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得益於地道的“台灣味道”,這家餐廳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為讓更多的民眾了解台灣美食,連日來,許忠玄進行線上直播,在介紹台灣地道美食的同時,和網友共同交流兩岸飲食文化。在他看來,美食也能成為兩岸交流發展的“橋梁”。(完)作者 楊佩佩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