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情深 畫家劉文西的延安情結

2019-07-10 17:50:1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驚聞劉文西老師仙逝,悲痛萬分。回憶與先生相遇的點點滴滴,感慨萬千,揮淚成文,以示紀念,惟願先生在天之靈安息,永遠守望和護佑這片他畢生牽掛的黃土地。

  

著名畫家劉文西(右)與作者孫文芳(中)的合影 圖片由孫文芳提供

  一位浙江人,八十六歲高齡,先後九十多次來到延安,創作了數千幅關於陜北的繪畫作品,為延安的貧困鄉親捐款數百萬元,他創作的毛主席頭像印在了人民幣上,成為13億中國人每人都擁有的、“發行量”最大的“畫作”。他,就是中國“黃土畫派”的創始人、人民藝術家——劉文西。

  從2013年10月到現在,我先後十多次見到劉文西老師。他的樸素嚴謹,對藝術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以及對陜北黃土地和黃土地上父老鄉親們的厚誼深情,讓我打心底裏敬佩和感動。正是這一次次的感動促使我提起筆來,記錄下一個我所看到的真實的劉文西。

  初識劉文西——心繫老區暴雨災情

  第一次見到劉文西,是2013年國慶前夕。那天我在西安開會,順道去西安美院門口的“蕎麥園美術館”看望好友瑩巧姐,恰巧劉文西老師也在那兒。聽我説起2013年7月延安遭遇的特大暴雨,他非常關心,並提出想組織黃土畫派去陜北采風,順便給延安捐些款,幫助鄉親們災後重建。他托我聯繫一下寶塔區東二十里鋪村,以及他五十多年前在村裏寫生時認識的鄉親:猴留、王琴、桃明、改改、任立宏、楊成錄、杜程英……他一口氣説出一連串老鄉們的名字,我驚詫于當時已81歲高齡的劉文西老師竟有如此驚人的記憶力,更感動於他對延安父老鄉親們的牽掛和關心。五十多年的歲月過去,他競然能記得起那麼多鄉親們的名字,説他們都是他筆下的人物,他記得當年他們長什麼樣子,還有他們之間説過的話語,發生過的有趣故事。

  回到延安,我連忙托寶塔區文化局的同志幫我打問這些讓劉文西老師牽掛著的鄉親們。令人欣慰的是,除了一兩個年邁去世的,劉老師提到的大部分鄉親都找到了。當我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劉文西老師,他高興得像個孩子。他説等十月底從德國回來就著手籌備給延安捐款的事情,要專程去東二十里鋪村,看看那些當年幫助過他的鄉親們。

  我當時想,他是大忙人,這捐款的事情,大概也就説説而已,不一定能成。沒想到時隔一個月,就接到劉文西老師電話,説他們于10月28日下午在蕎麥園美術館舉行了書畫筆會,為延安災區募集到一百萬元現金,他將於近期率領黃土畫派親自送到延安。

  三天后,劉文西老師果然率領黃土畫派三十多位畫家來到延安,帶來了100萬元現金,分別捐給了寶塔區東二十里鋪村、安塞縣魏塔村和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用於這三個地方的災後重建工作。

  再遇劉文西——情牽延安父老鄉親

  聽説劉文西老師要來,東二十里鋪村的鄉親們早早地就趕到村幼兒園的院子裏等著。劉老師剛一下車,就被一群老鄉團團圍住,大家喊著“劉市長!劉市長!”爭先恐後,問長問短,擠得路都走不動。我正納悶大夥為何稱劉文西老師為劉市長,旁邊的橋溝鎮長解釋説,“劉文西老師1988年在村裏采風時兼任老延安市(現在的寶塔區)的副市長,鄉親們都叫慣了他劉市長。”

  人群中有位五十多歲的中年婦女,一看見劉文西就激動地擠到跟前,握位劉老師的手笑著、喊著:“劉市長,您還認得我吧?”

  劉文西一愣,仔細端祥著面前濃眉大眼、樸實健壯的中年婦女,笑著説:“認得呀!怎麼不認得呀!你是王琴吧?你小時候我就畫過你呢!”

  那個叫王琴的女人顯然沒有想到劉文西老師競然能一眼認出她,並能叫出她的名字,激動地滿臉彤紅,拿出兩雙鞋墊硬塞到劉文西老師手中,説是她親手繡的,一雙給劉文西老師,一雙讓帶給陳光健老師(劉文西夫人)。周圍的人笑著説:“這麼多年沒見,竟然一眼就能認出來,畫家的眼睛就是厲害。”

  離開東二十里鋪,一行人又急匆匆趕到魯迅藝術學校,去看望魯藝的老師和學生。在魯藝校史展覽館,劉文西老師一邊認真地聽著魯藝學生的講解,一邊不時地掏出相機,顫巍巍地舉起來,拍攝著魯藝的發展歷程。他説:“從老魯藝到新魯藝,學習環境變了,但精神是一致的。看了魯藝學校的辦學情況和孩子們的精彩表演,我很感動、很鼓舞、很受啟發!我們要堅持魯藝精神,用自己的藝術創作回報人民。”

  在他們來延安後第七天的上午,我又接到劉文西老師電話,説他帶領黃土畫派陜北采風從榆林返回西安路過延安,讓我陪他再去一趟東二十里鋪村。在陪他去東二十里鋪村的路上,劉文西老師反復念叨著任立宏、桃明等幾位鄉親的名字,他説他這一路上天天睡不著覺,一直在操心他們的身體和生活。他説:“任立宏路都不能走了,王琴的老公歿了,桃明的丈夫癱瘓在炕上幾年了,他們太不容易了。”

