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 建設新延安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延安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2019-09-16 11:34:37|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延安學習書院 資料照片

同學們喜領新課本 祁小軍攝

延安新區夜景 資料照片

富縣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投産  資料照片

  從探索前進到改革開放的整體跨越,從一窮二白到告別絕對貧困,從貧瘠荒涼到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第一市”,從民生保障水準低到入選“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70年來,延安人民繼承發揚延安精神,埋頭苦幹、奮發圖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70年風雨同舟,70載砥礪奮進。革命聖地延安的70年,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70年,也是解放思想、開拓奮進的70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延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把握髮展機遇,主動攻堅克難,告別絕對貧困,山川大地實現由黃到綠的歷史性轉變,革命聖地繁榮昌盛、和諧穩定,黃土高原充滿生機、欣欣向榮。

  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5月7日,隨著最後兩個貧困縣延川、宜川實現脫貧退出,革命聖地延安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開啟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2015年以來,延安市幹部群眾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市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3.2%下降到2018年的0.66%,19.5萬人告別絕對貧困,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9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徹底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

  新中國成立初期,延安貧瘠荒涼,經濟基礎薄弱。改革開放特別是“十五”以來,延安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大力發展以油煤為主的特色工業、以蘋果為主的特色農業和以文化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經濟步入歷史最好時期,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1.2%。目前,全市原油生産、加工能力分別達到1500萬噸和1000萬噸,煤炭、天然氣生産能力分別達到5000萬噸和50億立方米,累計向國家貢獻原油2.6億噸、煤炭5.5億噸、天然氣201億立方米。蘋果種植面積達到380萬畝,産量300萬噸,面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産量佔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九分之一,蘋果收入佔到農民全部收入的60%以上,農業産業後整理讓農民在全産業鏈上增收。2018年來延安遊客、旅遊綜合收入分別達到6344萬人次和411億元。2018年全市生産總值達到1558.9億元,是1949年的4585倍;財政總收入達到425.9億元,是1952年的9950倍。

  經濟增長新動能加速積聚

  依託石油資源,延安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但同時,因為産業結構單一,造成了“油主沉浮”的發展困局。

  延安市委、市政府在更高層次上重新審視和定位延安的發展,大力實施“高端能化強市、特色産業富民、文化旅遊帶動、生態環境提升、城鄉一體發展”戰略,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發展延安。

  延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促進資源轉化,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入21世紀以來,延安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著力推進陜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和全域旅遊示範市創建,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增長新動能;堅持園區承載、項目帶動、集約發展,“三區九園”工業框架基本形成,144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8個農産品加工園區、6大文化旅遊産業園區、17個現代商貿物流園區加快建設,17個縣域工業集中區入園企業達到481戶,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89億元。

  開拓創新促高品質發展

  蘋果産業是延安市種植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對農民增收貢獻最大的特色産業。過去,果品銷售大多是沿路叫賣或果商在田間收購,好蘋果賣不上好價錢。

  自2017年起,延安市委、市政府以蘋果産業後整理為抓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加快建立分級分選、冷鏈物流、包裝儲藏、精深加工和行銷推介體系,不斷延伸産業鏈、提升附加值,讓群眾在全産業鏈上增收。

  “十二五”之後特別是進入“十三五”,延安非常重視推進改革,以改革推動發展;近兩年出臺100多項改革措施,累計改革舉措達到700多項;組建教育聯盟對區域內的教育資源進行統籌協調等改革舉措在全省乃至全國得到推廣。

  延安山大溝深、信息閉塞,但延安人民不缺乏開拓創新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延安堅持按要求推進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改革,主動承擔中央和我省改革試點,堅持問題導向,積極穩妥推進投融資體制、財稅管理、國資國企、農村集體産權等改革,累計完成732項改革任務,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延安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和全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雙試點”,工程建設領域“六個一”集中審批“延安模式”在全省推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達到16.9萬戶,引進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42家,實現上市公司“零”突破;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全省“三個經濟”發展格局,啟動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舉辦了首屆世界蘋果大會和連續11次的中國·陜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與國內外32個城市締結友好關係。

  老區面貌煥然一新

  吳先生家住寶塔區師範路,他習慣每天吃過晚飯後到延河邊散步。這兩年,他眼看著延河邊上大批棚屋和成堆的垃圾漸漸消失,河岸越來越綠、河水越來越清。延河從以前印象中的“一道水溝”變成了家門口的“生態公園”。

  自2017年被住建部列入生態修復、城市修補“雙修”試點城市以來,延安市逐步實現10多萬山體居民下山。一大批“雙修”項目的實施,讓城市生態不斷得到恢復。

  新中國成立初期,延安94%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産。隨著工業化推進,城鎮人口迅速增長,城鎮化率提升到62.3%。近年來,延安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大的後發優勢,按照“革命聖地、歷史名城”城市定位,實施了新區開發、老城改造、山體居民搬遷、溝道治理、市政設施配套、城市景觀提升六大工程,主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61平方公里,人口近50萬,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5.3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省級節水型城市。積極構建“一主兩副”“一城三區”大延安,安塞撤縣設區,子長撤縣設市獲批。

  過去的延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1999年,延安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率先在全國開展了大規模退耕還林,2013年,又自籌資金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新一輪退耕還林,25度以上坡耕地應退盡退,累計實施退耕還林1077.5萬畝,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19.4%,佔全省退耕面積的26.7%、全國的2.1%,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移400公里,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2.5%,植被覆蓋度達到81.3%。三北防護林工程成為全國生態保護修復示範樣板。近年來,延安市委、市政府堅持系統思維、綜合治理,實施了延河等主要河流治理和治溝造地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55.2%,年入黃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億噸下降到0.31億噸,年降雨量由300多毫米增加到550毫米以上。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水環境品質持續好轉,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15天,“聖地藍”成為延安一張亮麗名片。延安榮獲“2018中國美麗山水城市”稱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全市1784個行政村全部建成清潔村,50%的行政村建成生態村,25%的行政村建成美麗宜居示範村。延安成功入選“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70年風雨兼程,70年接續奮鬥,走過艱辛的歲月曆程,延安人民譜寫了一部恢宏的奮鬥史詩,實現了從基本溫飽向告別絕對貧困的歷史性跨越,經濟繁榮、民生殷實、生態優美、社會和諧的新延安步入新一輪上升通道。(記者 王雄 王婕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