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緊扣實際 貼近民願 走出鄉村復興的江蘇之路

2017-08-11 08:56:54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大幕開啟,鄉村悄然變革——走出鄉村復興的江蘇之路

  在經歷43次田間座談、12次內部座談,以及50位村民7天168個小時攜帶GPS的調查之後,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所副總規劃師劉志超和團隊成員們,終於對鹽城東臺多個鄉村的現實模樣有了深刻的認識。也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線深入,他們新近端出了緊扣實際、貼近民願的特色田園鄉村規劃設計初步方案。

  6月29日,“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啟動會”召開,正式拉開江蘇省鄉村復興大幕。69個試點鄉村在1個月左右時間內均拿出了自己的規劃設計方案,這些鄉村所屬的市、縣也制定出了相關行動方案,經過規劃設計的專家評審和工作方案的綜合評定,將形成江蘇省第一批率先的特色田園鄉村試點。而“十三五”期間,共將省級規劃建設和重點培育100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帶動江蘇省各地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雙腳踏在土地上,真實觸摸鄉村脈搏

  科學規劃,成為打造特色田園鄉村的第一步。來自江蘇省內外33個設計團隊的規劃設計師們,承擔起歷史重任。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90後”規劃師蔣金亮,首次參與鄉村規劃設計。6月底、7月初,他隨設計師團隊先後去了鹽城東臺和泰州姜堰兩個地方實地調研。他所在的團隊裏,建築、園林、市政、交通、産業、文化等規劃設計師一應俱全,也可以看出,眼下江蘇鄉村規劃設計已注重整合各類智力資源,充分發揮多專業協同的優勢,以保障鄉村設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駐村調研,讓蔣金亮這樣的年輕規劃師洞察到鄉村不同於城市的現狀。“城市規劃更多的是解決空間環境、物質環境,比如道路擁堵、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但村莊規劃更重要的是,通過物質空間的改造將已經割裂的人文元素等連接起來,增加村民與村民之間的情感聯繫。”蔣金亮同時發現,特色田園鄉村的“特色”彰顯其實並不容易,“現在人口流動頻繁,農村工匠入城,將城市模組化的建築工藝帶回去,傳統工藝被追求效益的工藝取代了。所以,尋找鄉村特點也是規劃設計的難點。”

  “在東臺,我們對當地政府官員、村民、賣瓜經紀人、鄉村畫家、産業園工人等進行了訪談。在三倉鎮蘭址村,我們請50位村民佩戴GPS一星期,我們每天在電腦系統裏收集他們的生産、生活路徑,看他們經常去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去,在什麼地方停留。同時還發放問卷,了解他們停留時具體做了什麼事,根據村民的時空軌跡對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做一些改造。比如,根據他們經常去的地方,可以規劃出鄉村公共空間,方便村民購物、休閒、聊天等。”

  “挖掘、歸納、研究‘鄉愁’的內在特徵和空間屬性很重要,需要以經濟學的方法、地理學的視角和歷史的多重維度審視並突出鄉村建設中農業文明的傳承、延續和發展”。劉志超認為,這次規劃,要做一些內裏、本質的內容,把和農民利益切身相關的東西融入進去。

  “鄉村千姿百態,沒有固定模式和套路,我們或許可以有觀念的共識,而最重要的共識就是你必須雙腳踏在土地上。”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韓冬青認為,鄉村中居住、人、地、産業結構和文化傳承的問題是套在一起的, 任何一個環節的思考缺失,事情就會走形。 浙江省建築科學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陳安華加入到了江蘇特色田園鄉村的規劃設計中,“四個底線不能碰:農業根本利益堅決不可觸碰;生態基礎和格局必須要保證;農耕地的生態安全必須要保障;村落自然形態在保障基礎上適當優化”。

  據江蘇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處長韓秀金介紹,江蘇省優選高水準的設計師團隊,緊扣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核心理念,融合現有土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發展等方面的各類規劃,深入試點踏勘現場、調查研究、通盤考慮,大家腳踏實地、大膽創新,形成了一批務實、精準、覆蓋面廣、認可度高、操作性強的規劃設計方案。

  重視內生治理,讓鄉村“回家

  “我們的鄉村現在離城市越來越近,離鄉村越來越遠。所以我一直呼籲讓鄉村回家。”陳安華説,這個“遠”不是距離上的遠,而是指鄉村從外在形象到內涵,與城市越來越相像。放在城鄉關係的背景下來看,鄉村的潛力和優勢還是非常大的,但也必須認識到,當今鄉村發展動力缺乏,源於農民自身沒法從農村獲得足夠的收入,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離開鄉村到城市打工、生活,農業基本上停滯,農村破敗、蕭條。因此,重建鄉村必須從農業開始抓起,這也代表著鄉村的出路。當然也不能太急於求成,如果過多地關注立竿見影的效果,容易陷入“一刀切”、做一些“面子工程”。

