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電影   |   電視   |   演出   |   綜藝   |   時尚   |   星途   |   圖庫   |   環球星訪談   |   熱詞   |   1+1觀影團   |   微博
首頁 > 演出 > 正文
兩年間至少5部作品來華 法語音樂劇成年輕觀眾心頭好
2024-03-29 09:23:38來源:北京日報編輯:王悅陽

  臺上演員正在謝幕,台下觀眾從座位上潮涌般衝向前方,在舞台下和演員打招呼、握手、拍攝,歡呼聲響徹天橋藝術中心,這是法語音樂劇特有的“衝臺”儀式,近日,法語音樂劇《唐璜》來京,每一場演出後粉絲們都用這樣的熱情表達他們的喜悅。

  近幾年,法語音樂劇的火爆肉眼可見,尤其是疫情防控轉段後,第一波大規模來華巡演的音樂劇就是法劇。從去年在中國巡演的海外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到星光熠熠的“法語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再到音樂會版《悲慘世界》,還有如今的《唐璜》,以及將在今年登臺的《搖滾莫扎特》《巴黎聖母院》,法語版音樂劇,何以成為中國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心頭好”?

  現場演出氣氛“張揚澎湃”

  法語音樂劇之“熱”,《唐璜》是很好的例子。這部法語音樂劇誕生至今整整20年,此前從沒舉辦過中國巡演,第一次前來即反響極好。北京場演出中,大多數觀眾是年輕人,剛工作不久的白領、大學生所佔比例不少,甚至還有不少中學生和小學的高年級學生。他們中的很多人並非抱著“接觸新事物”的心態看《唐璜》,多位觀眾告訴記者,他們曾無數次刷過B站上的官方視頻,今天終於能“看到真人了”。

  《唐璜》脫胎于文學藝術領域經典的唐璜形象,法語音樂劇給這位風流浪子加上了“遇到真愛”的故事情節。風格上,該劇延續了法語音樂劇“一唱到底”的特色,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彌補略微薄弱的劇情。一段段咏嘆唐璜多情的唱段唱下來,一支支熱辣的弗拉明戈舞跳起來,現場氣氛已相當熱烈。

  觀眾邢心藝在舞台下看得熱血沸騰,這位正在讀研究生的年輕觀眾喜歡音樂劇多年,對法語音樂劇尤為偏愛,她大學時“二外”語種的選擇就受到法劇的影響,“法語音樂劇帶給我張揚澎湃的感覺,有蓬勃的生命力,熱情向上。”去年,“法羅朱”和“明星演唱會”來京時,她都不曾落下,今年《搖滾莫扎特》來京的消息一官宣,她就“蹲守”開票時間,早早買好了票。

  風格上與百老匯音樂劇迥異

  其實,法語音樂劇並非一來中國就大獲成功,甚至遇到過明顯的水土不服。

  2002年,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曾在人民大會堂短暫演出,反響平平。2012年,它再度來京登台北展劇場,“那一次中國巡演,我們賠了一二百萬元。”回憶起2012年的演出,如今操盤《羅密歐與朱麗葉》《唐璜》《巴黎聖母院》等多部法劇來華的九維文化董事長張力剛坦言,他一度覺得法劇在中國看不到希望了。

  “那個時期是法語音樂劇爆火之前的鋪墊期。”劇評人葉葳蕤説,當年,中國觀眾對音樂劇的認識局限于百老匯和倫敦西區,能説出來的代表作基本只有《劇院魅影》《媽媽咪呀!》。

  2018年、2019年,法語音樂劇迎來了爆發。《搖滾莫扎特》率先從圈內向外擴散,隨後的《巴黎聖母院》徹底“破圈”,影響力和當時市面上的百老匯原版音樂劇分庭抗禮,甚至有趕超的勢頭。“法劇和百老匯音樂劇風格確實非常不一樣。”張力剛説,百老匯遵循的是“講一個好故事”的宗旨,法劇的風格主打“歌好聽”和“氣氛炸裂”。

  “百老匯音樂劇要講一個好故事,故事轉折的‘大招’就不能提前劇透。”張力剛説,法語音樂劇反而是一首首流行金曲的串聯,先把官攝放到網上,觀眾愛聽歌,自然就會來看劇,背後的邏輯更像是演唱會,“不能因為你聽過張學友的歌,反而不去他的演唱會了是吧?”

  新一代觀眾願為感動買單

  法語音樂劇在國內盛行這幾年,也有圈內圈外的觀眾提出批評:劇情薄弱,故事邏輯欠佳,甚至故事都不完整。對於這個缺點,業內人士看在眼裏,但他們都認為,之所以短板明顯的劇目還能火,是因為它們切中了年輕觀眾獨特的情感點。

  “新一代觀眾成長起來了。”張力剛説,如今的年輕人是95後,甚至更多00後、05後,“他們在信息量大且碎片化的時代長大,欣賞藝術需要很快被喚起情感共鳴。”“法語音樂劇的熱血、強烈的衝擊很對他們的胃口,它不講什麼故事,唱的都是人們共同的情感,新一代觀眾願意為劇場裏的感動買單。”

  葉葳蕤也認為,法語音樂劇的流行,不是一種戲劇範式的流行,而要把它當做流行文化娛樂産品去看待。“眼下年輕人看劇,追求的是生活狀態的共鳴,他們會看作品的氣質和自己是否一致。”法語音樂劇風格“放飛”而張揚,帶有些許稚嫩的理想主義情結,很貼近他們的心理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中小學生會成為法劇迷。

  法語音樂劇的流行也給國內的戲劇創作帶來啟示。“一個作品至少在一個方面顯現出長處,或者能提供獨特的價值,比如音樂性、文學性,或是哲學性,一個方面特點突出,觀眾就能熱情地擁抱。”葉葳蕤説,戲劇創作者一定要注重作品和觀眾的精神契合,滿足觀眾在生活態度、文化認知上的深層需求。

  本報記者 韓軒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