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教育部網站發佈《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出臺,各院校機構自主探索的交叉學科試點,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編入交叉學科門類目錄,成為一級學科,這意味著一批新興學科將閃亮登場。交叉學科會給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本報記者就此採訪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及業內專家進行解讀。
設置交叉學科:點亮創新創造的技能樹
為什麼要設置交叉學科,交叉學科將為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什麼?
西安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劉衛國説:“交叉學科設置是高等教育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實現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革命性突破的必然選擇,必將推動高等教育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交叉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新體制和新機制,在學科佈局、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産生巨大影響。”
“學科交叉融合已經成為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特徵,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往往也産生於學科交叉領域中。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有距離,與社會實際需求有距離,解決這些堵點問題需要交叉學科發揮作用,推動複合型學科專業集群發展、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能進一步提升對科技創新重大突破和重大理論創新的支撐能力。”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員景安磊説。
202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置了交叉學科門類,同時設置該門類下兩個一級學科,積體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
“但當前,學界對交叉學科概念和內涵的認知還不統一,社會公眾對其認同度還不夠高,亟須進一步加強引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説。去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相關專家開展交叉學科的研究工作,系統總結國內外交叉學科發展現狀,結合我國學科管理機制,起草了此版管理辦法。
武漢大學科教管理與評價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張琳説:“目前我國交叉學科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學科共識缺乏、建設目標不明確、組織建構不足、機制支持薄弱等問題,制約了交叉學科的良性發展。”
“此版管理辦法的核心是構建科學規範的交叉學科發展制度體系。重點包括,首次明確界定了交叉學科的概念內涵,提出了交叉學科設置須滿足的一系列基本條件,建立了交叉學科放管結合的設置機制和調整退出機制,明確了交叉學科學位授予和基本要求,並從招生、培養、評估等角度為交叉學科的優化發展構建了系統性品質保證體系。”張琳説。
學科交叉發展到什麼程度可以形成交叉學科
學科交叉很久以前就在提倡,無論是具體方式探索,還是解決重大問題、協同培養人才,各高校在實踐中都取得了諸多成果。怎麼區分交叉學科和學科交叉?學科交叉發展到什麼程度可以形成交叉學科?
對此,國務院學位辦的解讀是:“學科交叉不等於交叉學科。學科建立有其自身規律,需要知識分化融合併形成相對獨立的人才培養體系,能夠適用於學位授予單位規模化、規範化培養人才。學位授予單位應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領域,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大力促進多學科交叉。”
“交叉學科既可以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分支學科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又可以是技術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內部不同分支學科交叉而形成的新興學科,內涵非常豐富。因此,交叉學科不同於學科交叉,它是在學科交叉的基礎上,通過深入交融,創造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論、方法,展示出一種新的認識論,構架出新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個新的更豐富的知識範疇。”劉衛國説。
據介紹,西安工業大學已經根據學校現有學科優勢和特點,以國家急需學科、新興交叉學科為突破點,對人工智能新興交叉學科建設進行提前佈局,搭建了團隊和平臺。這也是全國多家高校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景安磊説:“從學科發展邏輯理解,學科交叉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交叉學科是高級發展階段。初級階段的學科交叉過程中,如果産生了新對象、新問題、新方法,具有形成新理論、新知識、新需求的潛力,具備了高水準隊伍、紮實的學科基礎和較好的人才培養條件,那就有必要通過設置交叉學科來實現新突破。”
退出機制:防止“趕時髦”申報
由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自主開展交叉學科設置試點,符合條件申請編入交叉學科門類目錄,每5年修訂一次。對於不再符合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社會需求萎縮的交叉學科,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按程式將其退出目錄。
管理辦法詳細規定了試點設置交叉學科的條件、程式、命名及編碼規則以及交叉學科的學位授予、招生方式、培養要求、評估評價等每一個環節,力圖“高起點設置,高標準培育”。
那麼,與現有學科設置和管理相比較,交叉學科的設置和管理有什麼新的突破?
張琳説:“這次的管理辦法具備鮮明的放管結合特色。在交叉學科的內涵和設置方面,進行了嚴格且清晰的界定,堅守學科設置標準和門檻,防止相關單位為了趕時髦而盲目申報,避免偽交叉學科的産生,並且明確了調整退出機制。同時,為激發交叉學科的辦學積極性和活力,大力鼓勵相關學位授予單位創新交叉學科的建設、管理、保障機制,突出特色優勢,聚焦特定重點領域發力,完善人員、成果、績效的考核評價機制,推動交叉學科建設發展,為構建有中國特色的交叉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供了堅實基礎。”
“管理辦法體現了對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發展的科學認知和對社會公眾關切的積極回應。構建交叉學科發展制度體系改革性舉措和創新性政策,對高校管理者更具指導意義和現實作用。管理辦法明確的交叉學科內涵、設置機制、調整退出機制、學位授予基本要求和品質保證體系,全面而完善,規範而可行,為高校‘十四五’期間開展學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可遵循的可靠路徑。”劉衛國説。(光明日報記者 李玉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