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fororder_地方頻道-logo-城市-190x54

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隊:以凡人之軀 鑄生命防線

2025-09-24 20:13:17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編輯:馮薇薇

  在黃山的晨曦與暮色裏,在暴雨傾盆的山野間,在寒風刺骨的水域旁,總有一群“紅色”身影逆向而行——他們不是超人,卻總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他們沒有鎧甲,卻用專業與堅守為生命築起屏障,他們就是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隊,一群以公益為炬、以奉獻為魂的“生命守護者”。

  首赴救援  初悟擔當  看見“生命重量”

  2005年,市民于三忠與好友方建軍,在得知有驢友失聯、急需志願者支援的消息後,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奔赴黃山清涼峰。山林裏能見度極低,大家只能靠著有限的線索分片搜尋,呼喊聲在山谷中回蕩,卻遲遲得不到回應。而這場多方合力的大規模救援,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每一次搜救,都是在為生命“托底”;每一次成功,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期盼。

  正是這次救援讓于三忠與方建軍在心中默默下定了決心:不能只做“臨時的志願者”,要組建一支專業的隊伍,在更多人需要的時候,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讓“守護生命”成為一份長久的責任。

  昔日受援 今朝施援 傳遞“生命迴響”

  “8年前如果不是救援隊努力尋找,我可能就找不到我媽媽了。我現在穿上這身紅衣,就是想把這份救命的溫暖,傳給更多需要的人。”隊員錢衛國一邊整理救援裝備,一邊講述自己與救援的特殊緣分。

  錢衛國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8年前的一天走丟,家人四處尋找無果,錢衛國就向救援隊求助,經過兩三個小時,救援隊終於將78歲高齡的老人找回。“那次救援,讓我心裏特別有感觸,他們拼盡全力,不放棄的樣子,我特別感動。”從那時起,他便常常利用工作之餘主動參與志願工作,後期通過專業培訓和考核後,成為了救援隊的一員。

  從“被幫助者”變成了“助人者”,錢衛國的轉變是愛心傳遞的生動注腳。正如山越應急救援隊隊長于三忠所説:“每一次救援,不僅是挽救生命,更可能在被救者心中種下善意的種子。當這些種子生根發芽,就會匯聚成更多守護生命的力量,讓正能量在循環中不斷升溫。”

  十年公益  初心如磐  守護“生命之光”

  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中心設立了山地救援專業隊、水域救援專業隊、潛水救援專業隊、城市搜救隊、醫療救護隊、應急救援技能宣教部、心理干預小分隊以及公益項目AED急救站、民生解困助老愛老定位電話、賽會保障等多個應急救援專業門類,還在徽州區、祁門縣成立了縣級分隊,在歙縣、休寧縣扶持授牌發展了山越聯盟隊伍,已基本形成黃山市1小時、省內4小時、周邊省份6小時應急響應救援圈,全市正式隊員已達175人,預備隊員24人,志願者1526名。

  截至目前,中心及區縣城搜分隊累計組織出勤683次,出勤時長累計12695.5小時,參與出勤志願者4241人;累計受理小米定位電話申請登記128件;水域搜救專業隊出動各類抗洪演習、洪澇災害救援及水域打撈警情共計135次,總出勤人次1297人,總時長累積6870.5小時;應急救援知識宣講培訓844次,參與人員3370人次,受眾近十萬人次;居民求助除蜂285次,參與人員874人次;山地救援任務64次,出勤人員646人次,解救被困人員79人。

  多年來,山越應急救援隊收穫了無數好評。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只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行動;沒有物質回報的期許,只有“看到受困者平安回家”的滿足。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隊,用凡人的雙手托起生命的重量,用一次次逆行的背影,詮釋著“公益”二字最動人的模樣。他們就像黃山的松柏,紮根大地、守望一方,讓每一個身處困境的人知道:無論你在哪,總有一群人,在為你而來。(文 徐雅娜)

為您推薦

新聞
軍事
娛樂
體育
汽車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