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多家車企“開門紅”背後:八大關鍵詞透視産業新熱點新變局
2025-02-10 14:53:58來源:經濟參考報責編:鄭思雯

  上汽集團1月份完成銷量26.42萬輛,同比增長7.86%;小鵬汽車1月交付新車超過3.03萬輛,同比增長268%,超過理想汽車佔據造車新勢力榜首;吉利汽車集團1月銷量為26.67萬輛,同比增長25%,刷新單月銷售紀錄;小米SU7車型1月交付量再次超過2萬輛,小米汽車已連續4個月交付量超2萬輛,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劍指30萬輛……在多家車企再迎“開門紅”背後,汽車業有哪些新變化?記者梳理出八大關鍵詞,盤點和反映行業的新熱點、新趨勢。

多家車企“開門紅”背後:八大關鍵詞透視産業新熱點新變局

(資料圖)2月3日,在科威特哈瓦利省,人們在汽車世界展上參觀紅旗汽車。新華社發(阿薩德攝)

  價格戰

  蛇年春節後,特斯拉率先“放大招”:即日起至2月28日,Model 3全係限時保險補貼8000元,補貼後22.75萬元起售,同時可享購車5年0息政策及特享充電權益。小鵬汽車緊隨其後推出“5年0利息+0首付”,新年價格戰再起。

  實際上,隨著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各大車企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採取降價策略,降價潮覆蓋全行業。有些品牌另辟蹊徑推出低價版車型,例如比亞迪推出王朝系列榮耀版,起售價較在售車型大幅下降。也有特斯拉、東風日産、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品牌推出了“限時一口價”,用“降到底”的策略助推了銷量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國家層面的相關補貼政策和一些省份地方性補貼措施尚未公佈前,各車企就已紛紛出臺“兜底”補貼政策。也就是説,在新政策出臺前,車企針對2024年推出但未被延續至2025年的國家和地方置換購車補貼,將“自掏腰包”對用戶進行補貼。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40家車企和品牌推出“兜底”補貼促銷政策,涵蓋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新能源品牌等,時間從2025年1月1日持續到1月底至3月底不等,補貼幅度大多在1萬元至3萬元。其中捷豹部分車型開啟大幅降價,降價幅度最高至17萬元。

  增·混時代

  2025年伊始,車企紛紛推出新年“王炸”車型。1月以來,比亞迪發佈漢L和唐L,兩款新車均提供純電和插混兩個版本可選,電機功率翻倍提升。長城汽車上市坦克500 Hi4-Z,定位在插電混動硬派越野SUV,最大的特性就是“可城可野”的通過性和舒適性。還有比亞迪上市王朝網首款MPV比亞迪夏,配備純電和插混兩款動力組合,捷途汽車發佈全新豪華電混越野産品序列捷途縱橫,領克發佈首款大型插混SUV領克900等。

  近一年來,插混和增程電動車型正在取代純電動車,成為汽車行業新的銷量增長點。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089.8萬輛,同比增長40.7%。其中純電售出631.4萬輛,佔比57.9%,同比增長22.6%;插混+增程售出458.4萬輛,佔比42.1%,同比增長76.9%。插混與增程電動車型的增速遠高於純電車型,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插混技術佔優的車企以比亞迪為代表,其年銷427萬輛的優勢不言而喻。理想是較早專注于增程技術的新勢力品牌,2024年理想憑藉增程電動車型銷量快速上漲,成為首家年銷突破50萬輛的新勢力車企。年銷量排名第二的新勢力品牌問界,同樣憑藉增程電動車型實現年銷超42萬輛,僅次於理想。

  “增·混時代”已經到來。目前,長安、傳祺、奇瑞等自主品牌以及北京現代、東風日産、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合資品牌均採用增程/插混雙模並行的戰略,小米、小鵬、零跑等新勢力車企也在發力佈局增程技術,據悉小米第三款車型“崑崙”為增程SUV,預計2026年推向市場。

  端到端

  今年1月,理想汽車OTA7.0版本車機系統正式推送,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二家將端到端技術應用到城市、高速及環路NOA(領航輔助駕駛)等全場景的車企。該版本帶來AI推理可視化等功能,展示了以理想為代表的中國車企在智慧駕駛領域的重大突破。

  除了理想,目前蔚來也推送了新版本智慧系統。過去一年堪稱端到端自動駕駛的落地與爆發之年。特斯拉、理想、華為、小鵬、東風日産、奔馳、商湯科技、地平線等企業紛紛佈局,發佈了能夠量産上車的端到端大模型。華為車BU智慧駕駛産品線成立了約50人規模的技術開發部,專門負責包括端到端與大模型的結合。基本每家車企的每一場發佈會,“端到端”都是不可或缺的詞彙。

