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教學設備的貨車駛出集美工業學校南校區。 學校供圖
集美工業學校新校區顏值高。 學校供圖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滿麗)昨日,隨著一輛輛滿載教學設備和器材的貨車駛出校園,集美工業學校南校區搬遷工作正式啟動,這標誌著兩校整合進入“最後一公里”路程。
集美工業學校由老牌名校集美輕工業學校和福建化工學校整合而來,兩校的整合提升工程被列入2014—2018福建省重大項目、廈門市重點工程。此前,學校保持著“一校兩區”的教學模式,北校區位於原來的集美輕工業學校,南校區則位於原福建化工學校,老師在兩個校區之間來回跑。
如今,隨著新校區的部分啟用,南校區將整體搬入,與原來的北校區融為一體,改變一個學校兩個校區的狀況。
校園有何變化?
面積大,功能全,顏值高
綠地藍天之間,一棟棟嘉庚風格的大樓傲然挺立,向世人展示著它的高顏值。這裡就是集美工業學校的新校區,包括教學綜合樓、學生宿舍、食堂、嘉庚大樓、實訓樓、運動場等,校園恢宏大氣。新校區是在北校區的北部徵地擴建而成的,與北校區連成一片。
那麼,集美工業學校的校園到底有多大呢?答案是佔地面積354畝,是原集美輕工業學校的近3倍,可以容納6300多名學生。學校是廈門乃至福建省最大的中職學校之一,堪稱中職教育的“旗艦”。
據悉,新校區于2014年啟動建設,分為兩期,目前是部分啟用,預計2019年春節前將全部完工。
搬遷意義何在?
優化資源配置,調整專業設置
南校區的搬遷,是兩校合併中關鍵的一環,意味著整合進入尾聲。搬遷並不是簡單地把教學設備、人員遷移過去,而是涉及整個學校新舊資源的有序調配、校區功能合理協調等重大問題。
集美工業學校校長陶順生説,原來的集美輕工業學校和福建化工學校,專業達到38個,其中有的專業重復設置,有的跟不上社會發展節奏。兩校啟動整合提升工作之後,緊扣廈門的産業鏈,對專業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砍掉了12個專業,並按産業係對專業進行重新劃分。目前,學校設有先進製造、智慧控制、信息工程、現代化工、現代交通、現代服務、閩南文化七個産業係,共26個專業。2017年,集美工業學校就已按照新的專業設置進行招生,並根據搬遷進度對課表進行了調整,盡最大可能降低搬遷對正常教學生活的影響。
另外,集美工業學校已經著手對整個校區功能“重新佈局”,按照“誠毅勤美”的校訓,對校園建築進行命名:“誠”系列為教學樓、“毅”系列為實訓樓、“勤”系列為男生公寓樓、“美”系列為女生公寓樓。學校將校訓融入校園的每個角落,展示了百年名校的深厚底蘊。
辦學目標是啥?
工科類福建最強、全國一流
陶順生介紹,兩校的整合工作是從2011年開始醞釀的,2014年啟動整合提升,已走過4個年頭。學校如今的辦學成績,將當初廈門市委市政府關於兩校合併後的願景變成了現實,實現了1+1>2的效果。
兩校整合面臨利益重大調整,關係到“牌子、位子、票子、面子、房子”五大“硬骨頭”。學校一個個攻克難題,實現中層領導重新洗牌、優化調整專業群、通過全新績效方案,基本實現了整合提升“零投訴”。
如今的集美工業學校,師生幹勁十足,辦學成績顯著,在職校技能競賽中爭金奪銀已是常態,成績常常排在全省前列。同時,社會的認可度也非常高,今年集美工業學校原計劃招收1500人,由於報名人數太多,實際招收了2000人,分數比去年高出一大截。
兩校整合之初,學校的定位為“工科類廈門最強、省內一流”,隨著學校在福建省內的名氣越來越大,學校確定了更大的目標。如今,集美工業學校的辦學目標為:建成工科類福建最強、全國一流,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職業教育品牌學校,以實現“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優質化、特色化”為辦學定位,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養身心健康、技能精湛、素質良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南校區搬遷了,這塊地今後如何規劃?集美區副區長黃穎透露,這裡今後將規劃一所初中校,規模為60個班,提供大約3000個學位,預計2019年開工建設,建成後有望緩解該片區義務教學階段學位緊張的問題。
搬遷難點揭秘
大件精密器材多只能“螞蟻搬家”
為了實現學校有序搬遷,集美工業學校去年就定下了搬遷方案,今年一步步推進。
陶順生透露,校園搬遷最大的難點在實訓設備上。中職院校與普通學校不一樣,有著大量的實訓設備,重量大、精密度高,要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點搬運。例如,南校區有十幾臺數控車床,每台重達6噸,需要先把它們分解,然後運到新校區,再組裝調試,費時、費力、費腦子。
目前,南校區僅有2017級學生和部分高輔班學生,共約1600多人。這學期,他們仍將在南校區上課,下學期將全部遷往新校區。
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學業,目前的搬遷工作只是小規模的,寒假時才會大規模搬遷。據悉,整個搬遷工作預計2019年春節前完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