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疏解博士就業“親高校遠企業”之困
2021-12-23 09:55:48來源: 中國教育報責編: 陳晨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江蘇製造企業採訪時獲悉,某大型工程機械公司多年來想招收博士,無奈應者寥寥,而同城的大學卻能輕鬆吸引博士任教。這一局面近來有所改善,但博士願意留大學、不願進製造企業的現象仍然十分突出。

  “博士寧願進入高校,也不願進企業”,不只是哪一家企業所面臨的煩惱,而是一種比較突出的社會現象,其弊端顯而易見。一方面,因企業對於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應有滿足,繼而影響到企業的科技創新步伐;另一方面,博士群體涌向高校,也容易造成就業路徑狹窄。從現實來看,這樣的現象確實應該加以重視。

  找到改變之道,先要明確博士就業“親高校遠企業”的傾向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對此,各方並非沒有共識。比如,不少博士生在高校的科研環境中待久了,不容易轉變身份;大學生活壓力相對小,企業的科研開發壓力相對大。此外,當前高校的待遇普遍提升。綜合考量之下,高校往往成為一些博士生就業的安穩選擇。

  改變上述情況,需要對症下藥。比如,高校在博士生培養上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強化與相關企業的聯合培養,這樣既有助於提升博士生的綜合能力,也有利於讓博士增進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同時,也有專業人士建議,高校在招收碩士博士生時可以多關注他們的企業經歷。這兩種方式説到底是強化高校和企業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的互動,減少“學界”和“業界”脫節的情況,真正讓博士在高校和企業之間的選擇不用跨越“鴻溝”。

  任何群體的就業選擇,薪酬、待遇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博士也不例外。針對這一點,企業有必要更加重視對於高層次人才的激勵機制建設,包括薪酬、上升空間、科研環境等,都應該讓博士感受到企業和市場的吸引力。比如,企業要招來博士且留得住,就應該提供一個尊重科研創新規律的氛圍,讓他們在發揮自己才能的同時,避免被過度“使用”,即處理好短期考核與創新週期之間的關係。這就考驗企業自身的治理能力和對創新人才的態度。同時,地方政府在組織引進高層次人才時,也應綜合考量企業的需要,而不是完全把重心放在高校上。

  當然,從博士個人角度而言,有必要與時俱進地跳出就業依賴,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天地。要知道,我國當前正值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場和企業對於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與之相應,這也給博士個人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空間。在這一背景下,完全沒有必要一味把高校當作首選,乃至唯一選擇。在結合自身實際和社會需求的基礎上,多嘗試到市場、企業中謀求幹事創業的舞臺,反而可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企業是社會創新的主陣地,讓更多的博士願意在企業揮灑才智,不僅關係到産業升級的進程,更是提升國家科研創新實力的重要一環。面對博士就業“親高校遠企業”的現實,不能只寄望于某一個方面的改變,而是從國家、高校到企業、個人,都應該凝聚改變的共識與行動,真正形成合力,因地制宜地鼓勵更多博士敢於走出高校,在企業、市場中建功立業。(作者 朱昌俊 媒體評論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