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火如今面臨失傳窘境 千年大白楊社火如何浴火重生

2019-08-12 16:20:43|來源:西安晚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瀅溪

  大白楊社火傳承人王印才 記者 王江黎 攝

  大白楊社火表演的盛況 記者 李安定 翻拍

  大白楊社火表演 記者 李安定 翻拍

  大白楊社火昔日場景翻拍 記者 李安定 攝

  大白楊社火傳承人侯宗海 記者 李安定 攝

  王印才整理的大白楊社火的資料 記者王江黎 攝

  近日,82歲高齡的大白楊社火代表性傳承人侯宗海聯繫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堅持要把7年來政府給非遺傳承人的傳習補貼全數捐出。捐出背後的原因,令人唏噓也引人深思。原來,自從2008年大白楊社火申報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成功後,隨著城市發展的加快、大白楊村的拆遷,其間大白楊社火耍了一次,之後十餘年再也沒耍過了。“社火是群眾的社火,不是我一個人的社火。傳習補助是大家的錢,我一個人拿著有愧。耍不成社火,我對不起政府。”侯宗海樸實的話語,讓很多人感慨老人高風亮節的同時,也讓大家陷入了思考。城市化進程中如何完善城市文化生態,讓非物質文化遺産與城市發展和諧共生?

  曾經鬧紅半邊天

  大白楊村是唐代梨園所在地,有“藝術之鄉”之稱。相傳這裡的社火表演起源於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大白楊社火曾經紅火一時,在西安地區還曾傳唱著這樣一首歌謠:“天明瞭,爺(太陽)紅了,大白楊的社火鬧紅了。”

  侯宗海是大白楊西村的社火代表性傳承人,是有名的“社火頭子”。他翻著一張張老照片,給記者講述當年的盛況:“社火也叫射虎,射就是説要琢磨,猜啞謎。那時候耍社火,十里八村的群眾都趕過來,看的人多得很,人頭黑壓壓一片。”

  銃子不響,鑼鼓不敲,社火就不出。鬥社火講究栽桿子、挂鬥子、鬥鑼鼓、鬥箱底,戲壓戲。“桿子一栽,附近的人就知道大白楊村今年有社火表演了。”侯宗海説,社火隊的陣容重點在頭,銃子手排列在最前面,接著是儀仗隊、鑼鼓隊、平臺車,長長的芯子車隊排在最後,列隊數百米,總體隊形構成“龍”行之勢。

  隨著社火隊緩緩向前,最前面的銃子交替鳴放,發出炸雷般的響聲,使遠處的觀眾聞聲會集于市,接著是彩旗飄揚的儀仗隊及鑼鼓隊、平臺車,等到又高又長的芯子車隊到來時,前面的隊伍已相距很遠,只聽其聲,無法看到,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一車又一車造型各異、精巧玄妙的芯子,使觀眾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芯子錶演是大白楊社火最妙的部分,一般用不過十歲的孩童扮演,取材神話傳説、民間故事、歷史人物等。每逢年節,由裝扮好的孩童站立在幾人高的細細的芯子上,靠底座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小鐵條支撐,高懸空中,看不出有立腳之處,險中求趣,令人嘆為觀止。“表演時,曾經有外國人以為娃娃是假的,我們讓娃現場吃了根香蕉,人家才相信是真的。”侯宗海笑著説。

  若要提起西村侯宗海,就不能不説東村王印才。王印才是大白楊東村的“社火頭子”,也是村裏的文化人,會做芯架子、懂臉譜,還有整理資料的好筆頭。“大白楊村的社火為啥能耍這麼久,名氣這麼大?一個是當時的人都愛這個,另一個就是東西村兩頭猜戲、鬥戲,不光鬥智還鬥勇,耍得有看頭。”

  王印才這些年一直在整理大白楊社火的資料。他説,芯子藝術是將民間各種雜耍藝術如耍獅子、舞龍、走馬、旱船、抬花轎、武術、雜技、耍花桿、採蓮、大頭娃等逐步演化昇華,幾乎包攬了民間雜耍所有內容。大白楊村的芯子錶演過去按“桌”計算,每次要扎制10~15桌,最多時達20桌,並且一直沿襲著一村分二社“分朋賽樂”的表演形式(形似兩軍對陣),帶有盛唐時期的演藝形式的烙印。

