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故里,景美民富換新顏 ——安康市平利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19-09-23 10:37:36|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柳洪華|責編:趙瀅溪

平利縣城關鎮龍頭村風景

平利茶産業園一角

搬遷群眾正在新社區工廠工作

  安康市平利縣,位於陜西東南部、陜鄂渝三省市交界處,國土面積2647平方公里,轄11鎮137個村6個社區,總人口23萬。

  山多路陡車難行,是記者初到平利的印象。山巒連綿起伏,鄉村傍山而建,住戶零星散佈……要在這樣一個地方開展脫貧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可就是平利,一個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經過近三年的脫貧攻堅,累計完成減貧2.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9.8%,連續5次在陜西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位居第一,2017年、2018年連續2年被評為“陜西省脫貧攻堅工作先進縣”。

  是什麼讓平利縣在全省脫貧工作中走到前列?

  高度重視,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平利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最大民生工程、最大作風考場、最大發展機遇,把‘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落到實處。”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説,要堅持從思想認識上統攬,把領導注意力和幹部執行力凝聚到脫貧攻堅上。

  從組織領導上統攬。平利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第一總指揮長,縣長為總指揮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政協主席為指揮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責任指揮長,其他縣級領導為副指揮長的指揮部。3名責任指揮長日常輪流坐鎮指揮部,每週召開工作例會集中研判,精準指揮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從幹部作風上統攬。突出領導示範、黨員帶頭,把脫貧攻堅主戰場作為錘鍊黨性、錘鍊作風、錘鍊幹部的最大熔爐,以“往實裏做、往細裏做、往深裏做、往精裏做”的繡花功夫,用心用力用情抓好脫貧攻堅工作。通過領導帶動幹部、黨員帶動群眾,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形成了領導苦抓真抓、幹部苦幫真幫、群眾苦幹真幹的“三苦三真”精神。這種精神成為平利脫貧攻堅最大制勝法寶和推動全縣發展的最大精神財富。

  鄭小東表示,作風硬、脫貧贏,平利將繼續大力弘揚“安康創優精神”和平利“三苦三真”精神,以最堅決的態度、最紮實的作風、最有力的舉措,把脫貧攻堅工作往深裏做、往精裏做、往優裏做,全面提升脫貧攻堅工作品質。

  因地制宜,特色産業助脫貧

  地處山區,山大人稀,交通不便,這是平利不爭的事實。地理條件的限制,並沒有讓這個縣止步不前,而是不斷尋求突破,探索創新。

  依據自然資源優勢,平利縣系統謀劃産業扶貧,以茶葉為重點,以生態豬、絞股藍、富硒糧油、中藥材為補充,全縣培育10萬畝精品茶,帶動發展10萬畝絞股藍、10萬頭生態豬、10萬畝富硒糧油、10萬畝中藥材,實施“一村一業一企”,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個主導産業、一個幫扶企業、一個脫貧園區,實現産業幫扶全覆蓋。

  在平利,“産業”二字深入人心,脫貧致富靠産業成為共識。茶葉、絞股藍、養豬等産業紅火發展,一些新産業也隨著人才回鄉創業在平利這片土地上發展壯大。

  余軍一層層剝開手中的姜芽,向記者介紹:“別小看這陽荷姜,它4月收筍,8月收花蕾,10月稈葉能加工成飼料,可以用來涼拌、泡腌、炒菜,味道好,營養價值高,賣種子也能掙很多錢呢!”余軍是正陽鎮泗水坪村人,在外工作多年的他看中了家鄉陽荷姜的發展前景,5年前回鄉創辦了一家原生態農副産品公司,主要發展陽荷姜産業。

  “這陽荷姜漫山遍野都是,能賣出什麼價錢?”聽到村裏人的議論,余軍心裏也打鼓,他光知道陽荷姜好,但是對怎麼種植和怎樣開發利用還是一籌莫展。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余軍的情況,馬上安排了技術專家進行指導,提供全方位的科研技術支持,鼓勵他豐富産業類型,從盲目種植變成專業種植。

  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余軍的公司像陽荷姜一樣迅速破土萌芽,目前已建成示範基地900余畝,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近500戶農戶發展1900余畝陽荷姜,年産值達2200萬元。

  “他那兒提供種源和技術,等姜種好後,再回收銷售,我們不用操什麼心就把錢掙了。”泗水坪村村民熊孝兵告訴記者,他家6畝地全種上了陽荷姜,一年至少掙個五六千元,加上其他收入,成功在去年脫了貧。今年,熊孝兵決定擴大種植規模,接著幹。

  據了解,平利縣把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鼓勵外來客商和本地能人投資開發,通過土地流轉、科技提質、管理提效等方式,扶持産業連片開發,持續做大基地、建好園區,聚力做強龍頭、做大企業,用心做優産品、做響品牌,創新市場行銷,積極推廣“互聯網+”網銷脫貧新模式,讓平利産品走出陜西、走向全國。

  探索創新,安置社區建工廠

  提起工廠,人們多會想到機器轟鳴,緊張作業。可是走進平利的新社區工廠,先聞其聲的是車間輕快悠揚的歌聲。靠近看,幾乎每個工位上都有一個手機或小型音響在播放音樂,一旁的工人正在埋頭做工。可就在幾年前,這些人還在為搬遷後離開了“一畝三分地”,生活來源減少而發愁。

