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漢某清潔有限公司發放300多件瓶裝水,作為公司環衛工人的防暑降溫物資,但有工人發現瓶裝水生産日期是2018年7月25日,保質期標注12個月,已過保質期。記者致電該清潔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些瓶裝水是廠家贈送給環衛公司的慰問物資,諮詢廠家得知,是生産日期的鋼印出了問題,瓶裝水品質沒有問題,並稱有瓶裝水品質檢測報告。
而當南京日報記者提出查看報告時,該負責人卻表示相關照片已經找不到了,並稱8月5日下午已經將這批瓶裝水召回並銷毀,向環衛工們表達了歉意,將通過正式採購流程,重新採購一批鹽汽水。南京日報記者撥打瓶裝水標簽上多個電話聯繫廠家,均未接通。
清潔公司前後的態度轉變可謂一波三折,而事情的真相至此也呼之欲出。瓶裝水剛剛過期,若一時粗心沒有發現並非完全不能理解,但清潔公司方面沒有第一時間召回,先後給出“鋼印有問題”“質檢報告丟失”兩個站不住腳的藉口,則讓此事變得耐人尋味起來。
一方面,正如網友所言,現在瓶裝水包裝上的生産日期都是鐳射列印,哪關鋼印的事?至於説手頭有瓶裝水質檢報告,更是不合市場常理。另一方面,就算過期瓶裝水真是廠家捐贈的慰問物資,清潔公司在接收捐贈時該不該本著對員工健康負責的態度,核實一下保質期?
類似向環衛工發放過期食品飲料的事,近幾年時有見諸媒體報道。比如2015年夏,四川什邡市環衛工也曾領到作為防暑福利的瓶裝水,發現過期2個月;2016年元月,陜西西安大興新區環衛工領到米麵油,領回去才發現大米過期了。研究這些舊聞發現,環衛公司和環衛部門的態度轉變過程,往往與前述新聞的套路差不多。
類似事件反映出的,或許不僅僅是一瓶過期水的問題。
城市離不開環衛工的灑掃清運,現在社會對這一群體的關注度很高,相關部門、企業、群團組織等慰問環衛工的場景,也頻頻引起關注。慰問方式大多是送米麵油、涼茶熱水、毛巾水杯之類的常用物品,似乎體貼週到得很。但給環衛工發放的實物慰問品,被許多人質疑為“過季清倉”,暗含著庸俗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不經意流露在一些人的觀念、態度和言行舉止上,慰問者對環衛工缺乏應有尊重。
更遑論,一些慰問早已變質。不管是烈日當空還是寒風陣陣,不變的慰問程式都是先讓環衛工排列成方陣聽講話,再列隊領取慰問物資,並拍照拍視頻公之於眾。2013年大年初一,陜西乾縣領導慰問環衛工,給20名環衛工發放了慰問品和紅包,但領導前腳剛走,20個紅包就被乾縣環境衛生管理處收走。所謂慰問,名曰關愛骨子裏卻帶著輕視,環衛工被當成了別人作秀的道具。
其實,慰問物資本就應考慮環衛工人的實際需要,不能形式大於內容,僅僅走個過場。過期食品的各種託詞背後,實則隱含著輕視的態度,更讓“關愛”變了味。出現這樣的過期防暑降溫物資,企業、廠家的責任不能輕飄揭過,圍繞“贈送”出現的問題也要有個合理的解釋。而説到底,尊重和關愛環衛工,根本之計是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工資福利待遇。(南京日報 作者 楊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