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土地上,鑄魂育人風潮涌
古田幹部學院 (資料圖片)
大型話劇《古田會議》(資料圖片)
紅歌教學(資料圖片)
8月24日上午,在龍岩古田,美團黨校與古田幹部學院共建黨性教育培訓基地合作協議簽署與揭牌活動正式舉行,古田幹部學院成為又一家知名企業的教學基地;今年6月,古田幹部學院被授予第二批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上半年,龍岩紅色培訓人數突破7萬人次,全年預計突破16萬人次……今年初以來,閩西紅土地上的紅色培訓風潮日趨火熱,掀起陣陣鑄魂育人的熱潮。
升級打造紅色聖地
在古田會議舊址群核心區域,一片園林式建築與歷史遺跡相比,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它被群山環繞,樓宇之間湖水和樹木相映,從正門進去,一塊刻著“鑄魂育人”字樣的石牌很是醒目。這片建築所在的地方,就是古田幹部學院。
自2014年10月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上杭古田召開以來,“古田熱”持續升溫,各類紅色培訓接踵而來,以此為契機,龍岩市力爭把古田打造成以延安、井岡山為標杆的全國黨員培訓教育基地。與此同時,紅色培訓持續火熱,提升古田硬體基礎設施,提高紅色培訓容量與接待能力刻不容緩。
2015年12月,龍岩市委整合福建古田黨員幹部教育基地、福建公務員特色實踐基地等資源,設立了古田幹部學院,並與市委黨校高度融合,按照“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模式運行。2017年12月26日,龍岩市委黨校新校區和古田幹部學院正式開辦。
如今,在古田幹部學院內,大禮堂、教學樓、綜合樓、信息中心、階梯教室、食堂和學員宿舍等功能齊全。學院佔地面積1150畝,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300名以上學員開展培訓,設施規模達到全國同類院校前列。
校園硬體設施提升告一段落,以著力打造學院培訓基地群為目標的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龍岩重點打造古田會議舊址群等9個市級核心現場教學點,97個“紅色經典、綠色生態、客家文化、特色産業、社會治理”五類主題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現場教學基地,強化各教學點的硬體、軟體設施建設,推行教學資源、課程設計、教師隊伍等共建共享。
作為新生力量,古田幹部學院後發如何先至?構建“一基地多院校”辦學格局是龍岩給出的答案。依託古田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通過古田幹部學院與全國知名院校,國家部委,各省、市單位院校,部隊單位等開展合作辦學,在古田設立分校(分院)、教學基地或教學點,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了古田幹部學院的教學水準。
特色教學突出優勢
“我們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要任務,以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為核心,以蘇區精神教育為主線。”今年6月,古田幹部學院入選全國第二批黨員幹部教育培訓示範基地,在辦學方向上突出的便是黨性黨風黨紀教育。
龍岩市委組織部幹部教育科科長劉永政説,龍岩紅色資源豐富厚重,要進一步保護挖掘宣傳好。發揮古田幹部學院龍頭示範和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用古田會議精神鑄魂育人。
紅色培訓的發展,離不開“特色”二字。“在課程體系上,我們實行‘三三制’,分別是專題理論教學、現場教學和體驗教學三部分。”據龍岩市委黨校對外聯絡處主任林椿民介紹,一方面,龍岩深入挖掘兩次古田會議精神;另一方面,龍岩還有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治理、客家文化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傳統文化,豐富的文化內容讓培訓充實而深厚。
具體課程上,古田幹部學院先後開發推出了“古田會議精神”“閩西蘇區精神”“才溪鄉調查精神”“松毛嶺戰役”“閩西生態文明建設”“客家文化與客家家訓”等9大類70余個教學專題和課程,組織骨幹力量先後編制《古田會議精神讀本》《群眾路線與閩西》等特色教材。
培訓學習,並不局限于上課説教。今年,古田幹部學院推出“紅色記憶大講堂”,邀請一些老紅軍、紅軍後代用講座的形式與學員進行分享交流,同時推出“紅色記憶大課堂”,排演了三台情景劇,以舞臺表演方式演繹紅色故事,為學員們奉上生動的情景教育。
目前,國家行政學院、中央直屬機關黨校、國防大學、中央國家機關黨校、國務院國資委等129家部門單位都在古田設立了教育培訓基地或教學點,培訓學員覆蓋28個省(市、自治區),“一基地多院校”開放辦學格局基本形成。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龍岩的紅色培訓內容上增添了新的內容,龍岩市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落實新思想、唱響紅古田、建設新龍岩”為主體,發揮紅色資源優勢,興起“大學習、大普及、大踐行”熱潮,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閩西紅土地上落地生根,為建設新龍岩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
對此,來到古田幹部學院參加為期5天思想業務培訓的漳平市象湖鎮紀委書記黃曉晶感觸頗深:“這裡環境很好,處在紅色古田讓人倍感嚴肅與崇高,培訓中,老師們對十九大精神的宣講加深了我們的認識,而接下來的業務培訓更讓我們獲益匪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