  他表示,江蘇提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是真正地抓住了鄉村最主要的特徵,也給未來鄉村的發展提出了非常好的戰略性指導。相信經過這次田園鄉村建設,整個江蘇省的鄉村會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復興。“在具體工作中,要尊重客觀規律,尊重每個鄉村的特徵,還要注意農村發展的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因為今天的農村已經不是原住民的農村,它應該是各個方面都有積極性、都想去參與的農村。所以,必須通過制度設計,讓社會、企業、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參與到鄉村復興中。”

  鄉村復興,有賴於增強內生治理能力。

  “如果説中國城鎮化上半場的絢麗多彩,是因為鄉村要素的凈流出支撐了城市的高速發展,那麼,中國城鎮化的下半場能否成功,其關鍵則取決於鄉村發展的成敗。鄉村發展已經不再是一個單要素的、局部性問題,而是關乎中國可持續發展、國家復興的系統性、全局性問題。”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京祥説,如何讓農民主動參與到鄉村建設當中來,如何能夠將多方力量在鄉村發展這個主題上聚焦並形成合力,是鄉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鄉村實踐應當充分地重視鄉村內生治理問題,如此才能保證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復興。

  7月25日,常州溧陽戴南村召開村民民主代表大會,47位村民代表就包括特色産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打造等在內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內容進行了表決,最終100%獲得通過。

  充分尊重與吸納民意,實際也是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一個“特色”,試點村莊調動村民參與規劃前期調研、後期規劃實施、項目運行管理全過程,使鄉村建設與農民自身利益密切結合,同時也將有利於對村集體、社會資本起到監督作用。一些鄉村在構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團隊時,集納的不僅有規劃設計、産業策劃、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和專家顧問、企業組織、運營管理機構,同時還聘用鄉村工匠和村支書在內的鄉村顧問,團隊內還有大量村民代表,顯然,原住民的智慧彌足珍貴。

  村民參與鄉村復興,化解鄉村“空心化”之憂是重要問題。常州溧陽戴南村共905戶村民,2750人,但通過抽取自然村樣本分析發現,各自然村外出人口較多,約20%的住宅完全空置,50%以上的住宅老人居住為主,70%以上的家庭在城鎮另有住宅。鄉宅的有效使用率不足30%。

  針對“空心化”趨勢,各地已制定或醞釀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和在鄉農民自主創業,培育新型農民,並吸引高校畢業生、城鎮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等各類人才下鄉創業。而通過度假、康養和鄉村創客經濟,引入適量都市人群,也可以重構多元化的鄉村田園産業結構,提升鄉村經濟活力。

  培育造血功能,“我們需要精神煥發的鄉村

  南京市江寧區區長祁豫瑋坦言,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帶來老人農業、空心農村、失地農民等新“三農”問題,亟需積極有效應對。“圍繞‘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我們準備以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為重點,著力在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和大學生村官等重點人群中,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還將創新産業鏈組織形式,為農民和集體經濟在全産業鏈轉型發展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多的創業商機。”祁豫瑋説。

  培育特色産業內生動力的同時,還需培育特色文化的內生動力。弘揚鄉賢文化,引導鄉賢廣泛參與鄉村建設、産業發展、鄉村治理、文明教化,建設村史館傳承優秀傳統文脈、提升特色田園鄉村的歷史質感等,也漸成共識。

  讓鄉村“回家”,自然離不開田園風貌的塑造。從各地思路看,精細化耕作好每一分土地,構建以農業生産為主的大地田園景觀是基本選擇,即:高標準實施村莊改造和環境整治,順應自然佈局、原有肌理,不砍樹、不佔田,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改造門戶庭院,普遍使用符合江南鄉村特色、成本不高、方便就地取材的建築材質以及本土樹種、花卉,引導農民開展以蔬菜、果樹為主的“微田園”建設,凸顯農村氣息。

  “有一個精神煥發的農村,是我們對於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目標。”江蘇省溧陽市市長徐華勤説,多年的農村工作實踐表明,任何一項工作,只有農民有積極性,這項工作就有了內在動力,因此他們將農民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作為工作出發點,鼓勵農民成為田園鄉村建設的主力軍。在政府指導下,還將發動社會參與,讓國有公司先行帶動,然後通過産業特色來吸引社會資本,並組建合作社,富民強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