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國際在線組織的“聽見北京的聲音”主題參訪活動舉行。來自亞太、中東歐、拉美、阿拉伯等地區的70名外媒記者走進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和市民熱線服務中心,深入探訪北京在政務服務、熱線服務、數智服務和國際化服務等方面的創新實踐與成效,聆聽城市現代化治理中的“北京聲音”。
外媒記者參訪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
在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記者團實地考察了綜合窗口、便民設施、自助辦理、延時服務及市貸款中心的運行情況,工作人員專業細緻的介紹,引發外媒記者對“一窗辦理”“一網通辦”等高效便民服務的濃厚興趣。
外媒記者現場聆聽話務員處理市民訴求過程
在市民熱線服務中心,外媒記者深入了解了12345市民熱線及“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實地參觀了智慧座席、網絡座席、企業座席、外語座席、手語座席和應急指揮調度系統等信息化平臺。在現場觀摩熱線接聽流程時,從接電到生成、處理工單的高效銜接,記者團直觀感受到了“接訴即辦”的速度與效率。
隨後,記者們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全面了解了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12345 Online”及BeijingService微信公眾號等在線服務平臺。
工作人員向外媒記者介紹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
作為展現北京涉外服務的重要窗口,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https://english.beijing.gov.cn/)通過英語、韓語、日語、德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9個語種,為外籍人士提供支付、出行、學習、生活、旅遊、辦企等豐富便捷的“一站式”服務,並打造了多渠道融合的服務平臺——BeijingService微信公眾號,及時發佈外資企業和外籍人士關心的各類信息。同時,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可以響應9語種訴求的平臺,網站設有“12345 Online”專欄,接收多語種用戶留言,並依託“接訴即辦”機制,由北京市各級政府和相關執行部門答覆外籍人士在京遇到的各種疑惑和困難。
外媒記者觀看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宣傳片
參訪結束後,記者們對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的多元化服務與多語種覆蓋讚嘆不已,並對“12345 Online”這一便捷、高效的溝通渠道給予高度評價。
巴基斯坦薩瑪電視臺主持人伊爾凡·阿什拉伕(Irfan Ashraf)接受採訪
巴基斯坦薩瑪電視臺主持人伊爾凡·阿什拉伕表示,在巴基斯坦也有類似的服務平臺,但北京的服務體系更為先進、精確,能為民眾提供更高效的便利服務。“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向世界傳遞了一個信息:在中國可以享受無憂的便利生活。”
吉爾吉斯斯坦Koom Press通訊社記者卡拉曼·西雅古爾(Karaman Syiagul)接受採訪
吉爾吉斯斯坦Koom Press通訊社記者卡拉曼·西雅古爾説,“12345 Online”作為中國首個可以用9語種回復訴求的平臺,是中國現代化的一部分,“在這方面,北京已走在世界前列,其經驗值得他國借鑒”。
哥斯達黎加數字媒體《國家報》合夥撰稿人塞爾希奧·拉臘·加西亞(Sergio Lara García)接受採訪
哥斯達黎加數字媒體《國家報》合夥撰稿人塞爾希奧·拉臘·加西亞同樣對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和“12345 Online”給予積極評價。他認為,網站的設計現代、功能完善,致力於以簡潔方式將服務送達公眾,確保公眾能輕鬆獲取、便捷查找,並實現高效溝通。
印度尼西亞《羅盤報》記者賽卡爾·甘達旺吉(Sekar Gandhawangi)接受採訪
印度尼西亞《羅盤報》記者賽卡爾·甘達旺吉表示,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給她留下深刻印象,借助這個網站,在京外國人能夠便捷地獲取所需的各類信息,無需前往線下地點問詢,這極大地提升了生活便利度。“我一定會把北京國際版門戶網站推薦給我的外國朋友,特別是那些即將來北京的朋友。”(文/圖 王怡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