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揭秘饅頭包子店“甜蜜陷阱” 用甜蜜素替代糖

2018-08-01 15:21:50|來源:福州新聞網|編輯:顏學輝|責編:葛寧遠

  揭秘饅頭包子店“甜蜜陷阱” 用甜蜜素替代糖

  福州市場上賣紅糖饅頭、包子的店越來越多。

  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謝充靈 文/攝

  上月底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稱,餐飲環節檢測發現11批次饅頭、包子等面製品違規添加甜蜜素。其實,今年初以來浙江、海口、漳州等地都出現過饅頭、包子中違規添加甜蜜素的情況。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不法商家違規生産主要是受利益驅使,加糖生産面製品比加甜蜜素的成本高十幾倍,用甜蜜素替代糖,一家包子、饅頭店每年可多賺上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用甜蜜素生産的饅頭、包子,消費者憑感觀較難辨別,但只要甜蜜素用量不超標,對人體不會産生危害。

  違規包子、饅頭店

  一年能多賺萬餘元

  記者走訪時注意到,福州街頭銷售饅頭、包子的小店越來越多,其中有些是專賣店,也有不少便利店。通常專賣店銷售的面製品多達幾十種,便利店的只有十種左右,産品單價在1元至2.5元之間。

  福州一家包點配送企業的負責人葉女士説,以前福州市民的早餐主要從便民早餐車購買,早餐車的生産企業操作比較規範。近幾年隨著市場的變化,銷售包點的商店越來越多,産品來源也已多樣化,其中很多連鎖店包括便利店的包點都由大型生産企業配送,也有些可能來自小作坊,還有不少個體店自己生産。

  記者走訪的福州各包點店的銷售人員都表示,曾聽説過有些商家用甜蜜素代替白糖來生産饅頭、包子等,但自己不會這麼做,來買自己産品的都是周邊社區的老顧客,大家互相信任,所以店裏饅頭、包子的銷量也比較穩定,沒必要違規生産。

  “通常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都不會違規操作,但很多中小型企業就不好説了。”鼓樓一家包點生産企業的負責人林先生表示,大型企業都知道生産包點的相關規定,而有些小作坊可能存在不懂規定甚至有意違規生産的情況,現在店租、人工等成本很高,對一些小店來説,成本降低一點利潤就能增加一點。

  記者注意到,甜蜜素作為食品添加劑是公開銷售的,多數每公斤賣20元左右。不少商家稱,甜蜜素的甜度是糖的50倍,也就是説1公斤甜蜜素相當於50公斤的糖,在生産食品時只要放一點點就非常甜了。

  林先生説,用糖生産饅頭、包子的成本比用甜蜜素高很多,正常情況下,一袋25公斤的麵粉可生産出420個90克的饅頭,需要用糖2.5公斤,現在白糖每公斤價格7.3元左右,這樣算下來,生産1000個饅頭就要用43元左右的白糖。如果使用甜蜜素生産1000個饅頭,只需要兩三元的甜蜜素。像他們企業一年要生産幾千萬個包點,如果都使用甜蜜素,一年可多賺幾十萬元。而對包子、饅頭店來説,如一天能賣1000個包點,一個月就可多賺1000多元,一年能多賺萬餘元。

  憑感觀較難辨別

  不超標對人體無害

  根據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開的信息,甜蜜素是一種無營養的人工合成甜味劑,學名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食品生産中可在規定範圍內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定,甜蜜素可以用於糕點、餅乾、麵包、飲料、配製酒等19類食品中。包子、饅頭、花卷等屬於“發酵面製品”,不屬於可以添加甜蜜素的食品範圍。一般只要甜蜜素用量不超標,對人體不會産生危害,如果甜蜜素攝入過量將對人體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特別是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更加明顯。

  福州一些包點生産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説,從消費者角度看,憑感觀去辨別饅頭、包子是否使用了甜蜜素是比較困難的,但對專業人士或經常吃饅頭、包子的市民來説,吃的過程中可能可以感覺出來,比如用糖生産的饅頭、包子入口後可以直接感覺到甜味,而吃放了甜蜜素的饅頭、包子,這種反應會慢一些。當然,準確的情況只能通過相關設備來檢測。

  市民對甜蜜素也不用過於擔心,根據福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佈的信息,去年福州六區七縣餐飲環節共監督抽檢9116批次,其中安排對餐飲環節自製饅頭、包子等發酵面製品的抽檢批次數為630批次,不合格率僅0.58%;今年初以來該局進一步加大對超範圍使用甜蜜素的監督檢查,如有發現超範圍使用甜蜜素,將依照《食品安全法》予以立案查處。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