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寶馬現役加速最快量産車 全新BMW M5高性能轎車全球首發
2024-06-26 16:46:0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責編:鄭思雯

  6月26日,翹首以盼的全新一代BMW M5迎來全球首發。作為寶馬國內現役加速最快的量産車,第七代BMW M5搭載了源自勒芒24小時耐力賽BMW M Hybrid V8賽車的高性能混動技術,既是一款氣度非凡的中大型豪華轎車,又是一款令人血脈僨張的性能王者。同時,全新BMW M5也是M品牌首款高性能混合動力轎車,體現了M品牌“讓駕駛不斷進化”的精髓,呼應新時代消費需求。

  歷經52年的光輝傳奇與賽道榮光,“BMW M”早已成為寶馬發展歷程中“最強大、最具力量”的代名詞,它于傳承中創新,不斷突破賽車運動的極限。1985年,M5首次亮相,將高性能車與中大型豪華轎車相結合,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細分市場。如今,全新一代M5進一步詮釋了BMW M“源於賽道,但不止于賽道”的造車哲學,是寶馬 “純粹駕駛樂趣” 的最佳代言。全新BMW M5將在寶馬丁格芬工廠生産,並將於今年下半年中國上市。

寶馬現役加速最快量産車 全新BMW M5高性能轎車全球首發_fororder_image001

  全新BMW M5 寶馬現役加速最快的量産車

  秉承BMW M專注于高性能車駕駛樂趣的初心,全新BMW M5採用了源自勒芒24小時耐力賽BMW M Hybrid V8賽車的高性能混動技術。這套M混合動力驅動系統由4.4升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和高性能電機組成。其中,高性能電機針對全新BMW M5車型進行了專屬性能調校,並集成在8速M Ste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箱當中。發動機採用了最先進的M TwinPower Turbo雙渦輪增壓技術,讓全新BMW M5的最大輸出功率較前代車型有顯著提升,達到535千瓦(727馬力),峰值扭矩提升250牛·米,達到1000牛·米,零到百公里加速僅需3.5秒,是寶馬國內現役加速最快的量産車。輸出功率的提升也帶來了更強勁的後段加速性能,全新BMW M5在120-180公里/小時加速表現比前代車型更快,是同級別中當之無愧的“性能王者”。

  全新BMW M5經過了M研發部門的專屬調校,其中,底盤、車內和發動機艙均配備加強件以提升車身扭轉剛性;可變運動型轉向系統與Servotronic助力轉向系統協同工作,確保了絕佳的路感反饋和精準指向性;自適應M運動懸架配備電控阻尼器和整體主動轉向系統,既可實現後輪轉向,也為車輛賦予了同級別中最為卓越的橫向和縱向操控表現。此外,經過特別調校,先進的M xDrive智慧全輪驅動系統也與發動機、高性能電機完美融合,將産生的動力迅速、精準地分配至四個車輪上。在M運動型差速器的加持下,M xDrive可顯著提升車輛的操控性,令車輛無論是高速巡航,還是賽道挑戰,均可掌控自如,遊刃有餘。

寶馬現役加速最快量産車 全新BMW M5高性能轎車全球首發_fororder_image002

  為了帶來更高階的駕趣之享,全新BMW M5還採用了最新一代BMW作業系統、以及M專屬操作介面,以數字賦能人車合一的駕駛樂趣。M車型獨有的M精英駕駛模式,可開啟賽道模式。此外,還可通過M圈速計時功能直觀了解圈速表現,或通過Boost Control帶來更酣暢淋漓的加速體驗。

  “M式的微笑” 源於最純粹的駕駛樂趣與歷經賽道磨練的卓越品質

  M之所以是M,是因為每一款M車型都是為了賽道而生,並且可以完全勝任賽道的高強度激烈駕駛。全新BMW M5以及每款M新車都要歷經至少2年半的測試,從紐博格林北環的72道彎,到瑞典阿傑普洛格的冰雪與極寒,經過無數工程師和賽車手對車輛在不同環境、不同溫度的嚴苛測試,及世界各地不同賽道的性能測試。值得一提的是,紐博格林北環的磨練是所有M車型的必修項目,也是BMW M品牌自誕生以來一直堅守的傳統。BMW M和紐博格林北環賽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BMW M是全世界第一家在此設立測試中心的汽車製造商。

  通過高強度的測試,BMW M會為每款M車型賦予品牌標誌性的純粹駕駛樂趣以及卓越的可靠性。而這樂趣的核心不僅僅局限于加速度,更在於它給駕駛者帶來的整體感受——在面對過彎時、減速時、高低起伏的路面時,依然能信心十足。所以,對於M而言,“駕駛動態表現”始終是M研發的核心。而BMW M也希望在每一次駕駛過後,駕駛者的臉上始終保持“M式微笑”。這種微笑既來源於BMW M所賦予的最純粹、最極致的駕駛樂趣,更是對於M車型可靠品質的驕傲與自信。

