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總投資578億元,錢從哪兒來——市財政局負責人解讀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資金來源
兩江四岸核心區是重慶城市的靈魂所在,是城市的“客廳”和“窗口”。5月27日,《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作為我市城市提升建設的“大手筆”,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包括188個項目(項目包),預計總投資578億元;今年率先啟動實施76個項目,總投資約440億元。
▲江北嘴江灘公園千米蘆歌景點效果圖。(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不會出現‘項目等錢’的情況!”6月2日,就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的資金來源,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封毅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詳解了資金的來源。
資金怎麼來
項目分4類,渠道各不同
“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的資金來源,市裏定下了三條原則。”封毅説,也就是通常所説的三條資金來源渠道——
第一條,在資本市場上找錢。把項目謀劃好、搭配好、包裝好,增強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的能力。
第二條,在現有“盤子”中“擠錢”。採取優化結構、盤活存量、發行政府債券等方式,聚攏各路資金。
第三條,市和區各自分擔。既體現市級的擔當示範,又調動區級積極性,市和區一起努力,共擔支出責任,共建美好城市。
通過對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空間、商業運營的潛力等詳細梳理,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的188個項目(項目包)分成4類: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
“對不同的項目,採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資金保障。”封毅説:“整個建設,我們沒有簡單地用財政的錢來做,而是兼顧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通過財政資金的撬動,切實發揮市場的作用。”
政府財政的投入重點是公益性、準公益性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市區兩級財政通過優化支出結構、統籌“三資”、整合預算資金、發行政府債券、新增財力安排等方式籌集。
比如朝天門片區治理提升,屬公益性項目,總投資23億元,其建設資金由市區兩級財政承擔。
社會資本機會何在
2/3項目可參與,總投資378億元
“整體提升系列項目,政府沒有一手包辦,而是通過做好‘引導式’投資,釋放民間投資積極性。”封毅説。
578億元總投資中,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準公益性項目約佔1/3。其餘的2/3係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總投資約378億元,將引入市場主體來實施:一種是招商引資,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給予稅費等優惠;一種是賦予特許經營許可等。
比如經營性項目“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旅遊設施建設”,總投資約19億元,由重慶十八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籌集社會資本,改造景觀、新增配套服務設施,展現十八梯傳統文化新風貌。
又如珊瑚公園停車場建設,也是經營性項目,總投資約2000萬元,擬由渝中區和市城投集團以未來停車費收入為來源,按市場化方式融資,新增配套停車設施。
為讓社會資本“敢投”“願投”“能投”,釋放民間投資能力,我市各部門將對標國際先進經驗優化營商環境,凡是市場能調節、企業能提供的,實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PPP模式),增加社會資本在項目建設中的“戲份”,政府以合理的定價機制和科學的交易結構,讓社會資本看得見、進得來、能盈利。
資金怎麼付
由“層層撥”變為“直接付”
“整體提升的任務很重,保證建設資金是第一位,嚴格資金管理,才能讓好鋼真正用在刀刃上。”封毅表示。
為避免“項目喊渴、資金卻睡大覺”等現象出現,市財政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強化監督檢查——
嚴格執行“資金池”與“項目池”對接平衡機制,合理安排項目建設時序,優先保障核心區整體提升項目,適當調整其它項目實施進度或適當延長推進年限,有保有壓,分年逐步保障。項目實施主體須細化項目的“投、融、建、運”方案,確保建設科學、有序、協調推進。
在資金監管方面,將實施賬戶開設、資金下達、用款計劃、資金支付等資金運行“全程監管”。特別是資金支付,將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由過去的“層層轉”變為“直接付”,直接支付到最終收款人或用款單位,既提高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又保障重大項目資金及時到位,還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兌現。
同時,加快項目的竣工財務決算,堅決防止截留、擠佔、挪用及滯撥、緩撥資金等違紀行為,一旦查實,責任將落實到單位、追責到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