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餐桌消費成糧食浪費

2017-03-30 08:59:47|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四年前,“光碟行動”從線上走到線下;四年後,厲行節約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然而,不時出現的刺眼“剩宴”提醒人們,遏制“舌尖上的浪費”遠非一蹴而就的運動;“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應當成為每個人終身的回味。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也是現實國情的需要。儘管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準有了顯著提高,但我國仍有數千萬貧困人口,還有一些困難群眾徘徊在溫飽線上。從這個意義來説,珍惜糧食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從“光碟行動”到《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出臺,餐桌消費有了新變化,黨政機關宴請、公款吃喝、鄉村大擺筵席的現象有所收斂。然而,反觀“沒有制度約束”的公民個人餐桌行為,浪費卻仍然嚴重。“舌尖上的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飯桌上的中國”餐飲文明卻亟待形成。

  遏制餐桌上的浪費,更像是一場每個人與自己的戰鬥。從大宴會到小餐桌,從街邊餐館到學校食堂,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這其中,有“死要面子”的虛榮心作祟,有“眼大口小”的習慣使然,也有“糧食不是自己種的,倒掉不心疼”的普遍心態。正是這樣看似“無傷大雅”的小毛病,造成巨大的浪費。

  節約糧食,應當有發自內心的覺醒,也要有外界環境的影響、引導。各類餐飲場所應形成有力約束,一方面通過標語、海報引導消費者理性點餐,另一方面,可以推出半份菜、小份菜,光碟有獎、浪費加罰;教育部門也應加強節約主題教育,讓孩子們從小就形成“少點一個菜、多打一個包”的好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節約與勤勉是人類兩個名醫。”勤儉節約的良好美德不應止于餐桌,每個人都應從“光碟行動”開始,形成少用一滴水、少用一度電的文明生活方式,讓社會變得更加健康、有序、文明。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