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州    廈門    泉州    漳州    三明    龍岩    南平    莆田    寧德    平潭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農博會·第二十一屆海峽兩岸花博會_fororder_福建1
推進知識産權強省建設 服務福建高品質發展_fororder_福建

廈門打造五大幸福樣本創新四大養老模式 老年人幸福感越來越濃厚

2019-01-10 19:22:27|來源:廈門網|編輯:尹小兵|責編:葛寧遠

【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打造五大幸福樣本創新四大養老模式 老年人幸福感越來越濃厚

  ▲思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工作人員正陪同入住在此的老年人一起唱歌。(本報記者王協雲攝)

【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打造五大幸福樣本創新四大養老模式 老年人幸福感越來越濃厚

  ▲思明區中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護理人員正在為社區老人推拿理療。(記者 王協雲攝)

【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打造五大幸福樣本創新四大養老模式 老年人幸福感越來越濃厚

  ▲蔡塘金厝邊養老院,老人正在享受電動按摩服務。(記者 王火炎攝)

【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打造五大幸福樣本創新四大養老模式 老年人幸福感越來越濃厚

  ▲幸福院開展的義診活動。(鼎美村民委員會供圖)

【廈門】【移動版】【Chinanews帶圖】廈門打造五大幸福樣本創新四大養老模式 老年人幸福感越來越濃厚

  ▲正在建設的高端養老機構泰康之家·鷺園效果圖。(市民政局供圖)

  編者按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詹文)在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河流中,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值得永遠銘記的會議。它吹響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這也是一次讓人民百姓感受到改革開放春風暖的會議。緊扣著“以人民為導向”的改革主題,會上提出要“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響應三中全會吹響的號角,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促民生。這五年多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我市各級各部門大力推動民生領域的改革,著力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努力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得到提升。

  即日起,本報將推出一系列“廈門全面深化改革這5年”特別報道,反映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成就以及給百姓生活帶來的積極改變,發掘那些具有典型性、突破性的重大改革是如何潤物細無聲地改變社會,影響人們生活的生動故事,進一步凝聚共識,堅定信心決心,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我市戶籍人口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已達34.7萬。步入老齡化社會,提升養老保障工作已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市委、市政府一貫高度重視養老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堅決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加大養老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

  全面深化改革這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一系列文件,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作出決策部署明確全市養老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措施辦法和相關要求,分管市領導每月召開現場辦公會或推進會,大力推動決策部署有效有力落實,先行先試創新“四大模式”深化養老領域改革,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推動我市養老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説,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基礎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養老新格局,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養老供給,養老領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市將抓鞏固深化提升,按“保基本、托底線、補短板、調結構、惠老年”的要求,大力推進養老領域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我市養老工作服務水準,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

  社區助老

  線上點單助老員上門服務

  專業助老服務落地社區

  湖裏禾山社區,助老員小李的手機響起,社區吳阿姨發來點單。她迅速接單,為阿姨代購了一袋大米,送上門。不僅是代購,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樂、助急等服務,社區老年人都可以在家通過熱線或手機下單,很快就有助老員上門服務。

  老人們在家只要通過手機點單,助老員就能上門服務;每週社區裏豐富的健康講座、文體活動,助老員會在微信群裏通知發佈——在廈門,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已經開啟。571名助老員,入駐我市370個社區,開展各種助老服務。

  我市民政部門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不僅未來還會不斷增加助老員的數量,並且創新拓寬了助老員的功能。我市的助老員不僅自己直接為老人提供服務,還充當“黏合劑”的作用,當他們獲悉老人的需求後,將協調、協助加盟的服務商、志願者、愛心企業一起,共同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從而快速響應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97%的老年人在社區居家養老,這是當前以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市的主要養老模式。為解決居家社區老人養老最後一公里難題,我市積極探索居家社區養老新思路。2015年在湖裏開展試點,推行助老員制度,讓專業助老服務落地社區。翌年,省政府在廈門召開全省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現場(視頻)會,總結推廣我市養老服務經驗作法。同年11月,市政府發文要求每個社區都要設置助老員崗位。

  市、區民政局和各區政府積極推進,每年投入資金4500萬元,助老員落地社區在我市實現了島內全覆蓋,島外城鎮社區全覆蓋,社區“15分鐘為老服務圈”基本形成。

  農村幸福院

  五星級幸福院

  成為全村老人共同的家

  海滄東孚鼎美村。七旬老人葉振送沒事都會到村裏的五星級幸福院轉轉,“咱們這幸福院,是全村578位老人共同的家。”每天,幸福院裏人氣都很旺,哪個老人做了好吃的,會連鍋一塊熱騰騰端來,讓大家嘗嘗。誰家遇到困難,也會到這裡,大家一塊商量拿主意。

