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為了心中的‘星’,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臺青觀《窗外是藍星》有感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25-09-23 16:03:01 | 來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專稿 |
當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帶著三位航天員穿越天際,從遙遠太空重返地球的那一刻;當 8K 鏡頭將祖國的山川河流清晰鋪展在螢幕上,每一寸土地都顯得格外親切時,坐在影院裏的我,內心被電影《窗外是藍星》深深觸動。這部電影不僅讓我領略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也讓我讀懂了自己逐夢路上的那份家國情懷與堅守。作為一名從台灣來到大陸創業的青年,這部電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為了心中的“星”,我們都在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讓夢想照進現實。
影片中最觸動我的,是“摘星”二字背後蘊藏著的溫柔與力量。這始於王亞平女兒對媽媽的童真囑託:“媽媽去天空給我摘一顆星星回來。”翟志剛那句溫暖的解讀讓人心頭一暖:“中國空間站就是地球的衛星,我們就是星星。”而王亞平給女兒的一段留言感動了很多人:“只要你抬起頭看看漫天的繁星,其中有一顆最亮的,就是我們中國的空間站,我會從你的目光中飛過,媽媽會變成一顆星星,陪伴著你。”原來,“摘星”從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是帶著家人的期盼去奔赴使命,是普通人憑藉勇氣與堅守,將看似遙遠的夢想照進現實,更是一個民族用科技實力,把“可上九天攬月”的千年憧憬,寫成了新時代的壯闊篇章。
影片中,地面指揮中心裏此起彼伏的指令聲、航天工程師們專注調試設備的模樣、航天員在太空艙內反復演練的場景,構成了 “摘星”背後最動人的群像。他們來自不同崗位,卻有著同一個目標:讓中國的足跡留在更遠的太空。我不禁想起自己剛來大陸創業的日子。那時的我,帶著對創業的熱愛與憧憬,一頭扎進陌生的城市。無數個夜晚在工作室裏修改方案、對接資源,我也曾有過迷茫與退縮。但就像航天人從未放棄對遙遠星辰的探索,我也咬牙堅持了下來。電影裏那些為了共同目標全力以赴的身影,讓我深刻感受到,無論是探索太空的宏大事業,還是普通人追逐夢想的微小征程,那份“不放棄、敢拼搏”的精神都是相通的——我們都在為了心中的“星”,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
本文作者和他創作的武漢方言元素文創産品(供圖:薛穎穜)
作為一名在大陸創業的台灣青年,我走過大陸的許多城市,見過不同地方的諸多風土人情,但無論走到哪,都能感受到一種熟悉的親切感,這份親切感,源於兩岸同胞共同的血脈和文化基因,源於兩岸是一家人的情感認同。我在大陸的這些年,也深刻體會到祖國的溫暖。像給予我政策指導的園區工作人員、在供應鏈上伸出援手的合作夥伴、在我迷茫時鼓勵我的大陸朋友、節日裏朋友送來的祝福、生活中陌生人伸出的援手……這些細節都使我深深感受到,大陸也是我的家。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與支持,才讓我的創業之路走得更遠。
本文作者在大陸的的品牌文創空間(供圖:薛穎穜)
多年來,我在大陸見證了祖國科技的飛速發展、市場的蓬勃活力,也在這樣的大環境裏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我越來越明白,我們向外探索、追逐夢想,最終都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國家強大的支持,我在大陸的創業之路,也離不開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豐富的資源與社會各方面的飛速發展。這份國家強大與個人逐夢的同頻共振,讓我更加明白,我的夢想與祖國的發展緊密相連。
作為一名在大陸打拼的台灣青年,我知道,我的夢想還在繼續,我的腳步也不會停下。就像航天英雄們帶著祖國的期盼探索太空,我也會帶著家人的祝福與對祖國的熱愛,在大陸繼續追逐我的創業夢想,用自己的努力,為兩岸的文化交流、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小小的力量。(作者:薛穎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