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看長江之變】武漢:從“碼頭文化”到“文化碼頭”

2019-07-19 18:03:3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在文中作了修改)【急稿】【湖北】【看長江之變】武漢:從“碼頭文化”到“文化碼頭”

停靠在長江邊的“知音號”遊輪 供圖 武漢朝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

  國際在線湖北報道(胡禮國):九省通衢的武漢因橫跨東西的長江和連通南北的漢水而成為自古以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南來北往的船隻和商賈在這裡集散,商品經濟發展迅速。到了明末清初,漢口已成為中部地區集散商貨的著名碼頭。鴉片戰爭前,漢水口北岸有“二十里長街八碼頭”的稱謂。清人曾用“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霄明”的詩句將之喻為“不夜港”。

  早在2000多年前,“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在漢陽發生,“知音文化”也在上千年的浸潤下被武漢保留下來。生長在大江大湖邊的武漢人,擅長和天南海北的人打交道、做生意,有很強的“江湖氣”。因為碼頭文化的影響,武漢這座城市的“性格”給人感覺很“剛烈”,同時也帶給這座城市敢打敢拼、積極進取的精神,正如隨處可見的城市標語:武漢,每天不一樣。時代在變,“知音文化”的內涵也在變。如今武漢外來人口居多,到2022年,武漢力爭將吸引100萬名大學生在這裡落戶。不同的文化在這裡匯聚碰撞,逐漸形成一種相容並包、多元開放的文化氣質。

  如今,過去有形的碼頭已經不復存在,無形的“文化碼頭”正在形成。長江邊的“知音號”遊輪上,每晚都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沉浸體驗一百年前大漢口碼頭的相聚別離,感受武漢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話,這裡已經成為外地人來武漢必到景點。

  “知音號”是“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長江之變”活動湖北段的最後一站。據了解,“知音號”的主劇場是以20世紀初民生公司的江華輪為原型。這艘120米長的遊輪也是一座“漂移的城市博物館”,陳列著1000多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老物件。

(在文中作了修改)【急稿】【湖北】【看長江之變】武漢:從“碼頭文化”到“文化碼頭”

演員劇照 供圖 武漢朝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

  《知音號》是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由著名導演樊躍帶領團隊歷時兩年精心打磨而成。該劇以知音文化為靈魂,以大漢口長江文化為背景,故事取材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武漢。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故事構成大漢口的世態眾生相,親情、友情、愛情濃縮在長江、碼頭和“知音號”這條漂移的船上。自2017年5月公演,該劇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已累計演出超過700場,接待綜合遊客約50萬餘人次,其中外地遊客超過20萬人次,接待外賓近3萬人次,節假日外地遊客人數甚至超過60%。

(在文中作了修改)【急稿】【湖北】【看長江之變】武漢:從“碼頭文化”到“文化碼頭”

演員劇照 供圖 武漢朝宗文化旅遊有限公司

  作為武漢這座創新之城的城市名片,“知音號”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知音號”推齣戲劇IP和城市文化IP開發“雙IP”戰略。“知音號”出品的和利汽水已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上市;“知音號”藝術發展中心正式掛牌營業;此外,“壹九貳零”“知音婚典”等衍生品牌不斷涌現。   

  現在,武漢長江兩岸高樓拔地而起,江面貨船如織,大武漢已不再是百年前那般空曠,當年被稱為“不夜港”的碼頭也已被武漢新港取代,漢口江灘這片武漢碼頭文化發源地卻依然寄託著當地人對長江的眷戀。“知音號”上,越來越多的人穿著旗袍、長衫而來,試圖尋找當年的記憶;年輕人在頂層夾板向心愛的人求婚;老人帶著兒孫上船,講述自己乘船逃難的往事……碼頭文化的風雲往事已經不再,屬於“江湖”的武漢人依然習慣將文化寄託于碼頭,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從長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