  “幸福院辦起來後,村黨委堅持舉辦豐富多彩的敬老活動,趣味運動會、文藝匯演,讓他們不僅老有所養,還老有所樂。”東孚街道辦主任助理、曾在鼎美村挂職黨委第一書記的柯金水説,老人幸福了,家家戶戶的幸福感也都提升了。

  海滄囷瑤村、海滄社區,也都有個五星級農村幸福院,功能齊全的文體室、整潔的日間照料室、寬敞的餐廳、擺滿各類書籍的圖書閱覽室,全部實現標準化建設。

  農村幸福院,構建起農村養老新模式。這些年,我市加快推進養老設施建設,一批批農村幸福院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目前,我市共有農村幸福院135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2家。民政部門不僅從硬體設施上進行規範,更從制度上強化農村幸福院的軟體提升,完善為老助老服務功能。

  翔安馬巷五美社區的陳奶奶,中午到點了,就會到五美幸福院吃飯,這裡每天都有免費午餐提供給轄區60歲以上的老人,吃完飯陳奶奶還會和老朋友們聊聊天,唱唱歌。同安汀溪五峰村,每天也有幾十名甚至上百名老人,中午聚在農村幸福院,一起吃免費午餐。集美灌口雙嶺村,農村幸福院和社區書院同步啟用、聯合服務,引進專業社工機構,採用新的運轉模式,做到農村幸福院與書院社區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務共享,實現老年人利益的最大化。

  在我市,每個幸福院,都成了村裏老人的幸福樂園。

  日間照料中心

  在家門口養老

  讓老人實現老有所養又不離家

  龍山東二路,思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陽光好的時候,62歲黃阿姨會坐著輪椅,由專屬護理師推著,到室外曬曬太陽。66歲方老伯喜歡打檯球,玩吧室的檯球桌旁,總能聽到他爽朗的笑聲。

  這個目前全省最大、功能最齊全、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照料中心,引入社會力量運營,團隊主力是清一色“90後”社工。很多住在周邊的老人都會到這裡來,在畫吧室揮毫潑墨,在牌吧室下下象棋,在修吧室免費享受志願者的理髮服務……

  就在前不久,湖裏街道(金鼎)老年人照料中心也正式揭牌。這個湖裏首家社區照料中心,為轄區自理、半自理老人提供24小時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其中的長者食堂,可為100人提供低價或免費堂食,還能為居家老人提供配餐,送餐到家裏。

  這些年,一個個日間照料中心,在我市生根發芽、蓬勃發展,不僅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還包括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讓老人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又不用離家。我市的日間照料中心,緊貼轄區老年人需求,創新方式方法,每個中心都各有亮點、各有特色。

  杏林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是集美首家以民建公助模式建成的鎮(街)級養老項目,是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運營的一次很好嘗試。這個中心,就像是一所“吃、住、學、醫、樂”全方位結合的老年大學。

  湖裏江頭街道也創新居家養老工作,依託蔡塘金厝邊養老院設立日間照料中心,借助養老院的食堂、醫務室、交往廳、圖書室等各類功能區,實現資源整合共享。海滄區日間照料中心,把重點放在“醫養護一體化”,依託新陽醫院和敬善養老院,實現資源共管共享,聘請主任專家和台灣醫學專家常年坐診,設立就醫綠色通道開展雙向轉診。

  目前,全市共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4家,其中五星級1家。思明區還在人口密集區域,加大工作力度,開辦了6家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提供為老服務。

  機構養老

  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

  呈現覆蓋城鄉的良好局面

  80多歲的徐老太和老伴,在市愛心護理院住了多年,倆人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醫生每天檢查,配了藥直接送房間,“護士會提醒吃藥,護理師也照顧得很週到。”75歲吳阿姨是蓮花愛心護理院的老住客,“這裡住的大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老了自然病痛多,護理院樓下就是醫院,生病不用排隊掛號,按個鈴,醫生馬上就到。”

  去年8月剛開業的弘愛養護院、蘭馨頤養院,均為民間資本建設的高品質醫養融合養老機構,弘愛養護院不僅引入台灣照護理念,更與弘愛醫院共享醫療資源,構建急慢分治、醫養結合的醫療園區。

  市愛心護理院院長楊美麗説,醫養融合的方式很受老年人歡迎。目前,我市現有的38家養老機構,37家都可以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醫療服務,30家內設醫療機構,護理型床位達到10271張。

