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華建廠”依然撲朔迷離

2017-06-29 09:02:54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編輯:許煬

  近日,關於特斯拉將在上海國産的消息引起業界極大關注。雖然當事方均公開對此進行否認,但業界分析稱,特斯拉國産的腳步已越來越近。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加上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傾斜,特斯拉等國外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國産化成為必然。這將給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帶來一定的市場競爭壓力,但同時也會推動國內企業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研發更多更好的産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特斯拉國産計劃一波三折

  早前,有消息稱,特斯拉已同上海市政府達成協定,特斯拉首個中國工廠將落戶上海臨港開發區。

  之後,一張“特斯拉落戶上海簽約現場”的圖片開始在網上瘋傳。而特斯拉將與上海電氣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的消息也緊隨而來。在一連串消息的“轟炸”下,人們開始認為,特斯拉的國産一事已是板上釘釘。

  但劇情很快出現大逆轉。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電氣集團近日發佈公告,否認與特斯拉存在合作事宜。而特斯拉官方也表示,特斯拉正在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當地建立汽車製造工廠的可能性,特斯拉仍將繼續對潛在工廠的選址進行評估。

  至此,“特斯拉在華建廠”一事以合作對象及工廠地址仍未確定為結局暫告收場。

  但這並不代表特斯拉已放棄國産計劃。事實上,自2015年入華以來,特斯拉將在華建廠的消息便不斷涌現,上海和廣東的一些城市也相繼被業界預測為工廠的選址地。

  而特斯拉也在回應中表示,儘管大部分生産仍將在美國完成,但特斯拉也需要設立海外工廠以確保更多的當地消費者能負擔得起特斯拉的産品。特斯拉方面預計國産計劃將在今年年底得到更清晰的界定。

  全國乘用汽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假設特斯拉未來能夠在中國建廠,剔除25%的關稅,産品價格將大幅降低。同時,特斯拉的國産將引發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鲇魚效應”,對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科技正推動汽車産業轉型

  有分析人士稱,業界之所以如此重視特斯拉國産的消息,是因為特斯拉所代表的新興企業正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推動著汽車産業轉型。

  新能源與智慧化已成為汽車産業的重要發展趨勢,而各大科技巨頭也都在這些領域投入鉅資。

  6月13日,蘋果CEO庫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次承認蘋果也在開發無人駕駛系統。而谷歌早在2009年就已啟動了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目前,谷歌的無人駕駛測試車已發展到第三代,累計行駛了200萬英里。隨著駕駛經驗的積累,目前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掌握禮貌鳴笛、感知車身四週騎行車輛和行人等多項“高智慧”技術。

  在國內,百度也于2015年底正式成立了自動駕駛事業部,並在北京、上海以及蕪湖建立無人駕駛測試區。未來,百度計劃將無人駕駛測試區擴展到10座城市,以適應不同的天氣、道路和交通狀況,並在五年內實現大規模生産。

  科技巨頭的不斷發力開始倒逼傳統汽車製造商反思自己的定位:2015年,豐田公司在矽谷投入10億美元研究人工智能;2016年,通用汽車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無人駕駛技術創業公司Cruise Automation;2016年2月,福特則以1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Argo AI 的大部分股權;2017年初,沃爾沃啟動了Drive Me項目,在瑞典的高速公路上對100輛無人駕駛汽車組成的車隊進行測試。

  與此同時,國內的汽車企業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水準。如今,東風汽車已把綠能、智慧作為技術方向,大力發展節能汽車,以實現低碳化。

  據東風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介紹,東風下一步的發展戰略是,打造可持續的創新體系,不僅要開發出一兩款科技含量高的車型,還要提高整個公司的開發能力,未來能在産品技術上形成可持續發展。

  劉衛東説,東風公司的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自主研發能力要達到國內領先,尤其是在新能源、智慧網聯等重點領域,要實現大的突破。到2025年,整體研發能力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的研發,要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自主品牌需提升競爭力

  雖然特斯拉的國産計劃目前依然撲朔迷離,但特斯拉一旦國産,最有可能引入中國市場的主力車型就是低端的Model 3。參考該車型在美國本土售價已控制到了3.5萬美元,國産後的Model 3將進一步拉低售價,這必然會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産品形成衝擊。

  針對此,國內一些新能源汽車廠商未雨綢繆,開始在産品和技術上發力。

  6月26日,北汽新能源的轎車産品北汽EU400正式上市,其續航里程達到了460公里。在國家和地方雙級補貼後價格達到15.89萬元,

  而據劉衛東介紹,東風汽車已確定了未來5到10年要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其中包括動力總成、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另外,東風汽車還將會加強産品開發,並構建多研發體系下的協同能力,以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

  一些傳統汽車企業也開始與互聯網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取長補短。2016年11月7日,百度與德國戴姆勒宣佈,雙方將攜手向中國客戶提供基於百度CarLife的汽車智慧互聯服務;長安汽車已經完成了2000公里的長途無人駕駛首試,2018年將推出旗下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預計到2025年可大批量生産;騰訊則與富士康、鄭州和諧汽車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一汽大眾也攜手奧迪,分別與阿裡巴巴、百度、騰訊展開闔作。

  事實上,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加入,使得傳統汽車的産業生態、産品形態和商業模式都進入了全新的變革之中。

  而在工信部今年4月發佈的《汽車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新能源、智慧化也成為引領汽車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汽車産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計劃到2020年,汽車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達10%。到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劉衛東説,在智慧化、網聯化等方面,中國汽車工業已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從東風來説,這方面的優勢和進步是巨大的,但壓力也是巨大的。未來五年,汽車市場競爭帶來的技術革命將是以前二十年的總和。”劉衛東表示, 對車企來説,最大的壓力來自科技的能力。(記者 李志勇)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汽車試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