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頻道 > 正文
拼體系 比生態 貼用戶 江淮汽車邁入智電融合新階段
2025-11-27 09:40:52來源:經濟參考報責編:楊蕓菲

  正在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展現了全球汽車産業加速向電動化、智慧化轉型的浪潮。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1-10月自主品牌佔國內零售市場份額65%,較去年同期增加5.5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這一變化表明,自主品牌在電動化、智慧化賽道上全面發力,電動化、智慧化不再是孤立的技術路線,已深度融合為推動産業質變的核心動力。

  在這場産業變革的浪潮中,以江淮汽車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其轉型路徑與戰略抉擇,成為觀察這一趨勢的鮮活樣本。其與華為的深度合作、向高端化市場的突破以及用戶生態的構建,展現了傳統車企向科技型企業躍遷的探索與實踐。

  深層變革:從産品突破到體系賦能

  電動化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本屆車展上,當大多數品牌仍聚焦于續航、配置的參數比拼時,頭部車企的競爭焦點已悄然轉移。

  以江淮汽車為例,其與華為深度合作的成果——尊界S800,不僅在訂單上實現突破,更在品牌高端化路徑上提供了新思路,它揭示了一種全新的高端化模式:通過跨産業深度融合,系統性重塑了産品定義、研發製造與品牌價值。該車型成功進入由國際品牌長期主導的百萬級豪華轎車市場,標誌著中國品牌在高端細分市場的實質性突破。

圖為第二十三屆廣州國際車展期間人頭攢動的江淮汽車展臺。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的高端化並非簡單依賴配置堆砌或價格上探,而是通過管理流程再造、組織數字化轉型與産業鏈協同,構建系統競爭力。自2019年開始,江淮汽車就與華為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伴生式”跨界融合發展的合作新模式,形成了傳統製造企業與科技公司深度融合的範本。這種合作不僅停留在技術層面,更深入到企業管理流程的重構,即,通過引入IPD、ISC等先進管理體系,推動內部組織變革,支撐其完成高端化突破。

  生態協同:智慧化競爭的新分水嶺

  智慧化競爭已從單一的座艙或駕駛功能,邁向“晶片+軟體+生態”的系統性對決。華為等科技公司以不同模式賦能傳統車企,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態圈”,這已成為驅動産業變革的重要力量。這一趨勢表明,中國汽車産業正從技術追隨走向體系構建,以系統能力參與全球競爭。

  江淮汽車正是這一趨勢的深度參與者。通過與華為乾崑在智慧駕駛、智慧座艙等領域的協同創新,江淮汽車不僅獲得了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更接入了更為廣闊的智慧汽車生態。這種生態協同,使得傳統車企能夠快速彌補在軟體和智慧化領域的短板,而科技公司則獲得了落地場景與産業縱深。雙方共同探索的,是一條超越傳統供應鏈關係的“價值共創”路徑。

  這種“技術+生態”雙輪驅動模式,正在成為行業的主流選擇。江淮汽車與華為的合作,正是中國傳統製造能力與前沿科技生態的一次深度耦合,為行業提供了從“製造”躍向“智造”的轉型範式。

  價值共創:用戶關係與品牌內涵的重塑

  在中國汽車産業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過程中,汽車消費決策因素也在發生深刻變化。車輛性能、智慧化配置、品牌情感價值等因素的權重顯著提升,而價格因素的權重下降。這一變化預示著汽車行業競爭進入“價值驅動”新階段。這為品牌力構建方式的變化提供了啟發:不僅僅依賴於産銷規模和市場佔有率,更深植于與用戶的情感連結和價值共鳴。

  江淮汽車連續五年舉辦的“JAC DAY”全球粉絲嘉年華,在本屆車展期間與展會現場形成聯動,將冰冷的工業産品展示,昇華為有溫度、有故事的文化體驗。這種長期、系統化的用戶運營,旨在構建一個超越交易關係的品牌社群。用戶對品牌背後的文化底蘊與情感認同的渴望日益升溫。車企的競爭,也從市場端的“份額之爭”,延伸至用戶心智的“共鳴之爭”。

  這預示著,中國汽車品牌正在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一方面通過硬核的技術與體系能力支撐産品高端化,另一方面通過軟性的文化建設和用戶關係沉澱品牌長期價值。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汽車産業深度變革的歷史節點,2025年廣州車展所呈現的,是一幅中國汽車産業百花齊放、競合共生的壯闊圖景。江淮汽車的轉型實踐,是這幅圖景中一個頗具代表性的縮影。它表明,中國汽車産業的未來,將不再由單一的技術路線或産品策略所決定,而是取決於企業能否以開放的心態,重構研發體系、融入智慧生態、重塑用戶關係,從而系統性地培育面向未來的新質生産力,在新一輪全球汽車産業格局重塑中佔據有利位置。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