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上海、北京、廣州三站精彩交流,由標普全球汽車(S&P Global Mobility)主辦的2025 Mobility Intelligence Dialogue(以下簡稱 “MID峰會”)近日正式落下帷幕。
本次MID峰會以 “打造智慧汽車未來”為核心主題,匯聚近500位汽車行業精英、協會代表、主機廠及供應鏈高管參會。基於海量數據與深度洞察,標普全球汽車分析師以及與會嘉賓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專題討論等多元形式,深度剖析人工智能時代下汽車産業的轉型路徑、技術突破與全球機遇,為車企制定戰略規劃、産品佈局提供關鍵參考。
MID峰會緊密圍繞汽車産業轉型關鍵議題,形成“多個核心趨勢+多維度研討”的內容體系。在新能源汽車全球化突圍方面,與會嘉賓深入分析了中國新能源車出口格局、全球純電市場增速差異及重點區域電氣化進程;在智慧化技術落地應用方面,以“軟體定義汽車”為核心,從艙駕融合、大模型賦能智慧座艙,到軟體升級與訂閱商業模式,全面解讀智慧化技術的商業化路徑;在供應鏈韌性構建方面,解析電池技術迭代、充電基礎設施佈局及電驅動産業鏈發展,為車企應對供應鏈重構風險提供解決方案;在企業戰略重構方面,從財務數據、研發投入、全球化佈局等維度解碼車企競爭邏輯,助力企業在成本壓力與市場競爭中找到破局方向。
此外,活動還設置“中國及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xEV電池和充電格局”“從財務數據中解析汽車企業的競爭策略” 等主題對話環節,以及“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駕駛”“全球軟體定義車輛(SDV)發展”等專題討論,讓參與者能夠充分交流觀點、碰撞思想,形成一批具有實操性的行業理論。
此外,在本次峰會中,與會嘉賓結合標普全球汽車發佈的行業數據與預測一致認為,當前全球汽車産業正處於不確定性與機遇並存的關鍵階段。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等趨勢仍將推動行業長期增長,中國汽車産業憑藉在新能源與智慧化領域的先發優勢,正成為引領全球産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從産銷規模來看,全球汽車市場正逐步從疫情後的復蘇階段轉向趨同發展態勢,預計2025年全球汽車銷量將達到9000萬輛,2030年將進一步提升至9500萬輛,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新能源汽車滲透與新興市場需求釋放。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産業的“出口增長”與“新能源領先”兩大特徵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自2023年起,出口已成為推動中國輕型汽車産量增長的核心驅動力,這一趨勢在2025年仍持續強化。與此同時,中國本土車企通過技術創新與産品升級,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競爭優勢,出口産品正從“性價比導向”轉向“技術導向”,目標市場也逐步轉向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
“技術突破是汽車産業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同樣是本次MID峰會的共識之一。圍繞軟體定義汽車、智慧駕駛、電驅動技術、電池技術等關鍵領域,與會嘉賓深入探討了汽車産業的技術創新方向與商業化落地路徑,展現出智慧化與電動化深度融合的鮮明特徵。
標普全球汽車數據顯示,全球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5600萬輛增長至2030年的7700萬輛,滲透率從68%提升至85%;在中國,2030年預計超過95%的網聯汽車將支持 OTA(無線升級),為軟體定義汽車提供基礎支撐。
在商業變現模式方面,軟體定義汽車的核心價值在於“從‘賣車’到‘賣服務’的商業模式轉型”。大眾、通用、特斯拉、Stellantis、雷諾等多家車企軟體服務盈利目標數據顯示,通過OTA升級為用戶提供付費功能(如高階輔助駕駛、智慧座艙個性化服務),將成為車企獲取高利潤率持續性收入的關鍵路徑。
標普全球汽車預測,在不考慮關稅調整及美國相關計劃延期的情況下,到2037年,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新車軟體定義汽車等級將達到L4或L5,而中國這一比例將接近三分之一。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成本部件”與“性能關鍵載體”,中國已在動力電池領域形成“技術+産業+基礎設施” 的全方位領先優勢。全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技術”,能為續航里程和電池可靠性帶來革命性提升,或于明年實現裝車驗證。(資料來源:2025MID峰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