  “分朋賽樂,説的是鬥戲,就是看誰的戲精彩。”提起鬥戲,王印才眉飛色舞。他説,西安有名的百年劇社三意社、易俗社,和兩村關係不錯,各助一方進行裝扮,可想而知兩村的社火裝扮水準之高。“兩村社火相互叫陣,從表演內容、技巧、陣勢上想著如何壓倒對方,這裡頭有大學問。”比如説東村演一齣征西戲,西村就來個征東戲。戲文故事要出勝戲,不能出敗戲。比如《西遊記》的戲一路降妖除魔對西村不利;《封神榜》的戲都是西岐伐紂的故事,對東村不利。這些在鬥戲中都有體現。

  “裝戲都是保密的,連親舅舅也不能説,鬥的就是個愛好、才智。”侯宗海説,鬥戲過程中兩村人馬各自絞盡腦汁,其樂無窮。東村出《百歲挂帥》征西夏,西村就出《七星廟》,寓意楊令公娶了佘賽花,西村贏;東村出《還我河山》的岳飛,西村就出《岳母刺字》;東村出《周瑜打黃蓋》,西村就出《三氣周瑜》或是《柴桑口》,就把你“氣死”了。西出《千里走單騎》或是《水淹七軍》,東村出《走麥城》就贏了。

  王印才説,大白楊社火·芯子藝術以“奇、特、妙、絕”的表演形式來表現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傳説、神話故事、戲劇情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乃至借古諷今、褒貶時事。“有古裝戲,也有時裝戲,內容和題材與時俱進,隨著時代不同而變化。”

  “耍社火得有人,聚人得出財。”王印才説,新中國建立初期,耍社火的經費通常都是村裏群眾湊的,是以祭祀帶動娛樂,“村裏參演人員都沒有工資,湊來的經費主要用在服裝、道具以及外聘人員的花費上。”

  農業合作社時期,社火經費就全部由村生産隊承擔,參演人員給計工分,“耍社火就算有了待遇咧,大家積極性很高。”王印才説,這期間社火內容多是些樣板戲之類的時裝戲,比如《白毛女》等等,在節日期間以宣傳或慶祝為主。

  “文革”期間,社火表演沉寂了好多年。改革開放後,社火又開始紅火起來,內容越來越豐富,古裝戲和時裝戲都有。經費主要是靠租用村中土地的企業贊助,不足部分由村委會補貼。這個時期的大白楊社火表演,完全演變成了純粹娛樂性的活動,村民表演場次很多。

  “這個時期人心齊,經費也不愁,一門心思專門搞節目。當時不只是在村裏耍,還把名聲耍去了省外,也為大白楊村贏得不少榮譽。”王印才説,在外不分東西,東村西村同打一面旗,同列一行隊,同為大白楊爭光耀彩。

  1956年,大白楊社火進京表演,受到習仲勳等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1982年、1983年,東西兩村兩次聯合在市內遊演,其陣容之大、聲勢之浩蕩,轟動整個西安。1991年參加中國·西安第二屆古文化藝術節,備受外賓青睞……王印才扶了扶眼鏡,一手指著泛黃的手寫記錄冊,“你看,我這兒都記著呢。日本前奈良市市長健田三郎(代表團團長)還感嘆,‘沒有想到西安有這樣好的民間藝術節目。’”

  “除了每年在村子裏表演,大白楊社火參與的大型表演少説也有一百來場。從改革開放到2009年大白楊村拆遷以前,是大白楊社火表演最興旺的時期,聚集了最全的老中青三代演藝人才。”王印才説。

  社火在高樓間耍不起來了

  談到大白楊社火的現狀,西村的傳承人、82歲的侯宗海有些落寞,“拆遷後沒有大白楊村了,農民轉成居民,社火在這高樓間也耍不起來了”。

  “主要是環境沒有了,村幹部出於安全考慮,對出面組織不太熱衷。村莊拆遷後還丟了好多社火裝備,人住得分散,也組織不起來。” 侯宗海説,回遷後村裏重新找了一間倉庫,存放剩下的裝備,現在要耍的話還得重新添置裝備,都得花錢,經費僅憑個人也很難籌集。

