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下鄉去 農民進城來 黃岡蘄春城鄉融合激活發展新動能
扶貧工廠進農村,貧困戶打工增收忙 攝影 詹建平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蘇喜茹 通訊員 詹建平 方華 葉鵬):7月18日,黃岡市蘄春縣漕河鎮扶貧辦收到泉水坳貧困村村支書陳國喜送來的喜報:泉水坳村通過城鄉融合發展,引進能人回鄉投資600萬元,創辦花卉苗木基地,帶動25戶貧困戶在基地就業,上半年實現貧困戶就業總收入13萬元;帶動土地流動610畝,使全村60余貧困戶擺脫土地束縛進城務工,上半年人平增收1.5萬多元。
近年來,蘄春縣委、縣政府針對城鎮化發展迅猛、農村投入“欠賬”較多、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公共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重塑新型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從頂層設計入手,蘄春制訂了打造健康中國産業示範縣和建設黃岡統籌發展率先區的“一縣一區”發展目標,確立了“藥旅聯動、全域城鎮化、集體發展”的“三大戰略”,並以決戰脫貧攻堅為契機,“以城補鄉,以工補農”,加快城鄉發展要素整合,全力實施《蘄春縣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和《蘄春縣鄉村振興計劃》。
城鄉融合發展,政策率先前行。為加快各方人才、資本、技術等資源“上山下鄉”並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當地産業和城市有效轉移,該縣制定了一系列親商、重商、惠商政策,組建9支招商分隊,引導客商投資扶貧産業和農村山水開發。蘄春有20萬人在外創業就業,他們當中有不少成功人士,縣、鄉(鎮)、村分別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蘄春商會及在外創業成功人士發出《回鄉興産業,帶富眾鄉親》的倡議書和邀請函,並在審批、辦證、土地、稅費、信貸、科技等方面落實優惠政策,為能人回鄉創業提供用武之地。
人們搶建農村公路 攝影 詹建平
蘄春加大財力向鄉村傾斜,大補“三農”投入短板。2013年以來,該縣統籌整合投入的精準扶貧財政資金年年增加,2018年全縣統籌整合財政資金13.78億元投向精準脫貧,比2017年實際投入的11.93億元增加1.85億元,增長了15.5%,涉及貧困戶發展生産獎補、16個深度貧困村提升工程、1491戶貧困戶危房改造、農村“四好”公路、全縣垸垸通脫貧路、農村安全飲水、420個非重點貧困村基礎設施補短工程等眾多項目。
蘄春放大格局,全方位拓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空間。該縣在全縣“百企幫百村”行動中,針對農村貧困村婦女既要種地務農做家務又要就近打工增收的需求,以城鄉産業梯度轉移為契機,積極引導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企業到貧困村投資辦廠或實施生産加工項目分包。同時,該縣還向留守貧困村婦女優先提供網格員、保潔員等公益崗位,使全縣4300余貧困村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平增加1.7萬多元。該縣在全縣15個鄉鎮建起人社所,重點掌握本地貧困戶人力資源狀況,及時與縣內企事業單位和服務性行業及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勞務市場對接,實現縣內安置貧困人口3萬人就業,引導和聯繫農村勞動力外出進城務工17萬人。
蘄春城鄉融合發展,釋放出“1+1”遠大於2的超大能量。近幾年來,該縣李時珍醫藥港集團按照“政府+合作社+金融+基地+貧困戶”五位一體模式,在全縣遴選5個鄉鎮中藥材合作社為産業扶貧單位,為簽約合作社和貧困戶提供資金、種苗、技術、收購、就業等支持,並先後投入資金1200多萬元,建成藥材基地2萬餘畝,為當地群眾和貧困戶帶來收益2億余元。據統計,通過蘄春城鄉融合發展,全縣有1800余戶貧困戶創辦了種、養、加等各類經濟實體,成為脫貧致富的先行者。全縣城鄉近萬個“僵屍門店”和經營點重新激活。到2018年底,該縣實現100個貧困村出列,全縣貧困人口由164695人減少到510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