  這些年來,我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精簡行政審批環節,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創新運用公建公辦、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運營模式,使機構養老得到迅速發展。如今,我市既有市社會福利中心、海滄敬善養老院、翔安敬善養老院、集美愛欣護理院、廈門(同安)蓮花恩慧養老院等一批保基本托底線養老機構,又有金厝邊、溫馨家園、迦南地等一批居家機構綜合的中高端養老中心。

  市社會福利中心和島外各區福利中心,承接著全市特困對象的集中供養,做好養老工作的托底保障。同安首家公建民營養老院蓮花恩慧養老院也建了起來,坐落于蓮花國家森林公園片區,閩南古厝的建築設計風格,未來將發展成集養老養生、休閒度假、旅遊觀光為一體,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醫養結合的綜合型生態養生基地。

  湖裏蔡塘社區先行先試,創新引導居民入股集資建設醫養結合的中高端養老院,用423天精心打造出蔡塘金厝邊養老院,還專門聘請老年病專家和中醫師,構建起“小病不出樓,常病不出院,大病直通車”的三級醫療體系,為老人健康護航。

  源泉山莊老年公寓內,所有配套設施都按老年建築標準進行設計裝修,地板是防滑的,洗手間有專門的洗澡椅,各樓道配置無障礙設施,考慮到老人的信仰需求,還專門設置佛教和基督教活動室。明珠養老院是我市較早的民辦公助養老機構,經過10年發展,已在老年人中享有較好口碑,近年又創新開展康復預防、康復治療等全方位康復工作體系和服務網絡。

  全市首家營利性養老機構迦南地安養中心,2017年在同安汀溪鎮開業,成為我市高端養老市場的一個重要補充。去年初,泰康成功摘得環東海域新城地塊,擬投資12億元建設我市首個大規模、全功能、國際標準的高品質醫養社區。同為高端養老機構的園博灣溫泉康養中心,目前也在積極籌備中。

  “基礎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可以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養老需求。”市民政局有關人士説,目前,我市養老機構正呈現佈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良好局面。全市養老床位13075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7.68張(國家2020年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標準為35-40張),民間資本運營養老床位12375張。

  智慧養老

  強化信息化建設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實現“三通”

  我市積極推動“智慧養老”服務,早在2015年,便在全省率先建設12349市養老信息化平臺,開通養老服務熱線12349。全天24小時為老年人提供政策諮詢、心理慰藉、訂單管理等線上服務,線下整合2000余家加盟商聯合開展家政服務、生活照料、醫療康復、緊急救援、健康管理五大類30余項為老服務。平臺開通三年多,累計服務老人近10萬人次。

  依託養老信息化平臺,目前,我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實現“三通”:老人撥打12349號碼養老業務“一號通”;老人佩戴手機、智慧腕錶、跌倒報警器等設備,實現緊急救援“一鍵通”;推出廈門市民養老卡,老人在簽約服務商消費時可享受上門服務、打折、優先結賬等優惠,實現簽約服務商消費結算“一卡通”。為老人提供吃、住、醫、行、樂等全方位的養老服務。

  老來俏養老服務公司、國泰亞醫養老公司等社會資本,作為一種補充力量,也建起信息化平臺,助力養老事業。

  亮點

  創新四大

  養老模式

  公建民營

  力推養老服務社會化

  我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創新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對民營養老機構補貼力度,支持養老服務業的信貸需求;落實稅費優惠,降低民間資本舉辦養老服務運營成本;出臺養老用地優惠政策,加大土地供給力度。

  在全國率先實行“公建民營”養老機構運營模式,委託民間資本管理運營公有産權的養老服務機構,力推養老服務社會化,該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

  醫養融合

  形成四种醫養結合模式

  作為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我市創新“醫養融合”模式,探索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共享共建,初步形成機構養老的四种醫養結合模式:以醫帶養、以醫進養、以醫托養、以醫聯養。

  在家在社區養老的,可享受醫生上門服務,我市推動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與老年人家庭簽約。在養老機構的,可享受醫保刷卡服務,支付入住床位費和就診費。

  多聯共建

  制定養老服務行業標準

  我市創新“多聯共建”模式,建立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制度,制定養老服務行業標準,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和信息披露機制,開展養老院服務品質專項行動、養老機構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達標創建等活動,全面提升養老機構服務品質。實行定向養老專業學生培訓補助、引進養老專業人才獎勵補助政策。

  “互聯網+”

  大數據助力為老服務

  我市將“互聯網+”模式創新運用於養老服務事業,強化信息化建設,採集、錄入全市老年人的信息,建立健康檔案,分析老年人養老需求,運用大數據優勢為居家老人開展精準的人性化為老服務。

圖片默認標題
【HI老外主推】【龍岩州】【移動版】【Chinanews帶圖】非洲法語國家學員來龍岩學習中式烹飪技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