  “張正昆、趙志遠、張寶成,這些都是村上原來數得上的‘社火頭子’,現在都老了。”東村傳承人王印才搖搖頭,無奈地説。目前大白楊社火表演隊伍老齡化嚴重,青黃不接,加之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轉變,對民間傳統藝術參與興趣不濃, “像這輩年輕人都忙著在外打工討生活,沒有人學,很多人乾脆就不知道了。”

  “村裏愛芯子想學的年輕人還是有,但現在演出機會少,沒有資金來源。培養一個人也得些年頭,年輕人也得有文化基礎,對戲曲和歷史知識有基本的了解,技藝傳承就更難上加難。”雖然已經10年沒耍社火了,但侯宗海還經常和村裏的年輕芯子愛好者交流、傳授要領,近年還收了個徒弟劉大民,師徒倆經常就社火裝扮的細節問題爭論。

  隨著近年對非遺保護力度的加大,陜西已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區、市)四級非遺名錄,國家級的非遺有62項,省級的有435項,市級有956項。一批批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遺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同時,還通過為傳承人提供必要的傳承場所及經費、支持非遺傳承傳播活動等方式加強傳承人隊伍建設。

  作為大白楊社火代表性傳承人,每年政府會給予侯宗海一定的傳習補貼。他決定把7年的補貼共26000元捐給大白楊小學,用於在校園內普及社火相關知識,“不耍社火我拿著這錢心裏有愧,捐給孩子們學戲,也是給村裏將來社火復興打基礎。”侯宗海還希望以後可以將社火表演用照片和視頻的方式記錄保存下來。

  該怎麼搶救大白楊社火

  有專家指出,大白楊社火走過的千年曆史是民間雜耍昇華後的産物,更是農耕文化的直接表現。這一非遺項目所承載的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血脈,是祖祖輩輩間智慧的凝結,是農村人文環境、民情風俗、政治經濟、群體價值取向不斷演進的“活”教材。

  而眼下,當千年村落與城市化進程發生碰撞,缺少了對土地的神聖期盼,大白楊社火如何重新煥發生機?非物質化遺産如何與城市發展和諧共生?東村、西村的代表性傳承人,以及相關部門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為搶救大白楊社火努力。

  “可以走村村聯合的路子,讓大白楊社火繼續舞起來。”市非遺協會會長劉徵軍建議,激發廣大村民參與社火表演活動的積極性及保護意識,與周邊村落建立聯繫,大白楊村出人,村落提供場所,還能在裝扮現場為後習者示範、傳習、指導,發現和培養芯子藝術人才。

  未央區文化館表示,大白楊村回遷後,在新的環境條件下,政府文化主管部門也在積極主導,促成大白楊東、西村委會和社火會構建傳習平臺,商定傳習措施,開展社火芯子的傳習活動。重點吸收青少年參加,使大白楊社火的傳承後繼有人。

  “非遺保護是對文化和文明根脈的保護,再不搶救就來不及了。”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對大白楊社火的現狀更是痛心疾首。他建議在社區建立社火傳習所,妥善存放社火服飾道具,並展示歷史資料、實物道具、圖片和社火微縮模型等,鼓勵傳承人在村民和市民中舉辦講座,擴大宣傳、培養人才。同時,非遺保護部門要組織專家學者深入挖掘大白楊社火的歷史與文化、搶救整理出版傳承人口述資料。

  “不僅僅是大白楊社火需要搶救保護。”王智説,歷史文化資源是西安最值得自豪的城市特色,全市許多古村落和老街道都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建議西安加強對特色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記錄、研究和宣傳。今後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特別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老舊街區改造、新農村建設中,要注重文化生態、注重文化傳承,注重對歷史文化遺産資源的運用和保護,為我們這個城市留住文化根脈和發展基因。

  “最好的保護,就是繼續耍下去。”王印才更關心如何讓這座城市更好地接納這個“老古董”。他説,近些年自己一直在整理記錄大白楊社火資料,圍繞大白楊社火·芯子藝術的發生、發展、歷史沿革以及各歷史時間參與人員、代表人物以及有流傳保護價值的作品等,已經整理了二十幾萬字的書面材料。“無論是把社火道具做成微縮文創産品,還是政府牽頭辦個大白楊社火培訓班。我不能把大白楊社火斷在我們這代人手上,我還想讓更多人看到大白楊社火依舊朝氣勃勃。”王印才説。

  (記者 王江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