  何謂“端到端”?就是從感測器端收集數據開始,直接到車輛控制端生成車輛控制指令,跳過了傳統自動駕駛系統中間處理環節,更加簡潔高效。

  2024年,基於AI大模型的端到端自動駕駛加速上車,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新技術。這項技術實現了在無保護左轉、掉頭、環島等複雜場景的應用,大幅提升了智慧輔助駕駛的技術水準與用戶體驗。

  2025年或將是端到端自動駕駛的決勝之年。不僅是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和合資車企也將全力投入,重塑智慧駕駛的未來格局。

  油電同智

  油電同進、油電同路、油電同智、油電同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傳統車企尤其是傳統合資品牌轉型路上的“口號”和方向。包括上汽大眾、一汽-大眾、梅賽德斯-奔馳、北京現代等在內的多家車企明確在2025年發展規劃中提出了這樣的戰略,並且多家已經實現落地應用。

  上汽大眾是“油電同進”“油電同智”的積極倡導者。今年1月,上汽大眾銷量達75150輛,實現“開門紅”,進一步夯實了2024年的轉型基礎。其成功一定程度上正是得益於産品的積極轉型,例如,上汽大眾推出的途觀L Pro,被定義為“最聰明的油車”,搭載了高性能晶片、5G網絡和IQ. Pilot智慧輔助駕駛系統等。奔馳前不久上市的2025款GLC轎跑SUV搭載了L2+導航輔助駕駛系統,並計劃將更多智慧化配置逐步推廣到更多國産燃油車型上。

  車企的“油電同智”戰略,雖然為整個汽車行業的油電融合發展與智慧化變革提供了借鑒和示範,但整體發展仍處於探索階段,燃油車若想真正實現和新能源汽車一樣的智慧化,還需更大的突破和創新。

  反向合資

  2月5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2025年廣東省高品質發展大會上表示,在企業出海方面,目前小鵬汽車已進入全球30個國家與地區,在歐洲地區高端純電車型銷量穩居中國品牌第一,也是中國新勢力車企走向全球的銷量第一。此外,小鵬汽車還與大眾汽車集團簽訂了第二期戰略合作協議,為大眾在華生産的汽車開發電子電氣架構。

  “這是中國車企首次連續對海外車企的反向技術輸出。過去的汽車行業,都是中國引進外國技術,而現在中國技術正在走向全球。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中國技術和中國智造走向全球。”何小鵬表示,2025年將是企業國際化戰略全面提速的一年,將進入全球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未來10年,小鵬汽車希望一半銷量來自海外。

  不止小鵬汽車,近兩年,汽車行業的“反向合資”成為一股新興潮流,奇瑞、零跑、上汽等車企在這一領域積極探索,展現出了中國車企在全球汽車産業格局中的新角色與新力量。

多家車企“開門紅”背後:八大關鍵詞透視産業新熱點新變局

(資料圖)2月3日,在科威特哈瓦利省,人們在汽車世界展上參觀奇瑞汽車。新華社發(阿薩德攝)

  例如,奇瑞通過與西班牙EV MOTORS合作,在巴塞羅那共建生産基地,助力其重啟EBRO品牌;與捷豹路虎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授權其使用“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打造電動車並出口海外,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技術輸出的轉變。

  上汽2024年與奧迪合作推出了高端電動汽車品牌AUDI,雙方基於聯合開發的新平臺,由上汽提供其在電子電氣架構、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等領域的技術,改變了以往合資模式中的從屬地位。還有華為和豐田的合作等,中國企業都在其中扮演著技術提供者的角色。

  這些“反向合資”的案例表明,中國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領域已經佔據更為重要的地位,以“引領者”的姿態推動著行業變革與發展,也代表著中國汽車製造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整合重組

  汽車行業在變革的浪潮中加速前行,“整合重組”成為近兩年的關鍵詞之一,不少車企都通過整合重組來應對當下的市場挑戰,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和競爭優勢。

  新年伊始,廣汽集團率先按下變革“快進鍵”,自2025年1月1日起,集團將整合傳祺、埃安的行銷領域,設立品牌行銷本部,負責傳祺、埃安、昊鉑的大客戶業務,並統籌市場行銷、整車銷售、渠道建設、售後服務和新媒體行銷等工作,通過統一戰略規劃、市場佈局、渠道管理和售後服務等舉措,實現行銷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提升整體效能。

  除廣汽外,不少國內車企都做過類似的資源整合。2024年,吉利集團動作頻頻,10月幾何品牌併入吉利銀河系列,將幾何作為銀河的智慧精品小車系列,吉利銀河升級為品牌;11月極氪與領克戰略整合,極氪持有領克51%股份,雙方將在研發、架構、銷售等多方面實現協同發展;雷達汽車也併入吉利汽車集團,其核心技術融入中央研究院。