  當幾天前剛剛離開的劉文西又一次推開任立宏和桃明家的窯門,親手把一厚沓百元人民幣遞到任立宏、桃明、王琴的手中時,三個人都忍不住哭了起來。高高胖胖的桃明一把摟住劉文西,哭著説:“謝謝劉市長,你讓我説啥好啊。”這位樸實的農家婦女,當年是村裏的團支部書記,有著一雙黑亮的大眼睛,曾經是劉文西筆下的陜北姑娘的人物原型。幾十年的歲月滄桑,她已成為年近七旬的老婦,臉上早已失去了那畫上的紅暈,可爽朗的性情依然如故。炕上,躺著她已癱瘓多年的老伴,一動不動,不會説話,神智不清,只有眼睛還在動。劉文西坐在炕邊,握著老人的手,叮囑桃明:“好好保重身體,好好給你老伴看病,有什麼困難,給我打電話。”

  望著那情景,我除了感動,真的不知道該説什麼話。一位是譽滿全球的著名畫家,一位是癱瘓在床的陜北老農,是什麼,讓他們的心貼得這麼近?情牽得這麼深?

 素描劉文西——寒風中,那專注的神情

  一個多月後,劉文西老師又一次來到延安。這次,是攜夫人陳光健老師一起來參加由中宣部學習出版社、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以及延安市委、市政府共同舉辦的《征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書畫展》。上午開幕式剛一結束,他便讓我陪他們去安塞樓坪鄉魏塔村寫生。一路上,劉文西老師的手中始終抓著個相機,對著車窗外的黃土山洼不停地拍,每發現一處好風景,便要停下車來畫畫。其實他所謂的“好風景”在我們看來,也就是那些再普通不過的荒山溝峁、枯樹土窯,可到了他的筆下,便成了最親切的黃土風情。

  就這樣走走畫畫,等到了魏塔村已下午三點多。劉文西老師和陳光健老師相互攙扶著,挨家挨戶地去看望村裏的鄉親,問長問短,和他們拉著家常。夕陽西下時,劉文西老師選了一戶人家的鹼畔,和陳光健老師坐下來一人拿一個畫本開始畫畫。時值臘月,天氣格外寒冷,幾個同行的年輕人都凍得直髮抖,可兩位老藝術家卻似乎一點都感覺不到山野的寒風,一畫就是兩個多小時。夕陽透過鹼畔上枯樹的枝椏將縷縷柔輝灑在劉文西老師佝僂的肩背上、灑在陳光健老師花白的頭髮上,在他們身上勾勒出金色的光暈,那情景,真是美極了。

 對話劉文西——耄耋老人的黃土情深

  2015年3月3日,劉文西率黃土畫派一行六十余人第25次來延安過大年,這也是他第95次來陜北寫生。

  劉文西老師這次來延安除了過大年還有一個重要心願——就是想再去看看任立宏。他聽説任立宏病得很重,所以,到延安第一天就直奔東二十里鋪任立宏家,他給任立宏帶了一萬元錢,要讓任立宏好好治病。沒想到任立宏已在半年前去世,這讓劉文西萬分沉痛。晚上開座談會時一見到我,就一臉哀傷地告訴我:“任立宏不在了……我很難過……”那神情,儼然失去了一位最為重要的親人。

  第二天,劉老師率領黃土畫派又一次去了安塞的魏塔村,在寒風中畫了整整一下午畫。回到賓館,他的手腫的跟發面的饅頭似的,疼得動都不敢動。看著他痛苦的樣子,我忍不住説他:“您這是何苦啊!以您和陳老師的年齡、身份、影響力,你們現在完全可以什麼都不用幹,安心養好身體,坐享天倫。畫畫也可以坐在家裏畫啊,幹嘛非得大冬天來陜北寫生,一畫就是幾十年,您就畫不厭倦嗎?”

  劉老師目光凝重,緩緩地説:“我一生無數次來到陜北,來不夠、畫不夠!每次來陜北采風,看到大地、黃土、黃河、父老鄉親,就深深地感動……生活是無底洞、藝術是無底洞,要深入生活、融入百姓,情牽百姓,才能創作出反映生活、謳歌生活的好作品。我今天手痛風畫不好,但對陜北、對陜北人民還是畫不夠。我今年83歲了,來了90多次陜北。每年都要來幾次。我還想活120歲,希望每年都能來陜北,深入生活、向生活學習,向人民學習,把我看到的美好的東西都畫出來! 我積累了那麼多陜北人的形象,目睹過那麼多激發我創作慾望的畫面,我要把這些都畫出來。”

  聽著這一番話,我終於明白了八十多歲高齡的劉文西老師為什麼能有如此的精力和激情,那是因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對這塊土地發自肺腑的熱愛和深情。

  正如《人民日報》社副社長張建星和西安美院黨委書記王家春所言:什麼叫人民的藝術家?人民的藝術家不是封出來的,而是一筆一筆畫出來的,是一步一步從人民中走出來的。只有紮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才能受到人民的愛戴,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民藝術家。

  歷史已經證明:為人民、為藝術而活著的人,歷史將永遠記著他。(文 孫文芳 )

  閱讀延伸:

  作者孫文芳,筆名:聞方。延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陜西省作協會員,旅遊管理經濟師。業餘時間堅持文學創作,先後出版陜北女子詩文集《走過青春》、個人詩集《光囚》、配樂詩集《風中的歌者》。其作品入選《新延安文藝叢書》《陜西女作家》《中國優秀領導幹部文集》等著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