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以“三個經濟”引領高品質發展

2019-04-15 08:58:53|來源:陜西日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黨的十九大以來,陜西按照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的思路,確立了構建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的目標,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2018年,陜西國內生産總值2.44萬億元,同比增長8.3%。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更是高達29.3%。

  “樞紐經濟”:激發“內連外暢”新活力

  “西成高鐵開行頻次堪比城際公交車。”經常往返西安和成都兩地的西安市民劉珂感嘆。如今,西成高鐵日均發車117趟,高峰時期每天超過140趟。西安鐵路局日均發送旅客4.79萬人次,成為中國最繁忙的高鐵線路之一。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作為古絲路起點的陜西,再次迎來加快發展的機遇。近年來,陜西現代交通體系建設不斷提速,“宏圖”盡顯。

  眼下的陜北,春意盎然。延川縣乾坤灣鎮碾畔村的郝世斌在為新一年的生意忙碌。去年8月,全長800多公里的陜西沿黃觀光公路建成通車,公路剛好經過郝世斌的鎮上,不僅讓當地群眾出行更便捷,也帶來了人氣和收入。

  這條沿黃河而建的公路經過榆林、延安、渭南、韓城4市12縣市、72個鄉鎮、1220個村,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動脈,直接受益人口達220多萬。

  日趨完善的公路和鐵路網正成為陜西區域整合發展的助推器。西安至鄭州、太原、成都、蘭州的高鐵已開通,至銀川、重慶和武漢的高鐵即將建成或正在規劃施工。未來5年,穿秦嶺高鐵環線將給西安、成都、重慶三個西部城市融合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西安還開通了至美國芝加哥、荷蘭阿姆斯特丹、越南河內、加拿大哈利法克斯、韓國首爾等多條國際貨運航線,咸陽國際機場年發送旅客4460萬人次,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31萬噸。

  陜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徐強説,陜西正探索儘快形成“航空帶動、陸空互動、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體系,真正把陜西的區位優勢轉化為驅動西部經濟發展的引擎。

  “門戶經濟”:築起向西開放新高地

  以對外開放、合作為內容的“門戶經濟”,以“陸空聯動”方式在三秦大地推進。

  不久前,在對中歐班列開行城市反復評估後,阿拉山口黑土地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帝雄決定與“長安號”長期合作,將自己在哈薩克斯坦租賃50萬公頃土地産出的小麥、菜籽所加工出的麵粉和菜籽油運到西安後發往全國。

  “‘長安號’讓我告別了過去國際聯運在申請車皮、辦理整體手續等産業鏈上的痛點,從數量和時間上都得到保證。陜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中心位置,從這裡以800公里畫一個同心圓能覆蓋約5億人口。”吳帝雄説。

  積極拓展國際線路爭取多類型口岸資質,用“艙單歸併”解決通關手續耗時長、耗費高的難點;用北斗衛星系統對在途集裝箱位置、施封狀態、溫度、濕度等信息進行實時跟蹤……2018年,“長安號”積極創新,實載開行量、重載率以及貨運量在全國領先。

  作為以發展航空城為定位的國家級臨空經濟區,陜西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以西安咸陽機場為依託,加速發展臨空産業。

  在陜西國際航空物流港,目前已有普洛斯、豐樹和“三通一達”等66家現代物流企業落戶。依託通達全球的航空網絡,航空物流港可將進出口貨物快速分撥配送全球。

  通過加速構建“陸空聯動”立體絲路通道,陜西正重現“萬商雲集”景象:三星儲存晶片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落地投運,德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等20個國家在西安設立簽證中心;世界500強中的215家在西安投資或設立機構;去年西安舉辦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吸引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商參會。

  “流動經濟”:促生産要素澎湃涌流

  “公司落戶西安高新區後,2018年在陜西所創造出的價值已超過了70億元,”中軟國際公司副總裁姚遠説,“軟體開發作為智力勞動相對密集的行業,需要有大量專業人才做支撐,短期內能在當地招聘到8000名軟體工程師,充分顯示了陜西的人才優勢。”

  大力促進流動經濟發展,陜西將重點聚焦于“人”。今年2月13日,西安戶籍準入政策再次放寬,本科學歷以上,不受年齡限制就可以落戶西安。通過戶籍新政,陜西首度實現了百萬外來人口落戶“長安”。

  “人才流動正給區域發展帶來蓬勃的生命力。”西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鐘洪江説,“過去是人才跟著項目走,而現在項目、資金、信息、技術跟著人才走,人才本身就是生産力。”

  同時,流動經濟通過撬開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外來資本的“閘門”,讓億萬資金匯聚三秦,陜西金融“大動脈”得以強力搏動。

  流動創造的紅利給企業帶來活力。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西北區總經理孫桂宇表示,京東在落戶陜西時,就提出過打造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智慧物流産業基地,以達到産業集聚的效應。通過兩年來的物流合作,客戶達到數千家,形成了上億元的産業規模,物流合作商家配送時效普遍提升了2倍以上。(記者劉書云、張斌、薛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