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年來,我省科特派不斷創新科技助農理念,從單一科技輸出走向協同創新,引領農業現代化
協同舞臺大 創新源泉涌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連江縣丹陽鎮的華翔蛋雞場,處處感受到科技創新為傳統養殖業賦能。剛剛投用的“新農雲”智慧養雞平臺,可動態監測雞舍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度、氨氣濃度等指標,每座5萬多只雞的雞舍僅配備一名管理員。如今,華翔出品的商品蛋可確保無抗生素、無激素、無禽流感。
2016年,來自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員江斌,帶領科技服務團隊,與華翔蛋雞場聯合發起企業與專家合作項目——雞場疫病防控的關鍵技術研究,合理構建健康養殖體系,生産出直擊消費市場痛點的“無抗蛋”。12月1日,省農科院授予華翔蛋雞場“科技示範基地”牌匾。
作為“6·18”協同創新院現代産業分院依託單位,省農科院累計選派科技特派員逾4000人次,是全省選派科技特派員最多的單位之一。近年來,科特派不斷創新科技助農理念,從單一科技輸出走向協同創新。他們借助“6·18”平臺,直面市場需求與産業動向,與地方政府、科研機構、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深度互動,結成創新共同體,引領農業現代化。
從技術輸出到協同創新
早在1999年,江斌便與華翔蛋雞場結緣。
“當時的華翔,還是個存欄量僅3000多羽的小型養雞場,由於管理粗放,蛋雞球蟲病感染率居高不下。”華翔蛋雞場總經理陳曉華記得,為尋求對症良方,創業者們找到了江斌所在的省農科院畜禽水産診療中心。後者當時被稱作“獸醫110”,專門為畜禽養殖業提供疾病診療與養殖技術推廣服務。
結合門診與實地診斷,江斌為陳曉華開出了“網上離地養殖+注射球蟲疫苗”的藥方。很快,蛋雞成活率上來了。江斌團隊因此與華翔蛋雞場結下了不解之緣,並見證了它從郊外小場成長為擁有蛋雞存欄量20萬羽、年産新鮮雞蛋300多萬公斤的龍頭企業。
在過去的20餘年間,江斌所在的“獸醫110”科技團隊,深耕畜禽養殖科技服務領域,不斷輸出現代養殖理念與技術,累計診斷各類畜禽疾病14萬多例,接受電話諮詢“盲診”30多萬人次,治愈率高達90%以上。
這個過程中,江斌逐漸發現,當前的畜禽養殖業正悄然轉型,並對科技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以福州市生豬養殖産業為例,高峰時,全市大大小小的生豬養殖場有1萬來家,如今,經多輪産業結構調整,僅餘下160多家有資質的規模養殖場。”江斌表示,原有的小規模散戶養殖模式,正逐漸被大規模的現代化畜牧養殖模式替代,而後者對智慧化、健康養殖等新技術有更大的需求,“這就要求科技服務不能再局限于單向技術輸出,而應該與企業、産業開展深度對接,以市場為導向,協同推進創新發展”。
因此,江斌開始帶領科技團隊,在華翔蛋雞場開展科技創新服務。2016年,江斌團隊與華翔蛋雞場簽訂企業與專家合作項目——雞場疫病防控的關鍵技術研究。今年,雙方又簽訂了專家工作站合作協議。
“合作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制定科學的疫苗免疫程式、建立免疫抗體評價機制、構建雞場飼養管理技術規範與蛋品品質管控體系,實踐健康養殖理念,確保所有商品蛋無抗生素、無激素、無禽流感、無大腸桿菌與沙門氏菌。”江斌説,如今,華翔蛋雞場養殖成活率達95%以上,每羽蛋雞産量能力提升至約每年19公斤,鮮有疫病發生。此外,科特派們還與晉江市綠色保健蛋品有限公司、漳州市素一農牧有限公司、南平市延平區聖鑫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建立了類似的協同合作關係,通過科技創新,賦能生態養殖。
協同創新賦能農業現代化
2014年6月18日,由省農科院牽頭主辦並作為依託單位的“6·18”虛擬研究院(現已更名為“6·18”協同創新院)現代農業分院掛牌成立。現代農業分院旨在搭建一個跨地區、跨領域的科技研發和技術交流平臺,探索構建面向市場的現代農業技術研發與科研成果有效轉移的新機制與新模式。
通過新的平臺,科特派正在八閩廣大鄉村,實踐著科技服務新理念,講述更多關於協同創新的故事。
七葉一枝花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也是雲南白藥、片仔癀等“國字號”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之一。由於人工栽培不易,只能依賴瀕臨枯竭的野生資源,七葉一枝花市場價格水漲船高。許多農民有意試水人工栽培,卻因週期長、技術難度大而不得其法。
2014年,福建承天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找到來自省農科院生物資源所科技特派員蘇海蘭,希望能夠通過科企合作,合力攻關七葉一枝花技術瓶頸。
“承天公司為科研團隊精選了15畝地,並資助了100萬元的經費用於課題研究。”蘇海蘭説,經反復走訪調研、田間試驗,項目組在七葉一枝花育苗、種植等方面取得突破進展,“過去育苗週期長達2年,且出苗率僅2%左右,如今只需6個月,可實現30%出苗率;原來只能林下種植,每畝1000株為限,現在可實現大田種植,每畝種植密度近8000株”。
如今,承天公司的七葉一枝花種植基地已從15畝擴建到了6000畝,預計將實現超過1.5億元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科企協同創新成果産生了輻射帶動效應。周邊農戶廣泛參與種植,規模近萬畝。
眼下,科技特派員參與的科企協同創新平臺正不斷涌現。
去年,“6·18”協同創新院現代農業分院和省農科院聯合在30家企業掛牌成立科技示範基地,以項目形式,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展示、中試、應用示範和技術需求徵集等科企合作。例如,與福建樂隆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福建罐藏食品聯合技術創新中心,開展休閒罐藏食品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和新産品創制工作;與莆田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共建果蔬汁乳酸發酵技術示範基地,進行枇杷、楊桃、龍眼等乳酸發酵果汁飲料新産品研發創制和中試生産。
在與地方政府、地方科研機構合作互動中,科技特派員同樣探索出了多元的協同創新路徑。
“為緩解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科研和生産兩張皮等問題,我們選派科特派研發團隊,集中優勢資源,與政府或企業建立現代果業博士專家工作站,與龍頭企業共建聯合技術創新中心。”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負責人表示,博士專家工作站和聯合技術創新中心逐漸成為科技服務的主要陣地。
建寧縣是著名的梨果之鄉。來自果樹所的科特派團隊,與建寧縣政府簽訂合作協議,設立博士專家工作站。幾年來,雙方合作建立“新玉”“晚翠”“早繡”等梨、黃桃、獼猴桃新品種示範園200畝,建立落葉果樹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園3950畝,輻射落葉果樹栽培新技術4.5萬畝以上,年均增加産量1.2萬噸、增加收益3000萬元以上。
11月1日,省農業科學院南平分院在南平建陽區揭牌。這被認為是南平市創新科特派工作機制的又一創新模式。按計劃,南平分院將探索形成可推廣的區域分院發展模式與協同創新機制,組建生態農業、植物保護、生物技術和數字農業4個研究中心,通過打造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示範、服務平臺,持續為南平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福建日報 記者 張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