  上汽集團則在2024年宣佈飛凡回歸榮威,雙方將在研發、銷售渠道、服務等層面進行融合,並重新梳理品牌與産品定位,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行銷效果。

  事實上,全球汽車業正在走向更加集約化、高效化和創新化。今年2月4日,歐洲汽車製造巨頭斯特蘭蒂斯集團也宣佈,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以精簡其組織架構,包括整合集團的軟體業務、産品開發和技術部,以及合併事務部與企業傳播部等。

  飛行汽車

  低空經濟起步,飛行汽車挂擋。

  今年1月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小鵬汽車攜手重磅産品飛行汽車“陸地航母”(LAC)亮相CES,展現其“空中技術”。“陸地航母”由帶有增程器的大型三軸航空母艦和內部有兩個座位的飛行裝置組成,預計綜合續航里程超1000公里,售價約為200萬元,滿油滿電情況下可實現最多6次飛行,成為本屆CES上的亮點之一。

  近年來,汽車行業的邊界不斷拓展,飛行汽車領域成為眾多車企競相角逐的新賽道,頭部企業動作頻繁,技術路線逐漸清晰。

  小鵬汽車是車企中佈局飛行汽車領域最早、最快的企業之一。今年2月5日,何小鵬透露,截至目前“陸地航母”已經收到近4000台訂單,計劃于年內正式面向全球發佈和預售,並在2026年二季度開啟交付。

  2024年,廣汽集團發佈全新飛行汽車品牌“高域/GOVY”,並推出首款複合翼飛行汽車GOVY AirJet,計劃在2025年啟動飛行汽車産品的適航認證;長安汽車與億航智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表示未來5年將在低空經濟領域投入超200億元,未來10年投入超1000億元,探索陸海空及人形機器人立體出行解決方案。

  此外,奇瑞的三體式複合翼飛行汽車已成功試飛、吉利控股旗下的沃飛長空全自研戰略産品AE200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驗證機完成國內第二次對外公開演示飛行。種種跡象顯示,飛行汽車正在成為汽車行業的新風口。在全球範圍內,大眾、豐田、現代、通用等汽車行業頭部集團也已在飛行汽車領域有所佈局。

  人形機器人

  2025年蛇年春晚上,宇樹科技整齊劃一、動作流暢的人形機器人舞蹈表演,就像是一個窗口,展示著人形機器人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而汽車企業,正在成為人形機器人賽道中的一股跨界新勢力。

  春節前,機器人産品公司維他動力宣佈完成種子輪億元融資。其中,公司創始人兼CEO余軼南曾是地平線的創始團隊成員,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宋巍和趙哲倫曾分別任地平線軟體平臺總架構師和理想汽車智慧駕駛産品總監。

  值得注意的是,在余軼南、趙哲倫等人創業之前,人形機器人賽道已經吸引了眾多車企和行業人士的關注。近兩年,不少車企通過投資或自研方式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發佈人形機器人相關技術、産品或規劃。

  此前舉行的2024年中國機器人網年會上,廣汽集團發佈了第三代具身智慧人形機器人——GoMate。GoMate是一款全尺寸輪足人形機器人,採用了可變輪足移動結構,按照廣汽集團的規劃,這款人形機器人計劃2025年實現自研零部件批量生産。

  比亞迪早在2022年就成立了具身智慧研究團隊,2024年,在比亞迪長沙工廠中,優必選全棧式無人物流解決方案首次將人形機器人與無人車協同作業應用。去年底,小鵬汽車發佈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Iron艾倫”,預計今年初步開始試商用。奇瑞汽車則聯手一家AI公司共同研發了人形機器人Mornine,其一大亮點是能夠準確地理解人類語言交互意圖,並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策略和語言輸出。

  特斯拉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也在不斷進化,從接住網球展現手腕精妙操控,到斜坡穩健行走凸顯自主行動能力,性能不斷迭代。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表示,到2025年底,Optimus將實現對外銷售,生産成本預計不到汽車的一半,最終價格將低於2.5萬美元或3萬美元,相對親民。

  此外,東風汽車、上汽集團、小米、賽力斯等數十家車企均相繼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合作、戰略投資等方式宣佈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不少機構分析,人形機器人與汽車行業在技術上有一定同源性,汽車上的視覺、鐳射雷達等部分零部件及相關軟體系統,人形機器人都能夠實現復用。中信證券研報也指出,2025年或將成為人形機器人的量産之年。(李一帆 陳雲富 周蕊)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