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07:41:50 王元鍇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我來説兩句 |
楊橋中路,車輛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 福州日報記者 王元鍇/文 池遠/攝 近來,不少市民發現,在斑馬線前,總能碰見機動車主動減速緩行甚至停車等待,讓行人先行的暖心行為。隨著交警部門斑馬線前機動車不禮讓整治行動的深入開展,廣大車主的禮讓意識不斷增強,禮讓成為越來越多車主的自覺行為。 一次整治:多措並舉合力推動“車讓人” 去年6月,福州交警在全市範圍開展斑馬線前不禮讓違法行為大整治,通過現場處罰、監控抓拍和市民舉報等方式,針對遇行人行經斑馬線,鳴笛催促搶行;遇行人隊伍行經斑馬線,強行穿插,造成行人行進中斷;同方向有兩個以上車道,已經有機動車停車避讓行人,其他機動車仍強行通過;機動車通過機動車信號燈或者右轉黃燈路口時右轉彎未避讓綠燈放行行人等4種不禮讓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為強化整治力度,市交警支隊還在“福州交警微發佈”平臺“隨手拍”(市區交通違法行為舉報獎勵系統)中增加“機動車不禮讓行人”違法行為舉報功能,對有效舉報按照每起70元的標準進行獎勵。 去年11月,由市委政法委、市委文明辦、市委市直機關工委、市綜治辦、市公安局、市法學辦、市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等單位,聯合開展以“禮敬斑馬線·平安福州行”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通過線上和線下兩部分活動,宣傳斑馬線禮讓行為。 其中線下活動選在市區若干有代表性的交通路口進行,由交警和交通安全志願者以敬禮、獻玫瑰花、豎大拇指點讚、贈送小禮品等方式,向遵守斑馬線通行規定的行人和駕駛人致敬;線上活動則為通過舉辦方官方微信公眾號(福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微平臺,開展“禮敬斑馬線”現場活動微直播,以及“禮敬斑馬線”口號徵集、“禮敬斑馬線”隨手拍等有獎活動。 一個轉變:斑馬線前自覺禮讓漸成習慣 在一系列舉措的強力推動下,福州街頭機動車禮讓行人漸成習慣。 14日上午,記者來到楊橋中路空軍招待所前斑馬線路段。該路段未設置紅綠燈,行人較多,以往人車衝突現象較為頻繁。 記者由南向北準備穿過斑馬線時,一輛紅色大眾轎車在車道上緩緩減速,接著停在停止線前。車主微笑著向記者揮揮手,示意記者先行過街。記者走至對面車道,該車才緩緩起步,繼續前行。 隨後,記者來到湖東路尚賓路口,該路口是交警部門最先啟用專用電子警察抓拍機動車斑馬線前不禮讓行為的路段之一。記者看到,只要有行人準備穿過斑馬線,過往車輛都會自覺減速,讓行人先通過。即使斑馬線上沒有行人,也有不少車主習慣性減速。而受到機動車禮讓的不少行人,也在穿過斑馬線後,向車主伸出大拇指或點頭微笑致謝。 一種聲音:小小舉動溫暖你我他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交通參與者,了解他們對機動車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理解。 福州永豐駕校教練張文澤説:“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是道路交通法中明確規定的,也是駕校在培訓學員時反復強調的。儘管如此,以前還是有部分車主隨著駕車時間和經驗的增加,漸漸忘記了這一要求。如今,通過交警部門的嚴管和教育,斑馬線前車主禮讓意識逐漸增強,這也是一種‘不忘初心’。” 車主謝先生説:“以前,我的開車習慣不好,有時即使看到前方斑馬線上有行人,也會習慣性地爭取搶在行人通過前衝過路口。是一件小事讓我的觀念發生了轉變。有一次,在禮讓一位腿腳不便的老人後,一旁的志願者為我送上了一朵紅玫瑰。看著玫瑰花和老人的笑臉,我才意識到這一小小的禮讓,能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快樂。從那以後,在斑馬線前,我都會習慣性地減速禮讓行人。” 市民陳女士説:“對像我這种經常要帶孩子上街的媽媽來説,過斑馬線心理負擔挺大的。以前總害怕帶孩子過馬路時,會來不及躲避突然駛出的機動車。現在,看到車主們主動禮讓的行為越來越多,我心裏著實高興,帶孩子上街也覺得更安全了。現在我也在學車,我會一直記得,要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