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楊青任東風集團董事長後首次公開亮相東風集團發佈會,這場發佈會既是東風智慧技術品牌“悅享智慧”和奕派品牌的正式亮相,也是東風自主品牌新能源進程的一次集體彙報。具體到東風集團直管的自主品牌,納米01將在廣州車展開啟預售;風神首款純電車型SKY EV01在10月底上市,全新主流電動系列品牌奕派首款車型eπ007亮相,發佈3年超10款車型産品規劃。“在完善的規劃、研發、品牌、産品佈局之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推進完成新能源轉型升級,為中國汽車産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作為東風新任掌門人,楊青對東風的新能源轉型充滿信心。
發佈會現場,以“答案”為主題,奕派、猛士、嵐圖、風神、納米、風行、啟辰七個自主品牌及行銷負責人依次乘著本品牌最新車型亮相,展示旗下最新新能源車型和品牌進展。猛士917、嵐圖追光、風神SKY EV01、納米01、風行V09、啟辰VX6……東風自主今年上市或即將上市的全新新能源車型就有6款。其中嵐圖更是明確表示12月將月銷過萬。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稱,這麼多車一共就三個平臺。中國新能源汽車必須走模組化平臺化的道路,才能真正贏得新能源時代的競爭。這也是東風成立研發總院的原因,即為各個品牌提供共性技術,提升研發效率。11月6日,東風集團宣佈實施新能源“躍動工程”,成立研發總院,構建“1+n”研發體系。“新能源時代軟硬體解耦是趨勢,平臺和車身的開發是可以同時進行的。智慧駕駛、車身、電池等技術是可以貫通的,而造型、智慧座艙等個性化的部分各個品牌再根據自身的品牌個性進行開發”。尤崢對研發總院的設置解釋到。
東風也對階段性的共用技術進行了發佈,即東風智慧化解決方案——東風悅享智慧,包含智慧座艙、智慧駕駛、智慧車控、智慧生態四個維度。智慧駕駛方面,東風在單車智慧與車路協同雙維度同時發力。在單車智慧上東風已實現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車路協同方面搭載5G與C-V2X技術的東風SharingBus無人公交已在雄安、武漢等城市公開道路開展商業化運營。智慧生態方面,東風開發了高壓大功率靜態雙向無線充電技術,與自動泊車結合,可真正解放雙手,實現智慧無感補能。目前靜態無線充電技術在猛士917上進行了定制搭載。在充分競爭和高速發展的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出一項“人無我有”的領先技術變得越來越不可能。那東風的獨特競爭優勢又是什麼?尤崢認為,當智慧化發展到一定程度,關注的重點還是會回到汽車的本質即駕駛性能,而車身正是影響車身性能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東風的優勢所在。
新能源時代,用一個品牌覆蓋更廣泛的價格帶還是推出多個品牌分別進軍各個細分市場成為車企需要思考和平衡的問題。東風選擇後者,11月10日,面向主流中高級汽車市場的eπ品牌正式發佈品牌理念及旗下首款車型eπ007。東風汽車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陳昊表示, “20萬元級市場油車和電車的競爭之所以如此激烈、消費者之所以難以選擇,皆因目前市場缺乏融合兩者優勢的産品,今年的新能源有兩個細分市場是同比下滑的,分別是A00級市場和25-30萬元的市場,而15-20萬的新能源市場則有61.4%的增長。”eπ作為一個新品牌、新産品,面向30歲左右的年輕人,eπ007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高顏值、高性能、智慧座艙,即“長的好、跑得快、更聰明”。陳昊坦言,“産品、渠道、價格”,把這三個要素都做好,總是有機會的。eπ將在純電和增程雙賽道發力,3年內推出超10款車型實現主流市場的全覆蓋。
豐富的産品矩陣只是面向新能源大考的第一步,如何將産品力轉化為銷量、聲量、利潤,是接下來東風集團發展自主新能源要一步一步解的題目。(圖文:由東風集團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