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電影 > 正文
中國電影AI時代“未來已來”?唐季禮陳宇郭帆為你前瞻
2024-03-15 15:18:15來源:1905電影網編輯:劉欣

  AI會給電影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電影人該如何用好AI這個超級工具?AI“機器寫手”是否會取代傳統編劇?藝術表達的核心會不會被“無所不能”的AI替代?

  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如影隨形。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的迅猛發展引人注目,“人工智能+”也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議新詞。中國電影高品質發展之路,“人工智能+電影”能否開闢新的路徑?面對重重疑問,敢於創新、直面挑戰的中國電影人,正在不斷探索新的可能。

  3月14日至17日,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開啟“未來已來·前瞻中國電影AI時代”專題,特邀三位優秀電影人——導演唐季禮,編劇、導演、北京大學教授陳宇,以及導演郭帆做客節目,深度分享他們關於“人工智能+電影”的獨到見解與前沿思考。

  人工智能復刻年輕版成龍

  唐季禮:AI是電影人的超級工具

  未來已來·前瞻中國電影AI時代

  在14日播出的首集中,曾與成龍聯手打造《警察故事》系列與《紅番區》《神話》等經典動作片的唐季禮導演率先登場,以他與成龍合作的新片《傳説》切入,暢談AI合作初體驗。

  在電影《傳説》中,唐季禮與他的團隊運用了“Deepfake深度偽裝”AI技術,還原出27歲成龍的樣貌。做客《今日影評》現場的唐導表示,不僅自己這個“看成龍電影長大的影迷”覺得像,成龍本人在看到“年輕版自己”時也很驚訝,直呼“會不會太帥了一點”。

  在唐季禮看來,人工智能數據庫強大,是電影人的“超級助手”。在降本增效層面,他以李安導演的《雙子殺手》為例指出,李安在將演員恢復年輕樣貌時要一幀一幀做,成本非常高,而應用AI技術的《傳説》在這一方面的成本只有前者的20%到30%,完成效率也更高。

  據他透露,應用“深度偽裝”技術是要讓電腦對年輕成龍的數據展開學習,進而去做一個“3D頭”。不過,他也指出3D頭做不出眼神的細微變化,同時也有著角度的限制,現階段的AI還不能完成,所以還是要有真人來表演。

  對於AI應用,經過此番實踐的唐季禮進一步闡釋出其利弊所在。對於人工智能帶來的最大好處,他認為是可替代“龍虎武師”完成危險的動作。但與此同時,他也看到了一些現階段的不足,如用AI智慧人當“演員”的溝通成本更高,做出的視頻風格也可能達不到導演的視覺要求。“人工智能不能代替我們的電影發展史。”

  AI編不出《滿江紅》《堅如磐石》

  陳宇:人工智能尚未達到敘事藝術層面

  未來已來·前瞻中國電影AI時代

  15日做客《今日影評》的陳宇,近年來憑編劇作品《狙擊手》《滿江紅》《堅如磐石》獲得觀眾青睞。對於AI可能對編劇行業造成的“威脅”,作為傳統編劇的他會怎麼看?“AI編劇”真的就會比“人工編劇”更“多快好省”嗎?

  節目現場,在北大開設編劇課程的陳宇特別向AI發起“編劇水準測試”。結果顯示,無論是相對簡單的課堂編劇練習題,還是進階的《堅如磐石》劇本提綱轉化,AI編寫的“劇本”都顯得太過簡單。

  陳宇指出,現階段所謂AI編劇雖然不會出現語言邏輯上的問題,但其在內容邏輯處理上還比較初級,很難做到穩定的、有因果關係發展的事件推進,尤其難以清晰地設計具體的行動細節。

  不能設計出《滿江紅》全軍復誦名場面,難以處理《堅如磐石》“話裏有話”的深度臺詞,現階段相對初級的AI編劇,距離一個合格編劇還有多遠?陳宇向《今日影評》預估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或許它就將成為影視産業中的重要部分。他客觀表示,AI是更客觀全面的存在,擁有人類無可比擬的計算能力,但在理解人類情感與價值觀層面還比較難。

  對於AI可能帶來的影響,陳宇繼續表示,不接受變化是沒有意義的,不去接受就只能被淘汰,要對科技抱有更加開放、積極的心態,AI其實可以淘汰一些庸常的創作,倒逼創作者去進步。

  AI學習世界的方式已發生質變

  郭帆:中國電影工業化3.0時代很快到來

  未來已來·前瞻中國電影AI時代

  16日至17日,《今日影評》將以上下兩期節目的體量,承載導演郭帆對於人工智能的多角度深度思考。

  作為電影《流浪地球》系列的核心創作者,被影迷譽為“打開中國科幻電影新大門”的郭帆,曾透露自己是經由電影《終結者2》開啟了對科幻電影的嚮往。近日,一部由全球50位AI領域藝術家組成的創作團隊共同製作的《終結者2》重製版在海外首映,其中所有鏡頭、對話、音樂均由AIGC工具創作。

  “很難描述我現在的心情,”談及這部由AI重制的經典,郭帆向《今日影評》傳遞出一種複雜的焦慮,“有一種未知在裏邊,我不知道未來的影像創作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方向。”

  對於這份“焦慮”,郭帆延展表示,人工智能學習這個世界的方式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不僅僅是以往依靠文字,現在開始更多地用圖像與聲音去學習,它對世界的構建會越來越完善,進而就會去模倣世界。“你不知道它是怎麼學會的,這個是讓我覺得有未知感的。”

  談及“中國電影工業化3.0時代”的提法,郭帆指出這尚未全面到來,但會很快。結合在海外調研的經歷,他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發展的斷代邏輯已經以天為單位,可能今年就會再出現兩到三個顛覆性的應用,其中將産生的多樣性,或將吸引更多年輕創作者加入,更高效地利用智慧工具去發揮才華,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愈發“全能”的AI工具,是否將一步步取代電影製作流程中的多數工種?對此,郭帆坦言很難判定,如若真的出現一種通用型人工智能,很多的工作崗位都會被擊中,但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崗位將集合在一個創作者身上,即每一個個體可能都是曾經的一個劇組,這時,更接近藝術本質的創意等不可替代性的能力將越來越重要。

  對於人工智能在中國電影工業的應用之路,郭帆仍抱有樂觀態度。而對大家最為關心的《流浪地球3》進度問題,郭導也在《今日影評》的“在線催更”下透露了一些消息。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晚19:45檔于CCTV-6電影頻道播出。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