寶馬現役加速最快量産車 全新BMW M5高性能轎車全球首發_fororder_image003

  大膽張揚不斂鋒芒 將美學設計與空氣動力學發揮至極

  全新一代BMW M5不僅擁有無與倫比的動力性能,還對BMW M的專屬運動美學進行了全新演繹,彰顯賽道基因。秉承“設計服務於功能”的原則,全新BMW M5運用M空氣動力學設計,為車輛帶來了更好的性能表現。充滿雕塑感的車身表面呈現出力量與自信。全新進化的M專屬前後包圍、M專屬碳纖維後視鏡、可提供更多下壓力的碳纖維尾翼、以及M專屬設計的後擴散器,均可有效優化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表現。此外,碳纖維車頂的加持,令整車重量減輕了30.45公斤,進而有效提升車輛的推重比和操控表現。

  全新BMW M5傳承了BMW的經典運動設計比例,如短前懸、長髮動機罩、50:50前後軸配重比,以及儘量靠近車輛中心的駕駛員座椅位。不僅如此,相較于上一代M5,全新M5的車身寬度增加了67毫米,離地間隙降低了18毫米,由此帶來更為寬闊的輪距和更低的車身,如同緊趴在地面上蓄勢待發的獵豹,充滿力量感。

  此外,得益於BMW M專屬美學設計,全新BMW M5的設計也更加大膽和吸睛,將個性張揚的運動美學演繹到極致。全新M環形光耀格柵、C柱處帶有“M5”黑色啞光徽標的霍夫邁斯特拐角設計,雙邊四齣100毫米的排氣尾管、前20英寸後21英寸大尺寸輪轂、以及M專屬個性化定制車漆,不僅大幅提升了辨識度,更令全新BMW M5的運動潛力比以往更為醒目。

寶馬現役加速最快量産車 全新BMW M5高性能轎車全球首發_fororder_image004

  沉浸式M駕駛座艙 營造強烈的M專屬運動風格

  硬核運動實力的另一面是賦予用戶的非凡奢華駕乘體驗。全新BMW M5為最新的內飾設計風格增添了更強烈的運動風範,車廂內目之所及均充滿BMW個性化定制的專屬M設計元素。步入車內,M專屬Merino真皮內飾,擁有精緻的設計與精美打孔圖案。而M運動型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則採用了底部扁平化設計,並配備了12點回正標識,帶來極佳的握感與運動駕駛氛圍。當環視四週,Alcantara頂棚、環抱式交互光帶、帶發光M Logo的前排M多功能座椅,更進一步突出鮮明的M特質,完美詮釋了BMW M車型極致的運動豪華氣質。

  總之,BMW M不斷以寶馬最前瞻的技術,為世人講述每個時代關於極致性能的動人故事。更快、更強,讓駕駛不斷進化,完美詮釋了BMW M5這款經典車係近40年的精彩歷程。而全新BMW M5也將繼續帶領M品牌不斷探索尖端技術,為用戶帶來不斷進化更迭的極致純粹駕趣。

寶馬現役加速最快量産車 全新BMW M5高性能轎車全球首發_fororder_image005

  開創新天地:BMW M5歷經七代演進 譜寫近40載成功傳奇 

  BMW M5是一款有著近40年悠久歷史的傳奇車型,也是BMW M品牌的首款高性能轎車系列,其歷代車型都搭載了當時BMW M最強、最先進的動力系統,所以M5在BMW M所有車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5年,BMW M大膽地把超跑BMW M1的中置發動機——3.5升直列六缸發動機植入BMW 5係,造就了第一代M5(E28),令M5打破了豪華與運動的界限,將優雅與令人驚嘆的性能和技術創新相結合,成為當時性能最強的轎車之一。而初代M5的誕生,更成功將高性能與中大型商務轎車的完美結合,更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細分市場——高性能轎車。

  隨著技術更迭,第三代BMW M5(E39)採用了與BMW傳奇跑車Z8同樣的動力系統,成為首款採用V8發動機的M5車型;緊隨其後,第四代BMW M5(E60)更是劃時代的採用了寶馬在F1領域的高轉V10發動機,成為史上氣缸數最多的M5車型。幾乎每一代BMW M5都代表了那個時代M最前瞻、最尖端的技術,歷經近40年7代車型的創新與傳承,M5一直在駕駛的道路上不斷進化。如今BMW M5早已成為全球最成功的中大型高性能豪華轎車,其兼具賽道和公路的卓越性能表現更被愛好者所津津樂道。(資料來源:寶馬汽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