  “那時候雖然住進了大房子,家裏只靠老伴一個人打工掙錢,日子過得仍是緊巴巴的。”城關鎮八里關村貧困戶李朝珍説,她和老伴去年8月來到新社區工廠,被安排在相鄰的工位熨燙手套。工廠按件計錢,活多的時候兩人一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既掙了錢,又顧了家,比在外打工省心多了。

  像這樣的新社區工廠,在平利有83家,分佈在平利搬遷扶貧的各個安置社區,累計提供就業崗位6000多個,工人月均工資超過2000元。

  據介紹,為了解決移民搬遷後群眾無業可就的問題,平利提出“移民搬遷建社區、依託社區辦工廠、辦好工廠促就業、穩定就業奔小康”的思路,縣委書記、縣長分別帶隊外出招商,親自上門洽談、協調督辦,從領導包廠、部門聯廠到幹部駐廠,從規劃立項、選址建設、登記註冊到工人招聘、市場開拓等各個環節,為客商提供“店小二”式的優質服務,為新社區工廠發展創造一流環境。

  築巢引得鳳凰歸。2015年,外出務工能人返鄉在城關鎮藥婦溝社區創辦了手套加工廠,隨後江蘇陽光製衣、上海嘉麟傑服裝等一批龍頭企業紛紛落戶平利。李朝珍所在的新社區工廠正是2016年引進的。當時香港嘉鴻集團計劃在平利縣建成西部最大的手套出口基地,先後開設分廠17家,生産的各類運動手套和機械手套賣到了歐美市場。平利嘉鴻手套廠負責人奚精華説:“家鄉發展新社區工廠的好政策吸引我回來,可自身文化程度和資金有限,企業發展一度遇到了瓶頸。縣上了解情況後,主動聯繫我,幫著招工和培訓,還發放了創業擔保貸款,解決了資金難題。”

  目前,平利全縣形成了毛絨玩具、服裝手套、電子元件、手工藝品4大産業集群,擁有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經營主體215家、10家電商公司和796家網店,産值突破10個億。縣長陳倫富表示:“伴隨新社區工廠的發展,技能培訓、物流快遞、電子商務等三産服務配套産業也將同步跟進。平利縣將切實加大扶持力度,建章立制,為推動新社區工廠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新民風建設,人人擁有新希望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越往後難度越大。必須從轉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入手,培養貧困群眾的自信心和奮鬥能力,幫助他們克服依賴幫扶的心理,努力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只有激發內生動力,才能讓脫貧可持續、致富有幹勁。”鄭小東強調。

  正陽鎮泗水坪村貧困戶鄭遠志的家在一條小路旁的山坡上。記者剛下車,就遠遠看到鄭遠志在坡頂等待。利落的平頭、整潔的襯衫、燦爛的笑容,一度讓人忽略了他還坐在輪椅上。

  鄭遠志的癱瘓是2000年到礦上打工意外造成的,那年他24歲。從此,鄭遠志在床上消沉地躺了10年。直到一天注意到母親的白髮和佝僂的背,鄭遠志醒悟了,“腿不聽使喚,我還有雙手。”於是,他跟著電視學編掃帚。編掃帚需要手勁兒,鄭遠志就在院子裏安裝了一副自製的雙杠,每天鍛鍊臂力。

  1把掃帚賣15元,1天能編3把,加上五保戶的補貼,鄭遠志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等坐上縣裏送來的電動輪椅,我就能去家門外的地方轉轉了,琢磨再幹個啥,把日子越過越好。”聊到此處,鄭遠志信心滿滿。

  平利縣委宣傳部部長唐如剛介紹,貧困戶中像鄭遠志這種自立自強的典型不在少數,是生活中鮮活的學習榜樣,非常有感染力。縣委宣傳部通過道德評議,深挖脫貧致富、自強勵志的標兵典型,把他們的故事製成微視頻、微電影,投放到廣場螢幕、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進行宣傳,並組建新民風文藝分隊在群眾門前、脫貧一線,以講故事、演節目等方式,讓群眾在春風化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化,持續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8月29日,記者來到老縣鎮文化廣場,發現一群人正在聚精會神地觀看大螢幕。視頻裏充滿深情的講述和舒緩的背景音樂,引得在場很多人抹眼淚。“這片子裏講的是楊存香,是老縣鎮太山廟村人,她一邊照顧癱瘓丈夫,一邊供兒子上學讀書,家裏的活兒還沒耽誤,真是太不容易了!”村民張彩霞告訴記者,看到大螢幕上講的人和事,她很受激勵,“我要向楊存香學習,堅強樂觀,努力過上幸福生活。”

  巍巍秦巴,層巒疊嶂。惡劣的生存環境沒有磨滅平利人對脫貧致富的追求,而是激發了他們堅韌不拔的鬥志。縣政府門口的脫貧倒計時牌、脫貧攻堅管理臺賬上的黃綠標識、村幹部鞋上的泥、貧困戶手上的厚繭……平利人憑著脫貧攻堅中形成的“三苦三真”精神,探索了一系列富有特色和推廣價值的“平利經驗”。創新推行的村脫貧攻堅總隊長機制、充滿活力的新社區工廠模式,為平利贏得一片讚譽,特色産業發展和新民風建設,更是讓平利群眾物質精神雙富足。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2600多平方公里秀美山水間,脫貧攻堅捷報頻傳,各項指標的綜合考核,平利榮譽滿滿。在縣委縣政府的帶動下,平利搶抓脫貧攻堅機遇,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群眾福祉獲得最多的時期。脫貧攻堅,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平利幹群將齊心協力、弘揚“三苦三真”的平利精神,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記者 楊琳 通訊員 沈奕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