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2025國際工程教育發展會議:面向未來 重塑工程教育智慧賦能新生態

2025-09-24 18:12:1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石麗敏

視頻製作 吳學求

  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深刻重塑著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卓越工程人才成為國際競爭的關鍵,倒逼工程教育加速轉型變革。

  日前,經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天津市教委等單位舉辦的“2025國際工程教育發展會議”召開,來自全球五大洲90余所高校的頂尖學者、院士專家、師生代表、企業界及行業協會、學會代表等近千人齊聚一堂,開啟一場關於“未來工程教育”的深度對話。

  與會嘉賓不僅分享了各國、各高校在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創新實踐,更從跨學科融合教育模式構建、未來工程師核心素養體系、工程倫理與社會責任教育、人工智能驅動個性化學習路徑設計等前沿領域視角,帶來關於工程教育治理新使命、未來工程師培養的深層價值取向與教育邏輯重塑的思考。

  天津市副市長張玲介紹,在教育部的領導和支持下,天津大學首創新工科建設路線圖,攜手61所高校成立全球首個新工科教育中心,發起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將這場改革從中國推向世界。

  近年來,我國以新工科建設為引領,持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引領未來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路徑,已形成全國高校銳意改革、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周天華指出,教育部正在推進“新工科2.0”的建設,將探索新建一批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工科新專業,推出一批項目式教學實踐案例,佈局一批校企協同的工科特色平臺,開發一批智慧課堂和智慧化學習的實踐基地,形成一批工程教育國際交流載體,建設一批國際化卓越工程師培養中心,努力推動工程教育供需更適配、要素更集成、模式更創新、形態更智慧、佈局更開放、品質更卓越。

  作為中國新工科建設的重要倡導者、引領者和實踐者,天津大學超前研判未來對人才素養的新要求,精準把握未來對學科專業的新需求,搭建國際工程師資交流合作平臺。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凝聚工程教育新共識,開闢工程教育新路徑;校長柴立元表示,要推進全要素互通、推動全方位互聯,以實現更廣泛的工程教育國際合作。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李家俊強調,工程教育作為培養未來工程師的搖籃,肩負著前所未有的時代使命,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深化與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的務實合作。

  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主席龔克指出,面對全球共同挑戰,各國需加強工程師可持續發展意識,並從教師做起,全面提升工程人才綜合素質。

  主旨報告環節,國際工程聯盟主席Elizabeth Taylor,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工程教育委員會主席Zaw Min Aung,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全國新工科建設工作組組長柴立元,英國卡迪夫大學校長Wendy Larner,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黨委書記鄭慶華,英國赫瑞-瓦特大學校長Richard A. Williams,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英國倫敦布魯內爾大學校長Andrew Jones,塞內加爾謝赫·安達·迪奧普-達喀爾大學榮譽校長Ahmadou Aly Mbaye,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校長聶祚仁,韓國中央大學校長Sang-Gue Park圍繞工程教育數字化、國際化、産教融合等議題發表演講。

  會上成立了由10余所中外高校與企業聯合共建的“國際化卓越工程人才培養中心”與“國際化新工科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覆蓋空天技術、人工智能、能源電力、工業互聯網等37個前沿領域;併發布了《國際工程教育發展報告》,為各國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人才培養品質提供理論參考與實踐路徑。

  會議期間,持續舉辦“2025國際新工科教育成果展”,集中展示國內外高校在工程教育創新、課程建設、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優秀成果。(文 李薇薇 馬海君)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