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團統領下,三個校區依託‘管理共治、機制聯動、教研共建’三項活動,實現了教師集團內交流輪崗,教師由單位人向集團人轉變。”山東省博興縣高中教育集團總校長周晉國告訴記者,由三所高中合併而成的集團實現了師資等優質教學資源的聚合共享、積極互動,促進了幹部隊伍、教師資源、初高一體化三個深度融合。
近年來,博興縣立足優質師資缺乏、城鄉差距較大、相互溝通不暢等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一體化發展“短板”,積極挖掘集團化辦學內生潛力,打造集團化發展“升級版”,推動城鄉教育縱向資源貫通和橫向短板補齊的“雙向提升”,有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和一體化發展水準的提升。
辦學集團化 破校際壁壘
2017年暑期,博興縣集團化辦學的序幕正式拉開。博興縣樂安實驗學校率先牽頭組建樂安教育集團,協作聯手打破了校際壁壘。
隨後,城東街道辦事處的四所小學合併組建縣第五小學,啟動了同一法人的“一體化”管理模式。曹王學區教育集團則以學區為單元,積極探索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集團化辦學改革新路子。
根據“以城帶鄉,整體融合,城鄉一體,共同發展”的總體思路,四年多來,博興縣教體局以城區名校為依託,將改革推向了學校管理、教學研究、師資培訓、項目合作、文化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的集團化辦學協作新階段。
在辦學集團化的大潮下,縣域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園的進程也顯著加快。2021年8月,博興縣成立了11個幼兒園教育集團,加快實行“優質園+”辦園模式,全面推行鎮村一體化管理體制,形成了標準化管理、一體化發展的集團辦園新格局。
如今,以“名校託管”“名校+鄉村校”“名校+特色校”等方式,博興縣實現了義務教育段學校集團化辦學全覆蓋。集團內部全面實現了教案、課件、試題“三個共享”,打通了課程共建、師資交流、科研互通、校舍共用等多項“界限籬笆”,有效實現了“資源相通、人員相融、理念相合”向“能力共建、價值共升、目標共贏”的轉變。
輪崗雙向化 彌師資差距
“城鄉學校的區別,已由過去的硬體差距,轉變為師資和管理軟環境的差別。我原先所在的興福鎮村魏中心學校,只有兩位英語教師,教研活動難以開展,越教越覺得後勁不足。交流到縣直學校後,教師集中備課,縣、市甚至省級教學能手就在身邊。遇到疑點難點,大家集中會診解決問題,對提高教學水準很有幫助!”英語老師劉晶説。
合理流動的教師資源是貫通集團化辦學資源的活水,為此,博興縣探索創新了“3+2+2”教師交流輪崗制度。“3”即三種縱向交流方式:鼓勵城鎮優師“下鄉帶隊”,選派農村教師“進城挂職”,安排新任教師“縣直跟崗”;第一個“2”即兩種橫向交流方式:推行鄉村教師跨鎮(街道)交流,推進各學區教師鎮域內交流;第二個“2”即教育集團內和集團間的教師交流。同時,通過加大優秀教師的交流力度,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教師輪崗制度的推進,使博興縣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得以釋放教學活力。總校的9名優秀教師先後分赴集團所屬的3所小學支教,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較為薄弱的農村學校,給農村學校帶來了活力;集團所屬學校教師則到總校跟崗挂職鍛鍊,向優秀教師“取經”,迅速提高了實際教學能力。
“許李學區中心學校的鄭苗苗老師到總校跟崗挂職鍛鍊一年多,就斬獲了濱州市優質課一等獎,從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迅速成長為一名市級優秀班主任。”在博興縣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理事長初學良看來,通過發揮骨幹教師、優秀教研組的示範引領作用,定期開展示範研討、交流輪崗等活動,成員校教師發展成長的速度得以大大加快。
融合深度化 促均衡發展
“三互兩共”的管理模式是博興縣第五中學教育集團在深度融合進程中的有益探索。“三互”即管理互融、師資互派、優勢互補,“兩共”即品質共評、經驗共享,集團內各學校堅持實行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結合、政策激勵和制度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多層面、全方位、規範化的管理體系,為提高教育品質提供了重要保障。
為進一步深化推進集團化辦學改革,博興縣于2020年成立了辦學集團理事會,進一步完善集團理事會章程及各項規章制度,由集團總校長任理事長,實行緊密型管理。集團總校統籌集團內教師資源,加強師資培養,豐富優質課程資源,強化教學教研和學生培育,促進縣域教育持續優質均衡發展。
如何有效規範集團化辦學形式?博興縣迫切需要一個總攬全局的方案。2021年出臺的《中小學融合型集團化建設工作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博興實行集團總校長統籌下的各成員學校一體化管理工作機制,從教育理念、辦學定位、成長目標、資源共享、研訓聯動、品質共進等方面明確了集團內校長及各校成員之間的定位,踐行“教育共同體”的辦學融合新理念,形成了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城鄉學校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推行集團理事長(總校長)負責制,集團內各學校人、財、物全部由理事會統一調配,真正消除教師集團內交流、資金和物質資源均衡調配過程中的障礙,推動集團化辦學‘提檔升級’,不斷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博興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光輝説。(中國教育報記者 魏海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