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要聞>正文

市財政局負責人解讀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資金來源

2020-06-03 15:32:36 | 來源:重慶日報 | 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總投資578億元,錢從哪兒來——市財政局負責人解讀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資金來源

  兩江四岸核心區是重慶城市的靈魂所在,是城市的“客廳”和“窗口”。5月27日,《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作為我市城市提升建設的“大手筆”,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包括188個項目(項目包),預計總投資578億元;今年率先啟動實施76個項目,總投資約440億元。

【要聞】市財政局負責人解讀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資金來源

  ▲江北嘴江灘公園千米蘆歌景點效果圖。(市住房城鄉建委供圖)

  “兩江四岸核心區建設,不會出現‘項目等錢’的情況!”6月2日,就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的資金來源,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封毅接受重慶日報記者專訪,詳解了資金的來源。

  資金怎麼來

  項目分4類,渠道各不同

  “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的資金來源,市裏定下了三條原則。”封毅説,也就是通常所説的三條資金來源渠道——

  第一條,在資本市場上找錢。把項目謀劃好、搭配好、包裝好,增強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的能力。

  第二條,在現有“盤子”中“擠錢”。採取優化結構、盤活存量、發行政府債券等方式,聚攏各路資金。

  第三條,市和區各自分擔。既體現市級的擔當示範,又調動區級積極性,市和區一起努力,共擔支出責任,共建美好城市。

  通過對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空間、商業運營的潛力等詳細梳理,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的188個項目(項目包)分成4類:公益性、準公益性、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

  “對不同的項目,採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資金保障。”封毅説:“整個建設,我們沒有簡單地用財政的錢來做,而是兼顧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通過財政資金的撬動,切實發揮市場的作用。”

  政府財政的投入重點是公益性、準公益性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市區兩級財政通過優化支出結構、統籌“三資”、整合預算資金、發行政府債券、新增財力安排等方式籌集。

  比如朝天門片區治理提升,屬公益性項目,總投資23億元,其建設資金由市區兩級財政承擔。

  社會資本機會何在

  2/3項目可參與,總投資378億元

  “整體提升系列項目,政府沒有一手包辦,而是通過做好‘引導式’投資,釋放民間投資積極性。”封毅説。

  578億元總投資中,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準公益性項目約佔1/3。其餘的2/3係經營性、準經營性項目,總投資約378億元,將引入市場主體來實施:一種是招商引資,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給予稅費等優惠;一種是賦予特許經營許可等。

  比如經營性項目“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旅遊設施建設”,總投資約19億元,由重慶十八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籌集社會資本,改造景觀、新增配套服務設施,展現十八梯傳統文化新風貌。

  又如珊瑚公園停車場建設,也是經營性項目,總投資約2000萬元,擬由渝中區和市城投集團以未來停車費收入為來源,按市場化方式融資,新增配套停車設施。

  為讓社會資本“敢投”“願投”“能投”,釋放民間投資能力,我市各部門將對標國際先進經驗優化營商環境,凡是市場能調節、企業能提供的,實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PPP模式),增加社會資本在項目建設中的“戲份”,政府以合理的定價機制和科學的交易結構,讓社會資本看得見、進得來、能盈利。

  資金怎麼付

  由“層層撥”變為“直接付”

  “整體提升的任務很重,保證建設資金是第一位,嚴格資金管理,才能讓好鋼真正用在刀刃上。”封毅表示。

  為避免“項目喊渴、資金卻睡大覺”等現象出現,市財政局將聯合相關部門強化監督檢查——

  嚴格執行“資金池”與“項目池”對接平衡機制,合理安排項目建設時序,優先保障核心區整體提升項目,適當調整其它項目實施進度或適當延長推進年限,有保有壓,分年逐步保障。項目實施主體須細化項目的“投、融、建、運”方案,確保建設科學、有序、協調推進。

  在資金監管方面,將實施賬戶開設、資金下達、用款計劃、資金支付等資金運行“全程監管”。特別是資金支付,將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由過去的“層層轉”變為“直接付”,直接支付到最終收款人或用款單位,既提高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又保障重大項目資金及時到位,還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兌現。

  同時,加快項目的竣工財務決算,堅決防止截留、擠佔、挪用及滯撥、緩撥資金等違紀行為,一旦查實,責任將落實到單位、追責到人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